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225200) 王 燕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一旦有个好的开头,总会带来成功的结果。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如此。良好的开端总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中。也有人说上课像“舞龙”,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龙头;还有人说上课像“种树”,树长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春天是否播下了优良的种子。为此,很多教师为教学能开一个好头,深思熟虑。下面就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体会导入的魅力,分享教者的智慧。
一、教师要善于做“魔术师”,让新奇“引人入胜”
经过热闹的课间活动,如何让学生及时收心,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在课始就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做“魔术师”,用新奇牢牢吸引学生,使教学“引人入胜”。有位教师教学“比例尺”是这样的。
师:上课前,我来考考同学们。问题很简单,是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一架飞机从广州飞往北京约花100分钟。然而,一只蚂蚁从广州爬到北京却只用30秒,你们知道原因吗?
生: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
师:你说得真好。地图实际上把原有的距离进行了缩小,同时,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把一些细小的东西放大,制成图纸,使我们看得更清楚。这些都要用到“比例尺”这个新知识。
有趣的脑筋急转弯问题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不平衡”,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的已有经验不仅被唤醒了,而且学生对新知识也产生了好奇。
二、教师要善于做“火把手”,让热情“星火燎原”
课堂导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教师饱含激情地讲述,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一旦激起,教师和学生会随着交流的深入,情感随之升华,于是课堂上就会呈现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就会对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时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勇于攻克数学难题的心理氛围悄然到来。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对圆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计算圆的周长。我们都知道可以很容易地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但是圆是一条封闭曲线,很难测量,怎么办呢?
自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古今中外的数学家都做出了辛勤的探索。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经过无数次的计算,他们的发现都曾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一提的是,祖冲之的圆周率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当时的西方国家早了1千年。这样伟大的发现值得我们所有中国人骄傲和自豪。圆周率又是什么呢?人们又是如何计算的?这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得到进一步解答。
教师只用寥寥数语,便把学生的数学“胃口”被吊了起来,把他们带上了探究之路,熔铸了教学智慧,浸润着教学主张,也彰显了专业素养。
三、教师要善于做“筑路工”,为教学“铺路搭桥”
学习新课需要一定的知识准备,及时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回忆,把潜能激发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做“筑路工”,为教学“铺桥搭路”,导入要做到简单明了、高效。
例如,教学“认识面积”一课时,当用肉眼看不出,用重叠的方法也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学生不自然地就想到要用测量周长的办法来比较面积,他们认为周长长的图形面积就一定大。为了能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周长的长短与面积并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女儿,可是就在公主16岁时,公主却被一个巫师诅咒并施了法术,此后公主一直就昏迷不醒,国王焦急万分。后来有两位兄弟打败了巫师解救了公主。国王为了表示感谢,拿出两根同样长的绳子,赐给兄弟俩人,每人一根,让他们各自去圈土地,被谁的绳子圈住,那块地就归谁所有。哥哥是这样圈的( ),弟弟是这样圈的()。
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弟弟圈的地面大。
师:弟弟圈的地面比哥哥圈的地面“大”,看来研究“面”的大小是很有价值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一道来学习 “面”的知识。
故事不仅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也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埋下了伏笔。如果有学生提出要用比周长的方法来比面积的话,就再次出示兄弟俩圈的土地,让学生来观察思考。
总之,巧妙地导入在不着痕迹中,引领孩子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巧妙设计“开头”,让学生对学习“一见钟情”。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