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新闻1+1》的特点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34次
  • 评分4
  • 77
  • 0

杨勇

【摘要】《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中选取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本文对2013 年5 月3 日至2013 年11 月3 日共122 期节目内容进行统计分类,从节目的评论特点、选题特点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节目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1+1》 新闻评论 特点

一、《新闻1+1》的评论特点

1、采取直播的方式

新闻直播就是在现场把新闻事实的图像、声音及记者的报道、采访等转化为电信号,直接发射的即时播出方式。新闻直播可以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将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以及各方评论进行有序整合,形成多层次、参与式、立体性的新闻评论平台。电视新闻采取直播的方式,能够保障新闻时效性,能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评论,不仅能够吸引受众关注,形成受众粘性,还能参与对解释权的争夺。如2013 年10 月9 日播出的《台风下的“余姚样本”!》,该期节目对当天有关浙江余姚事件的信息进行汇总,并联系驻余姚记者对余姚最新灾情做现场直播,在播报新闻的同时,通过连线水利部专家,对余姚出现严重灾情的原因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积极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解释中来,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新闻1+1》采取同步直播的方式,掌握了有理有据、丰富全面、观点鲜明的信息时,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可信度就能够得到保障。

2、从互联网借取力量

据《第32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较2012 年底提升了2.0 个百分点。可见,网络所传达出的意见声音不能被忽略。网络媒体为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制造舆论、构建社会语境的平台。但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导致言论存在非理性和盲动性。传统媒体一般都不会直接引用网络议程。而《新闻1+1》在引导网络议程上做出了突破,一方面对网络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另一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如2013 年10 月17 日播出的《“伤人”的助学金!》,这期节目主要是反映某些高校不顾学生感受,让学生当众讲述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以搏得学校助学金一事,该事件源于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位学生的微博,该微博发出后获得大量转发,继而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新闻1+1》关注网络热点,将其作为节目播出的议程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汇总解读,使自身优势和网络媒体的优势得以整合。

3、解释性报道和新闻评论相结合

解释性报道,就是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意义、或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新闻1+1》融合运用解释性报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新闻1+1》多期节目标题体现解释性报道特征。如2013 年5 月6 日的《精神障碍好了,社会障碍如何医?》,2013 年6 月3 日的《环评公开,意味着什么?》,2013 年6 月18 日的《行政执法“困”在何处?》,2013 年7 月17 日的《怎样“公共”?如何“知识分子”?》等。这些带有疑问的标题直接表明了《新闻1+1》节目的报道重点在于解读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体现了解释性报道特征。

第二,《新闻1+1》在节目内容制作中运用解释性报道手法。对《新闻1+1》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新闻1+1》在制作中广泛运用了解释性报道手法。如2013 年10 月25 日播出的《医院,救人命而不该出人命!》这期节目中,开头就是浙江温岭杀医案的案情综述,具体介绍杀医一案的详细背景。随后,节目通过采访目击证人、受伤医生、公安部门、温岭市卫生局了解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看法。节目通过对比十年来医患关系的变化情况,指出我国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二、《新闻1+1》的选题特点

1、以社会法制新闻为主,关注环境医疗问题

《新闻1+1》的节目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环境医疗、文教和国际七个类别,经统计,发现社会类和法制类选题明显占较大比重,环境医疗类选题也占有一定比重,经济、文教、国际类选题占较少比重。(见表1)

表1 显示社会类和法制类选题占到了一半,凸显出节目对社会问题和法制问题的关注,社会类节目如《如何真正减少儿童溺亡事件?》报道了我国农村易发的儿童溺水事件,并针对类似问题从政府、社会以及公民的角度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社会类节目的比重占了29.51%,这些社会类节目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节目宗旨。法制类节目,如《刑拘“秦火火” 依法“大扫除”!》和《造谣者,必须付出代价!》,这两期节目都是从法律层面针对网络造谣事件进行解读,并从法律应用和民众认识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环境医疗类选题比重占到了13.12%,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愈发重视环境医疗问题,如《面对污染:唯有行动,才有改变!》、《空气治理需要“急中生智”!》、《空气质量“体检”之后如何“治病”?》这几期节目报道了各地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暴露了政府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不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

2、着重解读公共话题,新闻时效性强《新闻1+1》着重解读公共话题,强调新闻时效性,对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分析报道。公共话题类选题占的比重最多,为33.61%。(见表2)

公共话题是指与百姓生活联系密切,并引起社会公众讨论的议题。这类议题包括食品、医疗、公共安全、就业等社会问题。如《超标大米:不仅仅是说说的事》,揭露我国部分市场中销售的大米抽检不合格率高达44%,引发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漳州医疗腐败,何以全线失守?》,指出漳州市存在医药采购腐败问题,医院吃回扣现象严重,导致药品价格虚高,损害广大患者权益。《化解暴戾之气严打暴力行为!》,提到北京国际机场爆炸案和沈阳摔婴案等涉及公共安全的话题,节目呼吁相关部门和民众共同化解社会暴力问题。《大学生就业:“位”来与未来!》,节目根据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在企业和毕业生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问题。

以上节目是《新闻1+1》对公共话题的关注解读,同时也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体现了新闻时效性。

三、《新闻1+1》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增加对环境医疗问题的关注从目前来看,人们关注的环境医疗类选题所占比重还是太少,只有13.12%。因此,《新闻1+1》在继续做好其他选题的同时,应该多增加一些关于环境医疗类选题,这样不仅能迎合受众需求,还能使节目继续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

2、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问责力度

《新闻1+1》作为一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的职能。但从数据分析图中可以看出,问责政府职能部门类选题比重偏少,只占总比重的13.93%。而且,《新闻1+1》在对一些事件的评论还是不够深刻,浮于表面。如2013年10 月23 日播出的《市长倒了!工程停了?》,报道了南京市雨污分流工程因为市长季建业被双规而面临的停工问题,节目对工程停工后的影响进行分析解读,却并未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缺乏力度,这是《新闻1+1》需要完善的方面之一。

3、增强与民众的互动

在步入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新闻1+1》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与民众的互动,让民众的意见在节目中得以表达。《新闻1+1》可以建立微信、微博、博客、短信等信息交流平台,把民众对新闻事件的意见吸纳到节目中来,保障民众的话语权。建立这样的互动渠道,可以让社会不同阶层的意见得以有效传达,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能参考民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柯天梅,《新闻现场直播的优势与特点》[J].《采·写·编》,2009(3)

②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tm③ 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13 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