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媒体融合下的新闻报道创新

  • 投稿crcr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70次
  • 评分4
  • 49
  • 0

刘 巍 黄勇贤

在当今全球新闻媒介的发展中,几乎经常可以看到三个不同类型的故事:新闻媒介衰退和倒闭的故事(如上海《新民晚报》停刊、《知音》入主《长江商报》);新媒介兴起的故事(如新浪微博美国上市、WeMedia成为中国第一个融到钱的自媒体联盟);新闻媒介改革和转型的故事(如上海、湖南等地的机制体制改革)。三类故事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字:“变”。“变”字的背后映现的是媒体的融合、观念的更新、流程的重组、实践的变化。

一、媒体融合源于时代变奏

尼葛洛庞帝在1978年首次正式提出“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美国教授浦尔曾指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类媒介逐渐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则是由电子科技发展造成传播形态出现聚合而导致的。”中国人民大学的王菲认为:“媒介融合必然是出现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而不同媒介之所以发生融合互动是因为新闻信息消费者的终端需求。”从专家学者们的界定出发,结合媒体融合的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媒介融合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和行业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发展的推动。

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从平面媒体(印刷技术)到广电媒体(电子技术)再到新兴媒体(网络技术)的兴替历程,打断了传统媒体封闭传播的垄断优势,使得传播趋向分众;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信息组织形态的调整和优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闻报道创新的重要支撑。随着3G连线、航拍技术、云技术、手机APP等新技术的运用,新闻报道变得更快捷、更真实、更易于传播。

2.广告经营的压力。

从2001年开始,虽然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总经营额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网络媒介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其广告总量呈上升趋势。传统媒介不想继续走下坡路,网络媒介也想更加快速发展,那么只有合作,才能使双方受益双赢。虽然新闻报道与广告经营必须分离,但当媒体的经营压力传导至新闻报道时,新闻报道也必须做出相应创新或改变。(如上图)

3.受众需求的满足。

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以电视收视为例,随着电视竞争的白热化及新媒体的加入战局,电视观众收视状况呈现扁平化、老龄化、时段化、两极化、碎片化的5化趋势,为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传统电视必须走向新电视,实现与新媒体的快速融合。这种融合不仅能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及对综合性的媒体内容的需求,也能满足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现在经常被提及的“一云多屏”其核心就是要让内容这一“云”通过“多屏”(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PAD屏以及户外屏),在不同的渠道和终端进行最广泛覆盖和传播因应受众的需求。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电视数字化方案提供商新奥特、脱胎于华数的华通云数据和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宣称联手打造全媒体云平台,“一年之内将200家电视台的在线内容移植到云平台上”。云内容,多终端,受众的选择更为精细。所以,面对受众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新闻报道在选题、采制、表达等诸方面都要追寻新的方向。

二、媒体融合对新闻报道提出了创新要求

新闻历来是媒体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各主流媒体均把新闻报道作为战略利器,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来发声发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创新既是内在要求,也是必须选择。新闻报道要适应或领先于媒体融合的进程,就必须做到:

1.思维创新。

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选XX”均是热门话题。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新闻报道.在思维上要实现几个转变:即在传播指向上从受众转向用户,增强服务性:在题材遴选上从大众转向分众,增强针对性;在主题策划上从信息转向话题,增强延展性;在报道手段上从跨界转向社会,增强互动性;在传播效果上从作品转向产品,增强市场性。这种转变就是要紧盯住典型用户的核心需求,实现良好用户体验,然后借由互联网的传播,把剩下的非典型用户迅速影响成典型用户。

2.方法创新。

美剧《纸牌屋》撬动了影视圈由明星名导决定收视率的基础。由于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由数千万观众的收视统计决定,《纸牌屋》因此一夜成名,成为“大数据”时代首部“算”出来的电视剧。在数据说话的当下,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收听率、收视率、点击率这些数据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内容安排。传统的新闻报道走的是经验主义的老路,精编精选,媒体融合下的新闻报道受众转变为消费者,他们实现由传播对象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换,并通过自己的用户体验,以收视率、点击率等数据来反映需求,从而促使新闻报道的流程再造和效果提升。

3.内容创新。

内容是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媒体融合下要从“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捞出“金针”,就必须摈弃同质化的新闻报道内容,突破既有框框和模式,把握内容创新的三个指向:一是创新性地选择新闻内容,“把我们想说的、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有亮点、有信息的东西报道出来”,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二是突破原有的报道限制,把过去不能报而如今可以报、受众又有信息需求的新闻事实报道出来,扩大新闻内容的边界:三是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把过去不需要报而现在为广大受众所需要的新闻事实报道出来,增加新闻内容的内涵和种类。

