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栩 暨南大学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后,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维持就业扩大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产业。保险业是金融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行业或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必须具备全球性视野并制定相应的国际化经营策略,保险服务业也不例外。尤其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本土保险公司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积极"走出去",积极开拓中国保险服务业的国际市场。从保险业的世界发展趋势看,金融一体化和保险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保险服务业的海外经营的拓展,既反映了金融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显著加快,开放范围逐渐扩大,已是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保险服务业的海外经营不仅是世界金融经济一体化和保险服务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保险服务业追求规模经济、适应国内企业跨国经营和分散保险业经营风险的现实需要。
一、中国保险服务海外经营的发展现状
(一)保险服务海外出口额不断增加、增速放缓,逆差巨大
入世以来,我国保险服务行业成长迅速,基本维持年均30%的增幅,但出口增幅却慢于保险业的行业增幅,并且增速逐渐放缓。从表1可见,保险服务海外出口额不断增加,2014年我国保险业务出口额为46亿美元,是2005年出口额的8倍,但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在10%左右,而且增速放缓速度小于进口,增速也高于我国保险业务进口增速。
从近3年数据来看,2012年保险服务出口额仅占服务业出口总额的1.75%,2013年达到1.90%,仅仅增长了0.15个百分点。到2014年,保险业务出口额占服务业出口总额的2.48%,同比仅上升了0.5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保险服务出口总额虽有较大的上涨幅度,但规模十分有限,尤其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且与保险业务进口之间存在明显逆差,如2014年的逆差便高达179亿美元。
(二)海外经营以本国客户为主,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参与跨国保险业务的企业,其服务对象主要以当地华人为主,销售网络也主要围绕华人华侨铺开。例如,中国信保是中国唯一承办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其不仅在英国伦敦设有代表处,也向俄罗斯、巴西、南非和迪拜派驻了工作组,但其海外客户以华人居多,职员也主要是当地华人,在华人群体中享有良好声誉。然截止2014年底,该公司保费规模也仅为29.21亿美元。
另外,我国保险公司多属国有企业,母公司往往具备较强的实力,可以为海外子公司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扶持,使得保险公司在海外拓展业务时能在顾客心目中形成很高的商业信誉。然因中国保险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难以逾越的文化障碍,以及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充分,跨国经营的规模一般不大,导致保险服务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海外市场扩展速度相对较慢。
(三)海外投资实力有限,国际竞争优势缺乏
截止2014年底,我国共有超过130家保险公司,其中中资寿险公司40家左右,其市场份额几乎占到中国保险行业市场总额的95%,外资保险公司数量虽多,但市场份额却仅为5%左右。从全球范围看,中资保险公司的规模也不容小觑。截止目前,我国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4家保险公司进入全球500强企业名单,且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还进入到全球15大保险公司之列。截止2014年底,中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超过1.3万亿美元,净资产接近1500亿美元。但目前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规模优势依然不强,尤其是保监会关于中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规模不得超过当年末总资产的15%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保险企业海外经营的资本实力。
据新华网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中国保险境外投资金额为239.55亿美元,虽然较2013年初增长了1.5倍,但是仅占中国保险业总资产的1.44%。另外,我国保险公司服务在国际竞争力也缺乏优势。据中国质量协会最新测评结果显示,我国保险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为74.5分,连续两年保持下滑状态。根据WTO Statistics database 的TC数据显示,我国TC指数为-0.71,美国为-0.58,日本为-0.61,英国为0.46,法国为-0.09,德国0.18,印度-0.40。TC指数越大,说明国际竞争力越强,我国TC指数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小于发展中国家印度。
