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开发对县域旅游经济赋能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县域智慧旅游管控系统开发的案例研究,对L县视播一体化平台方案需求、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系统、前端感知系统方案设计等环节进行评估分析,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县域旅游的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智慧旅游;县域经济;管理系统;
1 引言
智慧旅游已超越单一的旅游范畴,进入到文体旅一体化融合发展阶段,这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形象,也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建设县域智慧旅游管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结合应急广播建设,实施对全县景区(点)、酒店(民宿)和乡村旅游点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旅游安全、客流信息的数据分析、预警、管控和应急处置,打造智慧旅游热点区域,推动县域旅游创新提升。基于此,本文以L县的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开发建设为例,对系统建设展开讨论。
2 系统建设的实践意义
目前,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情况,县级单位亟须搭建一整套高效可靠的全域化防控预警系统,以技术手段提高自身应对突发疫情事件的管理能力,通过人员监测和分析,及时实行有效管控,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管控设施,整合政法、城管、旅游、体育以及相关通信运营商的资源,实现全域旅游由人防向技防,由点状分散管向平台集中管,由管部分向管全面的智慧化管理转变,切实做到防得住、放得开、处置及时。
3 系统建设主要内容
县域智慧旅游管控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疫情防控
对于进入县域主要出入口、重点人流区域的游客做到全面电子摸排、预警、处置。从技术上实现视频监控、前端感知系统与行程码的对接,通过视频监控捕捉车辆信息和行人信息,前端感知系统识别范围内所通过全部人群的终端信息。管控平台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掌握车辆去向,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处置短信给红码人员和处置人员,还可以通过视播一体的广播通知红码人员和处置人员按要求及时处置。
(2)安全防范
以景区森林防火为例,在景区主要出入口及重要通道设立视播一体的监控设备及热成像设备,进行火点检测和监控,一旦发现游客在景区森林内违规用火的行为动态,以及异常温度升高的情况,就会自动报警。各景区监控室值班人员和管控平台工作人员会立即收到预警信号,并通过广播系统进行警告制止或通知处理。
(3)游客分析
通过县城主要出入口监控设备和前端感知系统收集外来人员信息,通过景区、乡村旅游点监控设备收集并分析游客流量信息。
(4)政策宣传
景区和镇村组均可安装视播一体监控设备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及省市县乡相关工作。
(5)应急处置
景区、酒店(民宿)和镇村组均可配置视播一体监控设备,不仅能宣传防疫知识和相关要求,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还可以利用管控平台和广播系统进行指挥,及时处理各类应急情况。
4 系统方案设计——基于L县的案例
4.1 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方案总体设计
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建设涵盖疫情数据平台、前端感知系统、视播一体化平台系统、智能通道系统、支撑平台系统、大数据中心平台软件、中心机房系统、指挥中心等。前端感知系统及智能通道系统主动或被动捕捉游客信息,以支撑服务器集群为载体,通过视播一体化平台系统、森林防火预警系统等及时对外反馈信息,所有信息数据汇总到指挥中心的大数据中心平台上统一管理,由指挥中心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平台各类统计数据进行决策。系统总体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4.2 前端感知系统
4.2.1 前端感知系统总体设计架构
在县域范围出入口等交通区域、景区部署前端采集设备,对进入县域和景区的游客进行全面摸排、预警、处置。前端感知系统总体设计架构如图2所示。
4.2.2 前端感知系统设计原则
(1)全县统筹,多级监管
系统采用县(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管控模式,其中,县级监管部门负责统筹搭建和必要业务指导以及抽查,乡及村两级按照权责,具体落实监管职责和平台的日常管理。
(2)三网融合,互联互通
利用政务外网、物联网、感知网这3个不同的网络体系,分级进行平台搭建。物联网和感知网主要完成前端企业的信息采集和汇聚工作,政务外网主要为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应用环境。
(3)科学利用,应接尽接
充分利用已有采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设备、水位监测等物联感知设备及配套环境,通过对现有采集设备的合理利用,节约平台建设投入资金,也避免资源浪费。
(4)数用分离,资源共享
平台搭建采取数据和应用隔离的方式,既可确保数据安全,又能通过共享交换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信息流转,以及平台与安全生产监督信息系统、其他业务系统的资源共享。
4.2.3 前端感知系统平台需求分析
在技术上,采用分布式架构进行设计及开发。平台层次结构划分为设备感知管理、云资源池、大数据中心、应用服务和统一监管展现,通过各层次系统构件间服务的承载关系实现系统功能。系统具有数据中心、智慧应用管理、统一管理、大屏展示等功能,平台需要提供必要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如Web Service、REST等,实现与其他业务部门系统的对接。
通过平台建设,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至少能在以下5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一是信息汇集与预警预测能力,二是应急事前决策与事后评估能力,三是应急响应实时协同与联动能力,四是现场指挥和控制能力,五是社会参与及信息公开能力。
4.3 疫情防控大数据分析系统
搭建具备海量真实数据及高维度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将数据分析工作由以人为主向以机器为主转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疫情全局综合分析
该模块对疫情防控全局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汇总及呈现疫情分布、每日新增等基础数据,红、黄、绿码人数情况图表说明,通行证扫码情况,流入流出趋势以及流入方式,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页直观、高效地展现L县整体疫情防控形势。
(2)重点人员网格化管理
对重点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人员流动轨迹数据可视化,也便于防疫工作责任到人。
(3)疫情实况地图
