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工程毕业论文范文,工程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探索

  • 投稿浣浣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628次
  • 评分4
  • 66
  • 0

潘荫缝 PAN Yin-feng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南宁 530007)

(Guangxi Textile Industrial School,Nanning 530007,China)

摘要: 专业课程开发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流程,探索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并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归纳了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关键步骤的工作内涵,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案例。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rking process orient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ri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sums up the work connotation of key steps of the cours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cases for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中职;民族印染技艺;扎染;蜡染;课程开发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national printing and dyeing techniques;tie-dyeing;batik;cours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52-03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民族印染技艺〉品牌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桂教职成〔2013〕44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潘荫缝(1962-),男,广西合浦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讲师,高级染色技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及纺织品颜色复制方法。

1 民族印染技艺课程开发价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主要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培养专业技能为重要目标的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民族印染技艺主要是指以绞缬(扎染)、蜡缬(蜡染)为代表的手工印染制作技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技法多样、表现丰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技艺。民族印染产品韵味气息独特,形式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市场价值,这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市场空间。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染整技术专业利用染整专业的技术优势,开发民族印染技艺课程,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坚持。除了传承扎染蜡染传统技法外,还探索利用现代数码印花技术,拓宽技法和作品内涵,达到传承和创新,为我区民族印染技艺行业培养人才,使具广西民族特色的扎染蜡染技艺得以发扬光大。同时,丰富专业教学的内涵,拓展学生的创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 社会调研

该校是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染整技术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为服务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挥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和技艺的作用,将开发民族印染技艺传承课程作为一项建设任务。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流程,成立课程开发团队,组织教师对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扎染蜡染产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文献调研民族印染技艺传承和教学现状,邀请广西区内外民族印染技艺方面的能工巧匠研讨访谈,了解扎染和蜡染的人才需求现状、岗位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2.1 人才需求 扎染和蜡染是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的民族印染技艺。一些民族印染工艺保留较好地区同时也是旅游热点地区,如云南的大理、贵州的安顺、湖南的凤凰等地都保留了较好的传统扎染、蜡染工艺。广西各族群众都有对织好的布料进行扎染、蜡染等加工传统。其中,蜡染以隆林、融水苗族居住主要地为多,扎染则以乐业、靖西等地应用较广,其它民族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均因人才缺乏制约了规模的发展。

我区制作的扎染蜡染产品图案纹样非常丰富。除了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等,还有花山岩画、壮锦图案、铜鼓纹等特色装饰图案,并且各民族均有各自喜好的吉祥图案,这为民族印染技艺产品表现提供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元素。扎染蜡染除了用于服饰、包、袋等制作外,还用于家庭装饰,如窗帘、床上用品、椅垫、台布、壁挂等产品制作,市场前景看好。然而,企业普遍反映熟练制作工缺乏,年轻的制作工则是更少,原有的制作工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广西具有丰富的茧丝绸原料和民族文化元素等扎染蜡染制作的资源优势,加上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观光旅游,这为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提供了资源和市场。民族印染技艺是制作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技艺,要满足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急需培养熟练制作工。

2.2 扎染蜡染制作 扎染和蜡染的原理都是通过防染手段形成图案花纹。扎染,主要通过缝扎捆绑等紧结性措施来阻碍染液渗透织物而达到防染目的,形成白色纹样,如再配以灵活的白地着色技法,则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效果。蜡染,则通过在织物表面涂布防水性蜡质来控制染液渗透而达到防染目的,并且还因脆性蜡质的龟裂,形成风格独特的图案纹样。根据上蜡程度、涂布方式的不同,也可以获得样式独特多变的图案效果。

扎染蜡染加工采用的技法染法较多,可以根据所要形成的图案特点灵活运用,获得变化多样的色纹。如结合现代数码印花技术,则更能制作出新颖别致、题材多样的服饰产品。一件优秀的扎染蜡染作品,需要精致的技法,巧妙的构图设色,是娴熟运用各种技法染法的结晶。

