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市江安镇黄岱小学(226500) 崔桂根
估算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充分且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估算也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对估算难以准确把握,不能准确、合理地依据问题实际进行估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增强估算意识,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策略,形成初步估算技能,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贴近实际生活——凸显估算的现实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于估算往往不够重视,其原因是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估算的实用价值,觉得估算相较于笔算反而比较麻烦,体现不出简洁、高效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和营造出估算的学习情境,将学生置于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估算的场景下,让学生体验在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算出精确得数时,估算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和决心。如估算商场购物所需的钱数,估算自己卧室的地面面积,估算阶梯教室能容纳多少名学生,估算5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这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经常涉及的真实问题,是进行估算的鲜活背景。
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安排以下练习。
(1)填一填:一个鸡蛋大约重50( ),( )个鸡蛋大约重1000克。
(2)选一选:15个图钉大约重( )。
A.100克 B.1千克 C.10克
(3)判一判:小芳的体重大约是35千克。( )
(4)估一估:一盒饼干200克,如果分装到45克的小袋子里,能装5个小袋子吗?
这些练习不但考查了学生对于常见物体重量认知的生活经验,同时指引学生结合实际体验学会估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第(4)小题着重指导学生不计算直接以估算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鼓励差异发展——强化估算的合理性
在估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对待估算结果的差异性,积极地处理估算过程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的平衡,注意摈弃对于学生估算过程中的差异进行一刀切的粗暴处理,使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能够得到充分、自然的生长。
由于学生思考角度的不同以及生活经验的差异,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采用估算的方式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思考。
如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一课时,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国庆长假期间,芳芳一家参加了恐龙园三日游,其中的“穿越恐龙峡谷”非常有趣,这个游乐项目的票价如下: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个体智慧和群体智慧的结合,在对于区分成人票和儿童票的购票方案中,从估算的角度巧妙地提出了与其他游客搭伙购票的设想,不但运用估算加快了思考的脚步,又能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另辟蹊径,大大增强了他们对于估算的应用意识,对于估算的合理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三、渗透方法策略——提升估算的准确性
估算并不是漫无目标地随意猜测,对于结果的大致估计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提升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发挥出估算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及时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础的估算策略和技巧,有意识地加强教师在估算过程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挖掘不同章节中的估算因子,从而形成整体合力,推动学生估算能力的提升。
估算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先估后算”,这是帮助学生真正脱离那种“算出准确结果后再取整的”伪估算的重要分水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依据实际场景把数据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通过口算得出大致结果。
如在教学“小数除法”一课时,出示练习: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 )里面“√”。
3.6÷2( ) 15.87÷20( )
7.98÷8( ) 4.95÷11( )
(2)商最大的算式是( )。
①54÷0.36 ②5.4÷36 ③5.4÷0.36
(3)甲乙两个修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先说说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些,再计算后判断你说的对不对。
在上述练习中,让学生通过估算来简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或用计算结果来检验估算的准确性,将预估和检验进行交替整合,通过估计结果与计算结果之间的对比,促进学生不断调整策略,提升估算的准确性,同时也拓展估算在数学知识实际运用中的范围,指导学生体验估算对于日常数学应用中的预判和修正作用。
估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和有效发展,不仅仅止于现实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等几个方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分析和总结,努力发掘更多的着眼点和细节,再加以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锻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估算的过程中体验到估算的独特魅力,从而将估算内化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和自觉意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便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