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确诊人员活动区域、密切接触者活动区域、流入人员分布、疑似症状人员分布等内容以图像的形式呈现。
(4)人员轨迹速查
通过重点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具体时间段进行人员锁定和轨迹查询,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相关人员活动轨迹,提高对重点人员管控的精准度。
(5)重点人员管控分析
重点人员管控分析包括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热人员近7天数据走势,隔离人员(正在隔离/解除隔离人员)近7天的数据走势及占比,21日内高风险区及境外流入社区分布排行,21日内高风险区及境外信息点扫码人数分布排行,21日内中/低风险区流入分布排行,21日内中/低风险区扫码人数分布排行,21日内重点区来源地排行,黄码人员活动频次排行,多地黄码人员数量排行等重要内容。
(6)流入流出分析
该模块对人员流入流出出行方式及流向进行分析,统计累计流入流出的总数据及流入人员发热数,呈现流入人员分级趋势及流向分析地图,了解流入流出的真实情况及趋势,为加强排查管理做数据摸底。
(7)区域通行数据分析
该模块对健康通行证区域扫码情况进行呈现,包括红码、黄码总数,累计异常数,红黄扫码分布社区占比等,以此监测通行证扫码出行这一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8)防控自查分析
读取健康码大数据,统计健康码的填报总人数、每日新增数、异常症状人数、接触史人数,呈现人员性质、申领方式、每日新增申领趋势等数据信息,为地区疫情防控自查提供了便利条件。
4.4 视播一体化平台
4.4.1 视播一体化平台方案架构
L县视播一体平台主要由视播一体平台、应急广播平台、视频监控存储平台、公众应急及信息展示等组成。通过视播一体平台的建设实施,监管部门对设备、设施、场所、日常生产管理等进行检测和实时监控。
4.4.2 视播一体平台建设
L县在建设应急指挥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及其他应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设视播一体平台,并通过多系统开放的接口,把监控视频和应急广播等同时接入L县视播一体平台,实现同一平台可视、可播、可听、可指挥调度功能。
应急广播音柱与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在一个立杆或者墙面上,共用同一个传输网络,把视频监控摄像头和应急广播音柱进行一对一绑定,进行点对点视播和点对面广播,也可进行全县范围所有点位一键播发应急广播。同时,L县视播一体平台还可以应用于政府政策法规宣传,突发事故应急通告、应急指挥,以及本地无线调频广播应急服务等方面。通过平台监控摄像头第一时间查看现场情况和实时视频会议功能,实现快速、高效、精准的应急指挥工作,还可以与智能机顶盒远程连接,以弹窗方式在电视机上发布重大应急通知,引导群众及时安全撤离。
4.5 融媒体平台对接和资源共享
应急广播平台与融媒体平台对接和资源共享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应急优先
寻常时,用大屏幕的小部分区域显示应急广播系统必要的监管系统或监测系统数据界面,其他大部分区域显示融媒体平台内容。在需要进行应急指挥时,快速切换大屏幕到应急广播指挥系统界面,显示应急消息发布结果或现场情况画面。
(2)资源共享
应急广播平台与融媒体平台资源共享,共用中心机房、指挥大厅、大屏幕、部分播控台及设备。其中,应急广播平台的效果评估工位与融媒体平台的投屏管理工位可以共用,融媒体平台的播音工位和应急广播的音频制播工位可以共用。
(3)信息交互
一方面,应急广播平台发布应急广播消息同步推送到融媒体平台,以便融媒体平台进行消息发布、跟踪报道、社会反响采集等后续活动;另一方面,应急广播平台接收融媒体平台推送的各类信息,如事件报道、突发情况处理指导、文化宣传、政策宣传等,有选择地进行审核播发。
5 总结
综上所述,县域智慧旅游管控系统对于县域旅游经济赋能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有助于更好地打造县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县域旅游安全、有序、高效经营管理,促进区域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1] 雷婕,盘意文,刘建明.知识图谱视角下智慧旅游的研究进展及热点概述[J].图书馆,2019(8):52-58.
[2] 樊玲玲,谢朝武,吴贵华.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能否提升旅游业绩——170个旅游城市的实证[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42-54.
[3] 朱罗敬,齐立斌,肖婷.欠发达地区“体农旅”田园综合体运行机制——基于贫困县J村的实践考察[J].体育学刊,2020,27(2):56-63.
[4] 张润东,张跃富,雷晓,等.西藏全域智慧旅游生态圈平台构建与对策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27-32.
[5] 林勇军,程道雷.基于物联网和5G的智慧旅游云平台研究[J].江西通信科技,2022(2):20-22.
[6] 蒋瑛,刘琳,刘寒绮.智慧旅游建设促进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准自然实验[J].旅游科学,2022,36(2):44-62.
[7] 杜国庆.疫情下对智慧旅游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20,35(8):7-9.
[8] 乔向杰.智慧旅游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2,37(2):10-12.
[9] 王飞,阚军常,孙大海,等.大型滑雪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制度环境:内涵认知、困境与需求导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42-49.
[10] 余军,鄢慧丽.滑雪旅游目的地地方特质与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关系:游客感知的中介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2,36(1):37-47.
[11] 邬江.数字化视域下文旅融合推动智慧旅游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22(5):75-81.
[12] 黄璐.城市体育信息网络服务策略——以唐山市为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99-101.
[13] 单凤霞.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系统的理论构建与运行实践——基于对杭州、武汉和成都三市的调查[J].体育学刊,2022,29(4):68-73.
[14] 湛研.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大数据运用:体验升级与服务升级[J].旅游学刊,2019,34(8):6-8.
[15] 徐若然.UGC类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用户使用行为探究——基于UTAUT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42(6):93-105.
[16] 林德荣陈莹盈智慧旅游乡村建设的困境与突破:从智慧潮流走向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2019,3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