二、我国保险服务海外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对我国海外投资工程的投保偏少,投保成本过高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已成常态,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工程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如2014年,中资公司投资500亿美元承建尼加拉瓜大运河、中国铁建签订金额高达120亿美元的尼日利亚铁路承建合同、中泰签署的高铁合同金额高达106亿美元、三峡公司投资80亿美元开发俄罗斯水电、国家电网公司投资18亿美元中标巴西特高压输电项目等十大海外工程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多,地域范围更是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工程投资额日趋庞大。海外工程投资必然存在诸多风险,且投资数额越大风险越大,而且国际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如随着叙利亚、也门等国家局势的恶化,中资企业在相关国家承建的工程项目投资便存在巨大的风险。
对此,为我国海外工程提供保险服务成为中国保险服务企业的重要使命。然而,截止2014年,我国海外工程的投保率尚不足40%,且投保成本普遍较高。我国保险公司往往对风险承保比较谨慎,对海外工程投保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论证,并作出风险预估。如果项目工程比较大,许多保险公司甚至不敢接单,因此很多大项目需要由多个保险公司同时承单。目前国内各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风险评估标准,所以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在面对大保单的时候,都不清楚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将它分保出去,甚至不清楚这张保单的承保条件会不会被其他保险公司认可。多个保险公司参与的保单,需要经过多次评估会和审核,这导致我国海外投资工程的投保偏少,成本大幅度上升。
(二)过多投资于海外房地产业,过于重视短期利益
2014年中国保监会将险资持有的房地产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上调至30%,我国的保险投资一般多用于海外房地产业。如2013年7月,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约合23.7亿元人民币)买下伦敦劳埃德大厦,是第一桩中国保险公司跨境的房地产收购。目前,中国人寿、太平人寿等多家国内保险企业齐赴伦敦开展房地产投资谈判,海外的房地产市场预计将成为未来数年内中国险资机构在海外投资的热点,来自中国保险行业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50亿美元。然而过多的投资于海外房地产,会偏离保险的本身业务。
目前,保险企业海外投资重视短期业绩而相对忽视保险业务开拓的长远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务海外经营的发展瓶颈。保险公司的海外业务过度看重投资热点,而忽略对保险公司原本核心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导致资本大量集中在房地产等费保险业务,这导致保险业务在国际市场开拓不足,长期而言我国实际保险业务在国际市场将处于弱势地位。
(三)保险业务创新乏力,跨国经营经验不足
中国保险企业开展境外业务虽然很早,然而真正走出国门只是近年的事情,且海外投资主要以房产为主,故而在境外开展保险业务的经验十分有限。因语言文化差异的存在和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中国保险公司境外保险业务的市场导向性不强,尤其缺乏初期的市场开拓经验。如在最近几年跨国保险业兼并风潮中,国外保险企业纷纷将跨国并购作为保险业务出口的主要模式。但中国保险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业务的时候,既不选择与当地企业合资的方式,也不采用兼并和收购当地保险企业的方式,而往往采取独资设置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形式。
例如,2014年底中国人寿保险在新加坡成立的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虽然有助中资保险公司维持独立股权,然在初期经营中因不熟悉本土市场情形会相应增加业务开发和市场开拓难度。同时,将国内模式简单复制到国外的经营模式,导致海外保险业务创新力不足,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保险产品,无法贴近本土消费者的切身需求。
(四)海外分保渠道不畅,保险服务效益偏低
分保业务是保险公司将保单整体或部分担保内容出售给其他保险公司的一种再保险,通过分保业务,保险公司可迅速回笼资金,分散风险。当前,发达国家的大型保险公司一般拥有畅通的全球分保渠道,尤其在跨国保险业务中,其通过分保业务生成的再保险关系可以有效降低跨国业务的经营风险,同时能为投保人提供更为安全的保险服务。然而,中国保险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因风险评估标准不统一且与国际脱轨而难以获得分保业务所需的首席承保人资格,故尚未建立起像西方保险公司那样全球性分保渠道。
另外,中国保险服务的海外经营因自身管理经验不足、费用开支过大、产品创新乏力和分保渠道不畅等原因,还存在成本较高和效益偏低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西亚和非洲多国局势的动荡,中国企业在相关国家的经营风险明显增强,理赔率显著上升,造成保险服务海外经营的效益整体偏低。
三、中国保险服务海外经营的提升路径
(一)扩大国际分保业务,分散保险经营风险
在保险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保险公司在为被保险人提供风险保障服务的同时,也在尽力避免自身的经营风险,其中最为有效的办法便是开展分保业务。分保业务又称再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转让保险业务以降低或分散自身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尤其在涉及大数额保单业务时,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分保业务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同时,保险公司处于维护自身财务稳定的需要,也需要通过分保业务维持自身经营资金的稳定。
