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电影《转山》的文化符号解读

  • 投稿观明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21次
  • 评分4
  • 91
  • 0

【摘 要】电影《转山》是传播西藏文化的优秀作品,本文从影视传播的文化符号入手,结合影视传播学、电影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转山》中的西藏文化符号,解读其编码和解码过程,探讨《转山》的成功之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转山 西藏文化 文化符号

电影《转山》不同于其他传播西部文化的片子,它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领略神秘的西藏和藏地风情,并且通过主人公艰难的骑车“修行”,走进西藏文化的内心,实现了对生命的重新理解。电影通过对西藏文化内容进行编码、符号化的过程,从而使观众获得了一场西藏文化的洗礼。

文化符号化:电影语言的编码过程

索绪尔提出,“每个符号都是由一个能指和一个所指组成的,‘能指’指的是影像、物体、或声音本身,也就是符号中具有物质形式的部分。‘所指’指的是能指所代表的概念、含义、内涵等”。①电影的传播往往选取有代表性的“能指”,通过这些影视意象的表达,传播深层次的“所指”文化内涵。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进行提炼、编码,选取能够代表文化意义的符号,并在传播的过程中重构符号的意义,强化文化符号的代表性,使得文化信息通过符号化的过程能够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电影《转山》中雪山、雄鹰、冰川和风马旗是西藏景色的符号,藏民一家、康巴汉子、朝圣者、老藏医是西藏人文的符号,糌粑、酥油茶、牦牛、藏獒都是西藏的特色符号,随着主人公路线进程而呈现,带给受众一个完整丰满的西藏印象。

关于主题的文化符号

《转山》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是“转山”,转山是对藏族人文化信仰最好的诠释符号。藏族人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山地,纪录片《藏北人家》中说到:“艰难的环境最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文明诞生的环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环境,而不是一个非常安逸的环境。”因此藏族人具有山神崇拜的习俗,来源于他们对生存自然环境的敬畏。正是这样的敬畏,让他们愿意通过艰难的转山修行,表达对山神崇高的敬意,达到接近神明的境地。这种信仰是西藏文化中最虔诚的内容,藏族人认为,转一圈可以清除一生的罪孽,转十圈可在五百次生死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能转上一百圈即可于今生今世成佛。如果在转山途中突然死去,就是一种造化,很多老人也加入转山队伍。②

电影的后半段,书豪在经历骑车的各种困难之后,遇到了朝圣的转山母女,与主题呼应的“转山”符号在此处出现,如同一场神圣的精神洗礼。阳光和白雪的背景下,修行的藏族女孩以最虔诚的磕长头的姿势前进,让书豪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神的接近。他也正是怀着这样坚定、真诚的信念从丽江去拉萨骑车“转山”,转山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甚至是生死考验,但在生存的考验之后人是最容易获得对生命的理解,获得自身的成长。

西藏的神秘和魅力在于它艰难的环境和对生命奥义的诠释,很多去西藏的人都会感受到藏民虔诚的信仰,感受到天地间无形存在的神秘的力量,可以支撑人承受苦难,以达到灵魂的超脱。电影将这种文化涵义以“转山”的符号传达出来,并且与影片事件主人公的骑车“转山”相结合,强化了西藏文化信仰的意义,不仅对于认知藏族人的文化信仰有帮助,而且将之映证到自己的人生中,形成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思考,这种文化符号的内化可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经典的文化符号

《转山》里多个空镜头的组合,雪山、云彩、雄鹰和公路等经典文化符号,导演杜家毅拍得非常纯净,充满诗意的美感,如同史诗般的画面,这样的符号的组合带给受众的主观感受非常好,受众通过空镜头就能读出这就是西藏,西藏是一个空灵、强大、质朴的鲜活生命体,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和物理环境,在这里可以反思生活和生命的奥义。

电影中多次出现风马旗的符号,在书豪骑过的公路旁飘扬,在米拉雪山顶上飞舞。传说佛祖手中的经书被大风吹走,带给世界各地劳苦大众,获得经书碎片的人就能获得幸福,人们为感谢佛祖恩赐,用彩布制成风马旗,其上有经文、佛像等,求得平安多福。③风马旗因为布条上画着一只风马而得名,寓意把经文藉风马传播世界。风马旗具有藏传佛教的意义,也成为了具有西藏文化的标志,藏地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电影中书豪几次在藏民那里品尝到浓郁藏乡风情的糌粑、酥油茶,在借宿的藏家看到美丽的藏饰、佛龛等,在寺庙转经筒,听纯正的藏语,这些都是充满民族气息的文化符号,书豪体会到藏族人的质朴、友好,这样集中的展示让受众领略藏族风情和藏民性格,体会藏族文化的历史厚度。

二元对立的文化符号

文化在被符号化的过程中存在二元对立的形态,二元对立是产生意义最基本的结构,电影通过二元对立符号的表达方式可使其展现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入受众心中。索绪尔认为,不同的符号通过直轴和横轴两种方式组合起来。当我们看到一种符号的时候,只看到其横轴组合,直轴组合是被隐藏的。通过分析直轴组合,就可以找到隐藏的二元对立模式。④电影中的二元对立符号就是通过故事情节的横轴模式展现的,为电影故事的发展制造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让受众通过对比,对文化的特征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有效的影视传播手段。

