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探讨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76次
  • 评分4
  • 41
  • 0

张遵东 梁金敏

摘要:贵州现代化建设,农村城镇化是重点,其中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由于基础设施薄弱、政府职能缺位、创新机制不成熟等,贵州省的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本文认为应采取科学规划,突出贵州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基础建设、强化宣传,突显“乡村性”、坚持适度城镇化等,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乡村旅游;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贵州省

近年来,贵州在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较全国而言,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低下,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绝大多数省份。本文将乡村旅游和农村城镇化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以抛砖引玉,借此引发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一、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

1.乡村旅游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还需加强

旅游业会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环境、文化的发展,使目的地社会逐渐向现代化迈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若仍采用传统的开发模式,超强度地开发,不仅不利于旅游开展,还会给城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使郊区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功能转变,即由过去主要侧重于保障城市供应、为城市居民提供鲜活食品功能转变为既向城镇居民提供农产品,又兼顾生态、娱乐、教育、文化等多种综合功能。乡村旅游在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多种消费需求时,同时又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对农村城镇化起推动作用。近几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村寨和地区纷纷打出自己特色的主题口号,如“西江—千户第一苗寨”“贵定布依音—寨金海雪山”等,但由于历史、政策、技术等原因,贵州乡村旅游质量不高,文化产品内涵挖掘不深,市场意识不强,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2.农村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教育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要目标的城市人们向往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文化。与此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空间狭小,环境质量下降,城市成为越来越脱离自然的“孤岛”,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这必然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兴起。但目前贵州城镇化水平低,与全国相比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受山地切割地形的影响,交通条件不是十分便利,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不能对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是35%,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52.57%的平均水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44.93%。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二、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1.创新机制不成熟

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在政府的重视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开发模式单一,缺乏特色。一般都是观花、品果、垂钓、吃农家饭等,旅游项目趋同,缺乏独立的完整性,旅游吸引力不强。贵州乡村正在兴起的农家乐,大多都是以户为单位,经营的项目不外是吃农家饭,住农家旅馆,打麻将等项目,项目单调,服务质量差,收费不统一,难以吸引大量的回头客源。同时,贵州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深受强势的城市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乡村,遭到大拆大建的破坏性开发,致使一些积淀了丰富人文信息的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摧毁,这样的城镇化带来的不是福,而是传统文化记忆的消失。这对今后的产业发展布局,尤其是对乡村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是致命的缺憾。

2.基础设施薄弱

贵州是全国比较贫困的一个省,2012年全省GDP为6802.2亿元,名列全国倒数第六,仅和广东佛山一市相当,城镇和乡村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大部分小城镇和乡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差,缺乏环卫环保设施、园林绿化设施,消防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农民不愿意进镇,大量新建住房成为“空楼”,浪费了土地和人力资源。同时,公路等级较低,公交设备较差,难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此外各种路标、指示牌设置尚不齐全,导向服务尚不理想。比如一些民族地区,具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去目的地需要几经辗转,使城市内的游客只能“望景兴叹”。

3.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

根据吴必虎的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理论,乡村旅游地应当主要分布在距主要城市中心100公里范围内,而且在总体上呈衰退趋势,即距离城市越远,乡村旅游地分布越少,规模越小。但目前贵州省小城镇和乡村旅游地的距离不是太近,就是太远,没有对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开发的项目单一,导致园区季节依赖性增强。一些看到投资观光农业收益大,在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大部分的观光农业只停留在农家乐、园果采摘等几个单一项目上,没有做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阻碍了贵州省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4.乡村性与城镇化之间的矛盾难解决

城镇化率的提高,一方面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生活、乡村自然风貌、良好生态环境等成为稀缺资源,但另一方面,却使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景观受到很大的冲击。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以黔中城市圈为中心,安顺、六盘水、遵义为骨干,以凯里、兴义、都匀、铜仁、毕节等中小城市为枝干,以众多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居民点体系。这种多层次遍及省域的城镇居民点体系,对区域的平衡发展,区域市场的形成,乡村旅游的开发,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地理、社会和经济环境。但同时许多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东西也开始逐渐被“城镇化”,如贵州青岩古镇已开始丧失其古老的韵味,安顺地区的布依族石板房村寨也矗立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住房等。贵州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深度开发,对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的地域特色挖掘不够,市场化程度低,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5.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所在,其中农业产业化是原始动力,新型工业发展是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尤其旅游服务业是后续动力。但目前贵州农业仍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涉及领域广但结构不合理,服务层次不高,资源优势处于潜伏状态,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贵州城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以贵阳市为全省中心城市和地理中心,主要城镇沿贵昆铁路、渝黔铁路、湘黔铁路等四条铁路线和210、320 两条国道公路线展开。在贵阳、遵义的城市周围,城镇分布较密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省际边界地区城镇规模小,数量少,城镇与城镇之间联系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不能有效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6.缺乏政府有效的调控和指导

乡村旅游已成为贵州农村新经济增长点,2011 年贵州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606万人次,占贵州全年接待游客总数的33%,实现旅游收入22亿元,占贵州省全年旅游总收入的16%。且目前贵州已成功打造了贵定音寨等以田园风光为主的乡村观光型产品,余庆“四在农家”等以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体验型产品,遵义桐梓等以体验度假为主的休闲型产品,雷山西江苗寨等以民俗活动为主的乡村风情型产品。但是,贵州乡村旅游相应的配套政策还不健全,管理条件滞后,缺乏对全省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对鼓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农民组织投资农业旅游的政策不够明确,缺少相应优惠的政策。

三、促进贵州省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1.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贵州省应当依照当地实际条件,结合农业发展的需要,编制乡村旅游和城镇化总体规划,乡村旅游和城镇化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原则,使乡村旅游和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贵州城镇化建设在吸收现代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要突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品位。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殊的地貌类型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贵州同时是个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加以保护,利用其独特的人文地理资源,配备良好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2.政策扶持,强化基础

贵州省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用地、基础设施、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吸引外来资金、民间资金投入。抓住国家政策向西部倾斜机遇,大抓乡村旅游开发,农、林、水、旅游、建设、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要相互衔接,科学开发。对乡村旅游地的道路交通建设给予扶持,通讯设施、计算机宽带网、供水等应逐步城市化。应组建综合协调机构管理,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加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投资者投资开发,在政府的引导下实行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与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强化宣传,大力促销

贵州省农村城镇化建设铺开的同时,在建设中要注重旅游服务功能的发挥。一是利用好各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制作乡村旅游和农村城镇化片子和宣传册,搞好“生态贵州、旅游贵州”形象推介。二是借助旅行社搞好宣传促销。三是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种旅游峰会和节庆活动,通过促销会、说明会、恳谈会等方式,提高贵州乡村旅游和特色城镇的知名度。四是建立并开通专业信息网站,并与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网连接。五是努力构建城市间旅游合作机制,力争把贵州乡村旅游和城镇化建设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4.坚持适度城镇化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城镇化开发滞后或过度城镇化,这对乡村旅游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城镇化滞后使得乡村旅游难以实现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农村地区社会分工不充分,农民就业环境很难得到改善,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过度城镇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它会破坏乡村地区的聚落结构和生态景观,使乡村地区民俗文化舞台化、娱乐化倾向加剧,使乡村地区淳朴的文化气息逐渐被商业化浸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等问题也会日益凸显。贵州在城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适度城市化,充分利用和整合乡村地区的各类资源,加快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经济发展发挥助推作用,同时应根据各地特色进行建设,努力做到现代化建设和当地特色的有机结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6):760.

[2]李鸿.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129.

[基金项目:2012年度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贵州省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立项编号:GDYB201200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