4.人才创新。

媒体融合对新闻报道人才及其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既需要培育及引进那些掌握了多种媒介技能的“超级记者”(“背包记者”),他们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也需要培养和组建多人组成的跨媒体的“超级团队”来统筹不同介质间的新闻报道。此外,随着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的剧增,在多种媒体融合的新闻编辑部中,记者编辑的主要职能已经不是采集新闻,而是对浩如烟海的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和重新组合,使这些杂乱的信息呈现出相互联系和深刻意义,并使其转化为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及项目管理人才也是媒体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新的需求。

三、新闻报道创新的新走向——融合新闻

媒体融合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包含新闻报道在内的内容融合、媒介网络融合以及媒介终端融合。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催生的“融合新闻”,有的称作多样化新闻,实质就是媒体工作者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相比较,融合新闻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1.信源的汇合。

虽然专业媒介组织在新闻传播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随着新媒介的出现,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人人都是自媒体,他们借助手机、电脑、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介和平台,发布新闻信息,表达新闻观点,这些“草根记者”的参与传播,有效及有力地改变和扩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例如东南亚海啸、伦敦地铁爆炸事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都出版普通民众而非职业记者。

2.流程的整合。

美国佛州坦帕新闻中心的成立被视为融合新闻的标志性事件,该媒介综合集团设立“多媒体新闻总编辑”,统筹电视、报纸和网络三类媒介的新闻报道,使其在新闻报道方面实现联动。该案例的成功为融合新闻提供了借鉴,即在融合的媒体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和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传播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产品各异,以内容的有效整合参与竞争,从而有利于扩大市场。

3.终端的契合。

数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媒体的边界逐渐模糊,传播终端呈现数字化特点,电信服务商和互联网服务商纷纷介入到传播终端的领域中,与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推出各种数字移动终端来作为新闻内容的载体,进入到人们的信息生活中。所以,媒介融合的结果,就是除了报纸、广播和电视外,电脑、手机、PDA.i—pod,电子报、电子杂志等数字载体也能让人们随时随地以不同方式接受到所需要的信息。

4.报道的聚合。

融合新闻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和flash集于一体,因此在视觉传达上将更加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例如,在新闻的采制上,融合新闻不仅要求文字、图片等素材,同时还需要音频、视频等数字化素材,即全信息化的采集。在新闻报道上,可能通过文字对新闻进行深层报道和分析;通过借助图像对新闻事件的动态变化进行直观了解:通过Flash和计算机模拟使深奥难懂的科技新闻通俗易懂。文体化的报道使得视觉传达方式更加人性化和便捷化,降低了人们接受新闻的费力程度。

在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下,媒体融合在内容、资本、平台、队伍等各个层面展开,以不继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对任一媒体来说,新闻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融合新闻正是通过改变新闻业务流程,使得新闻资源得到更深层次地开发,提高新闻资源利用水平,从而使得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满足了通过媒体融合做强做大的内在要求。

四、融合新闻引领新闻报道的创新

融合新闻为新闻报道带来全面的变化,这种变化既表现在传播主体,也表现在传播对象;既反映在传播流程,也反映在传播方式。

1.去平台化。

传统新闻媒体把新闻作为立台(报)之根本,以专业频道或栏目为载体,打造新闻传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集纳的新闻,既要追求最大的信息含量及新闻数量,更追求最佳的新闻组合及新闻质量,努力将自己“重型化”。互联网的出现及新的社交工具的应用,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由注重更重、更好转向更轻、更快。

从线索来源看,传统的新闻报道,其线索大多来自会议、机关、通讯员、记者的挖掘及新闻热线,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报道的信息源早已不囿限于传统信息平台,微博、微信等的爆料成为新的线索渠道,比如苍南城管打人事件、内地小孩在香港街头小便事件、文章姚迪出轨事件等等。

从传播载体看,新闻报道在其所属的传播平台刊发后,会被快速分拆,以文字、图片或音频、视频的形式转发到互联网,放大传播的粘合度。像BBC等有的播出机构,为保证其传播的快捷性,新闻报道会第一时间会刊载在网络上,随后再在其固有媒体刊发。

2.去边界化。

世界是平的,现在,媒体也是平的。在新旧媒体互相布局和渗透中,新旧媒体的边界在不断的融合中慢慢开始消失。各取所需、各显其长、各展其能成为新闻报道的新格局。

从新闻策划看,传统媒体广泛采用网络信息、事件或爆料作为其选题加以报道和跟踪;而新兴媒体也大量采用传统媒体的报道作为其传播发酵的话题,各媒体在报道题材上相互渗入。

从报道操作看,传统新闻报道可以归纳为“八化”:宣传话题化、话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情感化、情感趣味化、趣味个性化、个性观点化。媒体融合下的新闻报道则简化为“四化”:宣传事件化、事件话题化、话题争议化、争议传播化。