《转山》里面高度现代化的台北都市和质朴的西藏社会的强烈对比,勾起了很多受众对神秘未知西藏的好奇,向往纯净土地和实现心灵的净化,电影采用这样的二元对立符号起到效果。同时,随着书豪在西藏呆的时间变长,他自身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一组对比,从开始的橘色运动服、较长的头发到后来的藏服、平头,从开始不会说藏语、觉得糌粑很特别到后来会说几句藏语、喜欢吃藏族食物,可以看到他在逐渐融入藏族文化中,这种融入也是认识文化的过程。

李小川最想见的特大号“雪山冰激凌”梅里十三峰,流传着进入德钦第一眼能够望见梅里雪山的完整身影,必将幸运一整年的说法,美丽雪山的模样和美丽的传说带给受众无限神往,但是随后小川在二十公里下坡的地方跌落山崖,显示了高山的险峻与残酷。另外,西藏的蓝天、雪山、雄鹰和村落等展示了其美丽的一面,但是邦达七十二道拐、冰天雪地的无人区、暴雨和野狗等表现了它的残酷,书豪正是在这种美丽与残酷中前进的,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再创作的文化符号

电影在其符号化的编码过程中不仅包括还原性的文化符号,还包括利用各种电影表现手法对文化符号进行再创作,不同的文化符号组合方式和创造方法,带给受众更丰富的视觉享受,降低受众理解文化的难度,加深受众对文化的感知力。

现在的电影越来越重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被称为意识流的手法,表现人物的非理性、无逻辑潜意识。书豪被藏民所救后,躺在老藏医家中时,画面又切换到了一个奇异的梦境,雪地密林之中,雪花往上飘,雪地上开出蓝色的小花,书豪醒来看到白色独角兽,之后又出现藏民模样的哥哥,这是电影的艺术创作的情节,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独角兽的形象跟白牦牛极其相似,白色牦牛在藏民眼里是山神的化身,而且藏民有尚白习俗,认为白色是最美丽、圣洁的颜色,⑤哥哥的形象也是藏民的模样,笑容平和,手拿藏饰铃铛,与独角兽一同出现在这片神圣土地上,表明他已经获得灵魂的超脱,可以了却书豪的心结。创作者用一系列具有西藏特色的符号组成的梦境,既能够让受众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又能将文化内涵传达给受众。

电影中经电影艺术再创造的符号也具有强烈的表现力。比如书豪在进入西藏时特写镜头,一脚跨过西藏的界碑,表明他对达到西藏内心的起伏,西藏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很多人心中具有特殊情结。书豪在盐井的村庄里透过指缝看西藏的灿烂阳光和藏族小孩用玻璃反射的一道光,这样的特写镜头和光线处理,充满艺术美感的符号,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书豪最后到达米拉雪山,在红色经幡前面对雪山呐喊,向天空撒五彩风马旗,多个西藏特色符号组成的大远景,仿佛是一场盛大的仪式,书豪在历经艰难后的成人礼。在这场成人仪式的符号建构中,导演杜家毅没有忽略对西藏文化符号、文化内涵的展现,具有西藏特色的仪式显得更为神圣。

关于生命的西藏文化符号

《转山》的导演杜家毅表示,这不是一部专写西藏风土人情的电影,而是主人公通过艰辛的“转山”路途,走进西藏、了解西藏的过程,接近西藏的文化内核和精神信仰,最终实现个体生命的成长。⑥

电影最主要的文化符号西藏,传达给受众的含义不仅在于神秘的高原、雪域风光,而且更重要是关于生命的思考,因为在西藏人会不自觉地去思考生命,接近生存的奥义。人的悲剧在于生命的有限性,要摆脱这种悲剧和有限,必须把个人有限的生命融入神的无限秩序中,田卉群评论《转山》,“‘转山’的过程,就是一次将有限、悲剧、注定从生下来就一刻不停奔向死亡的生命皈依给神的象征——亘古不变的神山的过程。”⑦

在传播西部文化的影视作品中,《转山》的成功在于从普通人的视角去解读西部文化的外在魅力和精神内核,将特别的、不为外人接近的西藏文化和探索生命等联系起来,在受众心中形成共鸣,引发对西藏文化和生命的思考。

电影传达给受众的信号是一种呼唤,只有走进西藏,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命存在,引发对生命的重新思考。西藏是个空灵的地方,走修行的路去拉萨,自然而然就能读懂关于生命的解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刘富华、孙维张:《索绪尔与结构主义语言学》[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128

②⑤魏强,《论藏族的山神崇拜习俗》[J].《西藏艺术研究》,2010

③闲章,《解读电影〈转山〉的别样风情》[N].新浪娱乐,2011

④陈阳:《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01、302

⑥⑦杜家毅、陈墨、皇甫宜川、田卉群、王真、侯丹、李芳瑶,《转山》[J].《当代电影》,2011(2)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