2.2.1 工作过程 扎染和蜡染的原理相似,但制作工艺有明显区别。扎染产品制作工作过程为:选择面料—设计图案—将图案描绘于布料—手工缝扎—冷水浸泡—染色—水洗—拆线—水洗—晾干—烫平;蜡染产品制作工作过程为:选择布料—图案设计—将图案描绘于布料—上蜡—冷水浸泡—染色—水洗—去蜡—晾干—烫平。

2.2.2 职业能力要求 一线制作员要熟悉民族印染产品制作环节,掌握扎染蜡染制作的常用技法及关键技能,能够根据图案形式灵活运用技法,独立制作扎染蜡染作品。能够采用涂印、复写或描稿法复制图案,并具有能够进行布局和图案设计处理初步能力。

民族印染技艺制作产品具体、直观,比较适合中职生学习。中职生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可以成为熟练制作员。但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留意并积累经验。要求制作员要细致、耐心,具备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 学习内容选取与序化

根据民族印染技艺岗位工作任务特点及职业成长规律,本课程开发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课程。对于课程内容选取,要做到专业性、实用性和课程培养目标相结合,根据扎染蜡染产品制作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3.1 学习内容选取 要学会制作扎染蜡染作品,首先要知道必要的相关知识,如所需的工具、材料、技法及制作流程。了解基本技法后,进行技法体验练习,通过学做一体,在教师指导下循环训练。再通过自主制作训练,能够熟练运用多种技法综合制作产品。

扎染蜡染制作的工作过程中,面料选择、染料选用、图案复制、技法运用、染法运用等是重要的工作要素;图案描绘复制、图案扎制或上蜡、产品染制则是关键环节;图案复制、缝扎或上蜡、染色工艺实施是核心技能。岗位专业能力可以归纳为图案复制能力、技法运用能力、染色工艺设计和实施能力。要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安排为:工具与材料认识、基本技法练习、染色技法练习和作品制作,再结合数码印花技术,安排数码印花仿蜡染作品制作、数码印花技术与扎染蜡染技艺综合运用制作作品,以拓展民族印染技艺的应用,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考虑到中职染整技术专业学生一般无素描造型的基础,图案设计复制能力较为薄弱,虽然在批量生产上对制作工的图案复制能力要求不高,但作为扎染蜡染制作的主要内容,在图案复制环节上重复安排一些简单的民族元素图案复写或描稿,让学生循环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简单图案的描绘手法,为职业成长打下基础。

将工作过程主要环节按照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三维目标进行融合,突出职业性、强化实践性,形成课程的主要内容。

3.2 学习内容序化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纯粹的课堂讲授不感兴趣,但对产品制作等实际操作却充满好奇、兴趣浓厚。课程内容的序化就要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兴趣,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民族印染技艺制作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技法变换,过程循环”的原则进行序化,先扎染到蜡染,再到与数码技术的结合应用,以项目包含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安排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中职民族印染技艺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排序如表1所示。

4 课程标准编制

该校染整技术专业开发民族印染技艺课程的目的是利用染整技术优势为区域民族特色产业服务。通过介绍民族印染技艺的基本技法和知识,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民族印染技艺的基本技法制作民族元素的服饰制品,使学生掌握民族印染基本技法和知识,具备运用民族印染技艺开发制作新产品的能力,达到传承和创新民族印染技法目的,具备相关创业能力,并提升审美能力。课程标准按学做一体化课程要求来编制,成为实施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以“传承民族印染技艺,运用传统技艺制作民族元素产品,提升审美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民族印染技艺产品制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和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内容,以民族印染技法习得和应用为主线设计课程教学。配置多元教学资源,建设建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保障教学条件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以作品为载体,采取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作品参展或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理解力和自信心。再通过产品销售和创业展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刻苦训练的积极性。

5 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是职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领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反映,是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岗位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以任务形式呈现,把知识点技能点贯穿起来,形成从基本知识的认知、技法体验,到产品制作的技能训练过程,以实用的民族风格产品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多个任务,从作品的模仿制作的生产体验,到作品的设计制作的创新活动,既积累了经验,又掌握了技能,提高创新与创业能力。

