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青山界文化旅游圈发展构想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19
  • 阅读量161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界定青山界文化旅游圈,其间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认为青山界文化旅游圈内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灵魂和宝贵财富,提出建设这个文化旅游圈的构想。


  关键词:黔东南;青山界;文化旅游圈


  青山界位于贵州省锦屏、黎平、剑河三县交界處,山下就是美丽的仰阿莎湖。以青山界为核心的仰阿莎湖连接锦屏、剑河、黎平上百个苗族、侗族村寨。随着贵州山地公园省建设步伐的加快,黔东南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越来越受游客的青睐。围绕青山界形成了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文化浓郁的文化旅游圈,这里的交通方便、空气清新、风光美丽、苗歌悠扬、苗舞曼妙,逐步进入人们视野。


  一、青山界文化旅游圈资源概述


  青山界文化旅游是黔东南的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而优质旅游资源,是建设青山界文化旅游圈的基础。


  1.青山界文化旅游圈的自然资源


  青山界连绵起伏,山顶平缓,自然风光如诗如画,高山草场与高山湖泊镶嵌其间,如珠如云,一池一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保存完整的亚热带原始林区,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是建设观光农业、休闲避暑、滑草、山地自行车等旅游项目的好地方。国家重点工程三板溪电站库区蓄水形成了美丽的山区淡水湖泊仰阿莎湖,湖区两岸风光优美,有巫山峡谷、白水洞瀑布、天堂界风光、雷打塘、南加平湖等自然风光,与青山界风光连成一片,成为青山界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自然风光资源。


  2.文化资源


  青山界是一个有着历史脉络的苗族文化聚焦地,散落着大大小小48个苗族村寨。浓郁古朴的苗族风情、源远流长的苗族传统文化在这里尽情绽放、自然传承、自由发展,形成了一个苗族的文化圈。历史以来苗族人在这里共同劳动生活,共同抵抗外敌,形成了寨寨有特色,村村有文化的青山界苗族特色文化区,许多的文化事项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十八寨歌会,是苗族歌舞、制度、信仰、服饰等文化的重要展示场所;有被形容为“唱在高山,引来凤凰;唱在水边,唤醒龙王”河边腔苗歌,模仿澎湃的河水声,山涧瀑布的波涛声,涓涓的溪流声而创作,积沉了苗族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和木商文化,是研究苗族语言、苗族的婚俗、苗族文化的活化石;有苗汉语融合,格律形式的十二诗腔苗歌,内容丰富,木叶伴奏,婉转动听,很有特色。有以枫树粑节为特色的众多民族节日集会活动,还有伴随节日的盛装踩歌堂、跳芦笙、跳花灯、赛歌、斗牛、斗画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苗族饮食文化因地区、支系不同而呈现多样性【1】247。青山界一带苗族的传统美食有很多:腌鱼、腌肉、酸渣辣椒、渣肉、野山药粑、岩蒜粑、麻栗粑、麻栗粉、野豆腐、蕨粑、甜藤粑、黄草粑等。以青山界裕和村的腌鱼最为有名,从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到制作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腌鱼文化。几十年的腌鱼色不退,质不腐,味不酸,气不变,令人食欲大增。


  青山界文化圈内几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数不胜数。被誉为环保第一村的文斗苗寨就是这些传统村落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文斗苗寨700多株古树与300多栋木楼绵延在九岭十一冲,就象走进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古朴厚重的优美画卷。文斗苗寨规定山林保护和村寨建设的“六禁碑”“环保碑”“千秋不朽碑”等矗立在村寨的醒目之处,记录着这个传统村落发展的点点滴滴,是文斗苗寨的道德、文化、思想、观念的真实写照,形成特色鲜明的碑林文化。文斗苗寨通过契约来维护社会,维系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拥有体量很大各个时代的林业契约文书,为我国研究清水江流域文化的重要文献。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科大卫说:“文斗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产物”。


  苗族民间传说故事不仅数量多,内容丰富,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异彩纷呈,很有民族特色【1】324。在清水江河畔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苗族美神仰阿莎凄美而优雅的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这个世代传唱的故事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叙事长诗《仰阿莎》创作了许多剧本、歌舞剧等文学作品,在黔东南影响极大,不但体现了苗族的语言艺术、服饰艺术,而且体现了苗族关于生命、审美、天地的形象化认知和态度。


  二、青山界文化旅游圈建设的可行性


  青山界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四十八寨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是一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又十分优质的区域。在这里建设一个以青山界苗族文化为核心的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历史遗迹、工业与农业建设形成的景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圈是可行的。


  1.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景


  旅游业在国际上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青山界文化旅游圈不缺少“行、游、吃、住、购、娱”,只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改造建设民宿,通畅旅游通道,必将成为贵州省新的有力的旅游项目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必将为这里的脱贫致富找到一条可行之路,最终成为这一地区的支柱产业,对贵州省的乡村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半小时旅游圈的便利


  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力度加大,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山界文化旅游圈内各旅游点的行程基本保持半小时旅游圈,从锦屏县城到仰阿莎湖,沿湖到文斗苗寨,再到瑶光苗寨,乘船只需半小时;从瑶光到裕和苗寨,再到青山界只需半小时车程。在这个半小时旅游圈里景点之间衔接自然顺畅,可减少游客旅游行程带来的疲惫,用较短的行程可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致。这种半小时旅游圈带来了旅游的便利,比较容易融入现代旅游,得到游客的认可。


  3.旅游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实现资源的永续发展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文化旅游产业惠泽地方百姓,并促进文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建设青山界文化旅游圈,带来外来人流的消费,会使民族文化变成当地民族的生计文化,利用旅游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文化生态土壤肥沃,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筑牢民族文化资源,使之永续发展。


  三、发展青山界民族文化旅游圈的建议


  青山界文化旅游圈的发展需要得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旅游投入,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新方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起点。


  1.高标准、高要求、高品味设立青山界苗族文化保护区,建设文化圈内的苗族风情文化,使之成为旅游圈内的文化亮点。


  2.加强苗族文化进课堂工作,努力恢复民族文化生态。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将苗族文化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学苗语、唱苗歌、习苗俗形成流行风尚。


  3.加强文化旅游圈内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持村寨的原生文化,防止同质化开发。村寨旅游开发,应该是有层次的,不能一窝蜂的都搞成一个模式【2】。


  4.苗族歌舞常态化,按照传统方式组建各种民歌队,经常组织大赛和表演,方式促进歌队的发展,同时传承苗族歌舞文化。


  5、繁荣节庆文化,丰富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并成为旅游的重要的持续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廷贵.苗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潘年英.传统村落保护:黔东南样本的隐忧与希望【N】. 贵州民族报, 文化周刊:2017.5.11. 

    作者:顾晓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