从报道载体看,融合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已经与娱乐、真人秀、脱口秀等多种形式进行混搭。比如网络上的《暴走大事件》、《又来了》;电视上的山东卫视的《语众不同》。《语众不同》不同于其他脱口秀节目之处除了最新鲜的新闻素材外,还有它独具一格地将戏剧、曲艺等多种表演元素融于新闻节目之中,使观众在独特的新闻视角之外会心一笑,同时又为全新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形态所吸引,可谓独树一帜!幽默的台词、丰富的形式、最具时效性的新闻,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新闻视角。

3.去格式化。

不同的媒体对新闻报道具有不同的格式、标准和价值要求。媒体的融合打破了这种既定范式,使得报道形式日益革新和丰富多彩。

从报道方式看,不同介质的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各有标准、各有侧重、各具特点。广播重声音,电视重画面,报纸重图片,网媒则是多方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均在取长补短,朝着信息独家、观点独到、视角独特转型。近日腾讯财经的一则招聘广告,引发了媒体同仁的广泛关注——招聘深度调查记者。腾讯在这则招聘广告中写道:在纸媒忙着转型的时候,曾经依靠转载的门户网站却比以往更加相信内容的价值。目前,全国几十万媒体记者中真正的调查记者只有50多位。无论从数字对比,还是行业对比,足见这个群体的特别和价值。一方面众多媒体对调查记者群体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优秀的调查记者却从传统媒体接连离开。腾讯财经对内容价值的“野心”、对深度调查记者的渴求,理应引起对不同媒体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的关注和思考。

从表现形式看,数据新闻正日益被广泛运用。大数据思维带来了新闻内容的创新,这是一种融合媒体的形态驱动的新闻报道的创新。数据新闻是基于互联网及其衍生技术平台实现的以大量数据搜集与分析为主要工具而生产出来的新闻,通常是以图表等形式,通过对一系列的简要事实的相关性的表达,揭示出事实背后的意义。比如2014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辑部的“‘据’说春运”、“‘据’说两会”栏目,即是以百度的搜索大数据为基础做的系列报道,它呈现的不只是炫目的可视化数据信息,不只是新闻形态的一种改变,而且还从大数据中找到做新闻的点,展开关于春运、春节的故事。内容的选择不再只是从传者视角单方面揣测新闻敏感,而且融入了用户的需求,基本上是点餐式的服务。数据新闻利用数据拓展新闻的时空范围,深化对新闻事实的认知,发现常规新闻中不能体现的逻辑,从而丰富了单篇新闻报道的内涵,新闻样态也从封闭式告知话语转换为开放式工具,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工具获取多元的信息。

此外,虚拟技术、动画新闻、动漫新闻等也日渐成为新闻报道的新形式。比如央视在报道《“科学”号发现海底黑烟囱》时,通过近4分钟的虚拟技术,以动画形式生动展现西太平洋海底世界生命的起源;凤凰网以《的“欧洲时间”》等一组动漫,生动呈现了总书记欧洲访问的行程及成果: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网站也先后刊载、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的漫画形象及其考察的新闻。这些报道形式有效地消解了高大上模式和生硬套路,贴着地面飞行,贴近普通人群,更利于接受,呈现出非常好的报道效果。

4.去专业化。

从报道主体看,首先是岗位壁垒的打破。传统媒体在管理和运作上都会实行详细的分工,专业人做专业事。在工作流程上,记者负责采访和撰稿,摄(照)像负责画面或图片,编辑负责稿件编审和版面编排,电视新闻为了增强现场感,有时还要主持人出镜。在这样一个新闻报道团队或小组中,分工明确,但又密切配合,呈现单向线型的采制流程。在不同媒介间,如遇同一主题,广播、电视、报纸等各派记者,各发报道,有时同一媒体不同频道(率)、子报等都派出记者参与报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媒体融合环境下,这种传统的分工及流程必然由单向线型转向多元互动。融合新闻根据制作流程的不同主要区分为两大类型——“记者驱动型”和“编辑驱动型”。“记者驱动型”的融合新闻主要是由全媒介记者在采访新闻中利用不同的采访手段所获取的多种形态信息的组合。记者决定着不同形态信息组合的方式及每种形态所承担的任务。在现实的采访工作中,全媒介记者一般只需要带着DV到新闻现场便可以获取活动影像、声音、静止图像、采访文稿等等信息,所有的信息以视频的形态被采集和记录,然后在确定编辑意图后以多种形态输出。“编辑驱动型”融合新闻主要是由全媒介编辑或者制作人根据预先设定的融合新闻的框架分派不同的记者提供不同形态的信息或者几个全媒介记者协同工作所建立的信息集合。这一模式适用于突发的重要新闻或者比较复杂的新闻专题

媒体融合是背景和趋势,报道创新是必然和必需,融合新闻是引领和方向。新闻报道的创新,目的是要提供好的新闻故事、真实有效的信息,更好地满足受众(用户)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新闻报道的创新,一方面将会更加促进媒体融合,另一方面也会让不同介质的媒体更具个性、更显竞争力,从而为媒体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刘巍:湖北广播电视台:黄勇贤: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