5.1 学习任务设置 通过分析扎染蜡染制作行业发展需要和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产品制作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在设计项目中的学习任务时,采取“分层递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以作品制作过程为中心,并结合生产实际,设置制作工具与材料的认识、基本技法训练、作品制作等学习任务,由模仿制作掌握基本技能后,再到创新应用开发产品。

5.2 学习任务安排 为了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学习任务安排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课内学习任务的安排,除了认知基本知识外,主要训练基本技法及其运用,通过模仿制作来掌握技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产品为导向。在产品制作层次上,先安排布片(制作小提包用)的扎染制作,再进行丝巾T恤的扎染制作。通过“样品展示—技法讲解—制作练习—作品点评—总结反思”五个步骤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扎染蜡染产品制作流程中的“图案复制、技法运用、染法实施”等主要节点进行探索和体会,掌握民族印染技艺制作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学习任务的安排,主要是对课内已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提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创新,教师做辅导。作为课内学习任务的补充,刚开始时可以对没有完成的课内作品进行续做、重做。但随着学生技能的提升,经验的积累,鼓励学生自选感兴趣题材制作或创作,并尝试作品交流和销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然后,再安排难度更高的民族服饰的扎染制作,目的是训练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理实一体化教学结束后,与合作企业协作,在校内校企共建的民族印染技艺实训室、数码印制实训室安排一定课时的生产性实训,按订单要求制作民族服饰产品。通过生产实践,让学生体会民族印染技艺的价值,培养职业认同感。

6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内容转化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本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民族印染技艺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基本技法训练到多种扎染作品、蜡染作品的实际制作,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步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并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操作技巧。

在产品制作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的“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实施教学。根据技法变换、产品升级的任务设置以及产品制作过程采取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训作业法等多种微观教学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民族印染技艺制作技能。

在教学手段方面,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参考学习他人的技艺技法和制作体会,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演示,提高产品制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7 师资队伍

民族印染技艺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有一支熟悉扎染蜡染产品制作岗位的能力需求、生产情况并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民族印染技艺课程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建设,采取专兼结合方式,通过派送教师到相关企业培训学习和聘请能工巧匠,成立名师工作室,聘请扎染蜡染方面专家主持工作,培训教师、指导教学和进行制作示范。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条件,发挥民族印染技艺方面的名师作用,实施校本培训和企业培训相结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培训,了解和掌握作品形式、生产技艺和对技能的要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对已有一定制作基础的教师,进一步安排专项培训学习,到扎染蜡染专业厂家跟班培训。通过多看、多练,组织作品展示交流,名师指点,以提高教师的制作水平和艺术素养。

8 教学资源开发

教学资源是支撑课程教学的重要条件。为了落实课程教学,根据民族印染技艺课程特点和学习要求,开发和建设课程系列教学资源:扎染蜡染制作指导书、项目任务书、工作页、操作技法视频、课件、扎染蜡染技法及其效果图例、民族印染技艺实训室、纺织品数码印制实训室等。

本课程作为实训类课程,实训条件是重中之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参照企业生产环境,根据场地大小按一定生产规模的要求来设置布局,设备工具添置要同时满足教学和生产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扎染蜡染生产齐全、作品种类多样的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双方能够根据教学需要或生产需要,师生、员工能够双向互派,角色互换,使民族印染技艺教学实现工学结合。

9 结语

民族印染技艺是传承多年的民族特色文化,将民族印染技艺开发为中职染整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选取要体现民族印染技艺的核心要素,学习任务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满足岗位工作需求和能力要求,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课程开发是个动态过程,要经过多次应用检验和调整修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开发团队在教学实践中要收集多方信息反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和能工巧匠作用,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努力把本课程办成我校的特色课程,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品牌课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辜东莲.基于工作过程中学习任务设计[J].中国培训,2013(8).

[2]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J].人社厅发[2012]30号文.2012年3月.

[3]何小妹.广西隆林苗族蜡染工艺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年7月.

[4]李骏.浅谈蜡染及扎染艺术的图案风格与印染技法[J].工会论坛,2009(5).

[5]马金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传统技艺传承问题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6]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7]简小娅.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印染述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8]http://202.104.205.217/suite/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342880&menuNavKey=34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