文/陈丽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影般地创造了一个动画场面:小芳要过生日了,同学们决定给她买个礼物,然后亲手用纸制作一个漂亮的长方体的盒子来摆放礼物。在动画中,出示了这个盒子的制作要多少卡纸的问题。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动听的《生日歌》,改变了传统教法枯燥乏味的新课引入,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在此过程中,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学生理解、掌握角的概念后,为了突破角的大小与谁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屏幕中出示了角的大小不一、边的长短也不一的一些角,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角进行比较,在电脑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画出边的长短无关。如此教学,教学重难点被轻易突破,学生不仅轻松获得了知识,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动感性强,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教学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展示了学生的不同想法,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变”成学过的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在课件的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了解到其他同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了新的启示,形成了新的认识、新的经验,达到了拓宽学生思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效果。
四、借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这决定了数学是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动画等功能,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教学情景,呈现思维过程,使难以察觉的本质的知识点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求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展开铺平,形成一个以圆柱体底面的圆周长为长、以圆柱体的高为宽的矩形,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知道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只要用其底面的圆周长乘高就可以了。整个演示过程就把抽象的书面知识化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了,学生通过形象地感受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就能把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推理得很清楚,学得轻松、积极。还有,求一个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以长方形的宽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图形的体积是多少?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的思维一度出现了停滞,对于小学生来说旋转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想象起来比较困难,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过程,学生被难住了,这时,老师进行flash动画演示,清晰地呈现出长方形围绕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时的轨迹,就这样,新知形成的过程简单、清晰、明了地在学生面前呈现,学生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帽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