当前,中国保险服务海外经营的主要任务在于为中国大型海外工程等投保,数额大,风险高。因而,中国保险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应当积极推进自身风险评估标准的统一化和国际化,以争取世界范围内的保险公司承认中国保险企业的首席承保人资格,推进海外经营保险公司的分保业务国际化,以分散海外保险业务开拓的经营风险,同时有效降低国内保险公司的海外经营成本。
(二)联合国外保险公司,共同为中国大型海外工程投保
当前,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对能源及原材料需求的剧增及高铁等大型技术装备的成熟,中国企业投资兴建及中国政府援建的大型海外工程遍布世界各地,为中国大型海外工程投保成为国内保险企业海外经营和保障国内企业顺利“走出去”的关键一环。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高铁项目及其他大型工程在欧亚腹地的兴建都亟需中国保险公司推进海外经营并提供投保服务。
鉴于中国保险服务海外经营中尚存在经验不足、管理落后等问题,参与中国大型海外工程投保的保险公司可联合国外保险公司,为相关工程项目共同投保,尤其是积极联合大型海外工程所在国家的大型保险公司共同投保,在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以有效提升保险业务质量。另外,为大型海外工程投保时,还可积极联合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西方大型保险公司共同投保,在分散投保风险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其国家化经营策略和管理服务经验。
(三)掌握海外市场信息,提高产品自主创新力
保险服务海外经营的开展,需要国内保险公司具备一支开展海外保险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梯队,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国内保险企业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经验,构建合理的业务激励与奖惩机制,优化企业内部的员工培训机制,增强保险业的人才吸引力,防止保险业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同时,还要与高等院校密切合作,以校企协同或委托培养等模式培养保险服务出口亟需的专业人才,积极利用现有的海外分支机构或代办处,定期委派、分批轮换国内员工到国外工作、学习。
另外,随着中资保险保险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和对市场信息的深入掌控,参与跨国经营的保险公司要充分利用相关国家的人才、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立足目标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语言文化习惯等开发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保险产品,抓住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积极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保险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中国保险行业的国际信誉,打造国际品牌业务和品牌企业。
(四)恰当选取投资模式,优化海外投资结构
目前,中国已有三家保险公司在境外上市,中国保险业以年均30%的增速迅速壮大,目前已是全球第四大保险市场。在此背景下,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保险企业“走出去”的条件基本成熟。然而,保监会关于中资保险机构海外投资比例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限制却制约了保险业海外投资规模的扩大,且相对有限的投资额度也被保险公司用来从事房产投资等非保险业务经营。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放宽保险业海外投资的资金限制,出台扶持保险业“走出去”保险服务海外经营的配套政策。
作为保险公司,尤其是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要高度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科学制定保险业务海外拓展的长期规划,将有限的海外许可投资额尽量应用到本土保险业务的开拓中,推进海外投资结构的优化调整。尤其在海外市场开拓初期,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摒弃股权控制偏好,尽量采取合资、并购或兼并的方式,以减少初期资本投资量,并直接借用相关国家保险业务开展的现成机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法律教育网.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发展情况[E].http://www.chinalawedu.com/new/21602a23217 aa2011/2011225wangyo145019.shtml.
[2]缴文超,罗晓娟.2015保险行业年度策略报告:保费增速预计为15%[E].http://insurance.hexun.com/ 2014-12-08/171198783.html.
[3]徐涛.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不得超总资产15%[E].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10/ 23/c_123856546.htm.
[4]刘冬,薛娇.险资掀海外投资买楼潮:海外可投项目更优质[E].http://money.163.com/15/0310/02/ AKAHSVM600253B0H.html.
[5]张兰.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超7.9万亿元[E].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w/jryw/201309/ t20130918_4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