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打造四个支点构建有效课堂

  • 投稿蘑菇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62次
  • 评分4
  • 57
  • 0

江苏盐城市龙冈小学(224011) 孙 峰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对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主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呢?我认为要打造四个支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寻求有效课堂的始点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欲望。

【案例1】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出示下面两个图形(单位:厘米)。

师:你能想办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生1:我把长方形割开,让它与正方形重合起来进行比较。

生2;我把正方形割开,让它与长方形重合起来进行比较。

生3:也可以这样说,割补,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进行比较。

生4:用数方格的办法进行比较。

生5:用1平方厘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比较。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泉城广场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

学生意识到这种方法真是太麻烦了,不符合实际。求图形的面积一定会有简便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哪?怎么算呢?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学生面前,为解决这个疑问,学生蠢蠢欲动、跃跃欲试,踏上探究新知识的征途。

二、给予操作机会,瞄准有效数学课堂的关键点

有效的学习并非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要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案例2】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分组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2.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我们的方法是“量、加”,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结果是180°。

小组2:我们的方法是“剪、拼”,剪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拼成一个平角,是180°。

小组3:我们的方法是“折、分”,把一个长方形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三、体验探究乐趣,抓住有效课堂的着力点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是会传授知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好老师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错误和矛盾,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修正错误、解决矛盾。

【案例3】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露一手。把3 / 4、13 / 25、11 / 80、4 / 9、9 / 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

2.议一议。通过计算你有哪些疑问?

3.说猜想。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通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存在一定规律,于是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求验证。学生自我举例,自我检验上面的猜想规律是否正确。

5.说发现。学生通过自我举例、自我验证,发现矛盾:(1)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2)怎样修改就可以使上面的规律不出现矛盾?

6.说规律。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完整地表述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整个教学环节中,减少了教师对学习的控制过程,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现了探求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变“要我知”为“我要知”。

四、及时总结梳理,铸建有效课堂的提升点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告诉学生要灵活,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实质就是要学生学会联想:由这个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把这个情境植入另一个情境,将所学知识串成串、织成网。

【案例4】在“梯形面积”复习课上,我引领学生分别写出: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有学生说:“老师,这些公式太多了、太零碎了,不容易记住,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此时教师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共同点找出来,作为探索研究的突破口,,理清脉络,找出其异同点及其知识链,最后归纳得出以上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统一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培养学生的训练营,而是折射出崭新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体现的是新理念所极力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一定会激情飞扬、灵感迸发、能力提升。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