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要求,要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编排数学史内容。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精粹,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极有价值。为此,笔者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数学史;策略;价值;展示;拓展;原生态
“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的一门学科。它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感悟数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观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价值
1.德育价值
学者骆祖英指出了数学史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第一,学习数学史,可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我国在14世纪以前曾是数学大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近现代也涌现出了华罗庚、陈景润、陈省升等多位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因此,了解数学史,能够使小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通过了解本民族的数学文化史延伸到国际数学。第二,学习数学史,可熏陶小学生的人格精神。这些对学生来说,可产生长远的影响。现代社会中,缺少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但是人心又不能缺少精神崇拜。如果数学史能将崇拜对象提供给学生,会大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2.智育价值
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深入地理解知识。小学生通常是直观表面地看待问题,而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深入性,抽象性地看待问题。而数学史,以知识根源为基点,帮助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全过程,比起传统教学,不只是知识本身,而是从产生知识的背景——时代、人物、生活、原因、过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深入地看待数学知识。
3.美育价值
数学,探索的是自然之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数学史的美学价值,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学是必备的素质。但是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冰冷的数字,繁琐的运算,怪异的符号是大多数人对数学的印象。这让我们忽视了数学之美。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审美是人的需要。儿童的好奇心强烈,通过数学史教学引入审美,将儿童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审美需求,让他们去经历一个发现创造的过程,构建他们的审美体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策略
1.渗透数学史,展示新奇方法
新课标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过程与方法,而且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机械地按照“概念—定义—定理—解题”的认知程序进行数学教学,则必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适当地融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上的数学方法,无疑会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笔者出示算式“123×48”,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发现学生错误百出。这时,笔者故意说:“你们的正确率还没有古代人高呢!”有学生很不服:“怎么可能?他们估计都不会算。”筆者装作不屑一顾的样子:“他们不仅正确率高,而且用的还不是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愣住了:“那他们是怎么计算的?”于是,笔者顺理成章地引出古代的“铺地锦”方法:“500多年前,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中讲述了一种‘格子乘法’,后来传入中国,在明朝的《算法统宗》中被称为‘铺地锦’。它不仅可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而且可以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然后,笔者出示图1,并说:“你能看懂吗?”通过一步步的展示,学生恍然大悟,在感叹古代人伟大智慧的同時,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尝试,并与自己掌握的竖式方法进行比较,领悟了其中的算理。
2.穿插数学史,拓展数学内容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新课程理念下,不能够再“教教材”而应该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教师在准备上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收集教学史资料,不仅要收集关于书本上的资料,也可以根据书上的内容收集一些数学史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得更加透彻。提前准备好一些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数学史,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熟练、流畅、全面地向学生进行数学史内容的穿插讲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通过查阅资料对“年、月、日”的一些数学史料进行了充分了解,并根据这一节课的知识点,对大量的数学史料进行了筛选,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及的“世纪”和“年代”分别有什么含义?具体是怎么使用的?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外国的日期是按照什么格式写的?中国有哪一些传统的节日?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吗?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这些数学史,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开拓了眼界,完善了他们的知识体系。
3.渗透数学史,呈现原生态知识
数学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历经了数千年,从无到有、从简到繁,逐步成为分类完善、知识齐全的完整学科。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科学文化。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通过呈现原生态的知识让学生汲取数学文化的养分,感知数学的源与流,认同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内容后,教材介绍了计算工具的进化(算筹、算盘、计算器、电子计算器),但是过于简单和抽象。于是,笔者安排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计算工具发展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为了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呈现,笔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从古至今计算工具的八种演变过程。学生感受到从古至今计算工具的发展远不止于教材上介绍的。
参考文献:
[1]张随平.浅谈“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一代,2017(20).
[2]杨永.论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J].考试周刊,2017(36).
作者: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