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用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投稿放学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76次
  • 评分4
  • 19
  • 0

甘肃兰州市安宁区崔家庄小学(730070) 王建军

课改下,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由于新教材习题量明显减少,课时也相对减少,再加上教材对数学问题的呈现具有多样化的形式,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等,给广大数学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钻研不透、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确也就成了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如果偏离了主导目标,而一味追求次要目标,即使教学方法再新颖,教学形式再活泼,目标的达成只能是谬之千里。

人教版“数学广角”是教材新增内容,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来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四年级的“合理安排时间”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优化思想的应用。有位教师在这节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这样的判断对错练习: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书。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红红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3.芳芳衣袋里装着一本《脑筋急转弯》,放学后在车站坐着等车时拿出来看。判断结束之后,又让学生用“一边……一边……”进行说话练习,最后伴着音乐欣赏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散文《匆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一个学生说:“时间很快就溜走了,我今后要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另一个学生说:“我以后要注意改掉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习惯。”学生的回答多集中于节约时间和纠正不良习惯的内容上。这样的教学效果与渗透优选法数学思想的主导目标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细心发掘教材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前提则是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与挖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材在安排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实生活去感受并体验三角形具有这种“稳定”的特性。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用力拉一拉制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不会改变,从而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一教师在教学时课堂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制作三角形用的是较硬的木条,有的用的是较软的塑料吸管;固定角时,有的用线绳绑住,有的用皮筋扎住,有的用钉子钉,等等。由于制作材料和三个角的固定方式千差万别,学生在“拉动”时出现了边被拉弯(教材情景提示:拉不动),角被拉开,所得到的“稳定性”大打折扣。最后教师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具把“不易变形”当作“稳定性”强加给了学生。有一学生马上提出:“如果我们用钢管焊一个四边形,用力拉这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形状也不易变形。”反思这一过程,学生的质疑合情合理,问题出在哪里呢?仔细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指的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便固定不变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更多地表现为“确定性”,不易变形只是稳定性的其中一种表现和应用。有了对“为什么不易变形”的挖掘,在改进教学时完全可以从稳定性的本质入手,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围成不同的三角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只能围成唯一一个三角形,最后让学生再去拉一拉从而体验稳定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稳定性有了“所以然”的认识,教学效果肯定不差。

三、恰当选择教材内容,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北师大版教材形式生动,富有童趣,但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逻辑性不强,教材内容跳跃性较大,随着年级增高,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的教材进行“扬长避短”的选择整合。

比如以前使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时,原本以为很轻松的教学却陷入“沼泽”,原因是学生的通分能力很差,学生竟然都在用排列倍数的方法找公分母,速度很慢,有些学生甚至就用几个分母的乘积做公分母。这是因为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删除了 “整除”“互质数”“分解质因数”“短除法”等内容,采用“列举法”来找公分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因数,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注重在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两者相比,人教版注重简捷经典的短除法方法运用,北师大版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知识形成的过程。

面对以上两种教材内容的不同安排,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要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线,适时穿插北师大版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仍然是先教学列举法,再简单介绍短除法,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短除法的简单快捷。当然,教学中要把握好度,不要因 “短除法”问题而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忽略了列举的“过程”,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益。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