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企业管理论文范文,企业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再读《实践论》

  • 投稿Cycl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1642次
  • 评分4
  • 99
  • 0

孙士云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1)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依法治国的理念再次回归,让人不由得想起这一具体认识,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在实践中才得以取得预期的结果。重温《实践论》,不仅感慨那个年代其特有的背景造就此巨著的面世,更感慨其留给我们的诸多原理和方法论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有着强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践论;背景;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35-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孙士云(1979-),女,山东临沂人,教员,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开过,依法治国理念的再次回归,让人不由得想起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很感谢77年之前,我们伟大的毛泽东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到了今天依然指导着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大步向前。再读《实践论》,感受格外多!

一、时代背景

《实践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所作的讲演稿的一部分,写于1937年,后由八路军总政治部进行整理,经毛泽东同意,以《辩证唯物论讲授提纲》形式印发。1950年12月29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发表。《实践论》的产生在当时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一)思想建设是当时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践论》写作的目的,是批判和克服当时党内存在严重的主观主义,其主要表现形态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到20世纪30年代中叶前后,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挫折。尤其是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几乎断送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命运。但是,中国共产党却始终没有因为自己是个不成熟的党而放弃伟大的历史使命,在艰难中不断探索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来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遵义会议毕竟是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的长征途中举行的,只能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中央领导机构问题作些调整,更深层次的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问题,还来不及系统和全面地加以解决。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先后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解决了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是,一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是以一定的思想路线为基础的,仅有对错误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批判,还不可能彻底克服其错误和影响,因此还必须从思想路线上对党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进行彻底清算。因此,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教育干部,统一思想,提高全党同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增强他们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成为当时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毛泽东特有的哲学智慧和哲学思维

这要得益于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学习。毛泽东在当时十分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千方百计地搜集并反复阅读了几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论和经验批判主义》、《关于辩证法的笔记》,普列汉诺夫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等书。他不仅奋力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作,还涉猎了不少西方哲学著作。他还阅读了一些苏联哲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写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毛泽东撰写《实践论》时,认真阅读了这些书并做了许多摘注和批注。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熟读了《易经》、《道德经》等传统经典,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他熟谙历代先贤的哲学思想,尤其是辩证法思想对他的影响尤大。先贤的思想文化和哲学遗产,经过他的批判、改造、提炼、加工后,也创造性地融入到《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之中,用简洁的文字、熟悉的案例和明白易懂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道理。

(三)国际环境的影响

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世界革命尤其东方革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正如国际共运史所表明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不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因此,在当时,如何才能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在当时对中国共产党人可以说是极其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随着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当时的苏联哲学界对德波林学派形而上学的外因论和机械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我党能够对教条主义者思想理论的国外根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理论意识。

二、内容简介

《实践论》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是列宁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系统而深刻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哲学论断和基本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在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飞跃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认识发展的总过程。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对于一个具体过程的认识,经过两次飞跃,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认识又没有完成。由于人们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的暴露有一个过程,所以,即使是一个具体过程的认识,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结果。由此,得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三、现实意义

《实践论》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总结了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的思想根源,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水平和路线觉悟,为1942年的全党整风运动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今天,重温毛泽东的这篇《实践论》,依然对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论》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斗争的实践经验,不仅以其对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的深刻分析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以其鲜明的理论针对性和战斗精神批判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把党从“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中解放出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我们党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

《实践论》不仅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经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践第一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实践论》的理论价值已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所证明,并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邢贲思在“两论”发表70周年之际撰文指出:“两论”(《实践论》和《矛盾论》)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表达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个创新的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事实上“,两论”不仅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的宇宙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放射着《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哲学光辉。“两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又一个指导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2.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实践论》的意义不仅在于从理论上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且在于它也是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昭示我们: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结合起来,既要反对理论脱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化的倾向,也要反对实践脱离理论、使马克思主义虚化、边缘化的倾向。唯有使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生活,大胆探索和解答时代所提出的崭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始终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并且成为引领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

3.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

在改革开放 30 周年之后,有学者撰文指出《实践论》对改革开放的指导意义。《实践论》的指导意义会随着不同时期社会主题的变化而增加新的研究视点。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论》所体现的实践精神,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尤其是在当下,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革,改革进入深水区,从表层到攻坚深化。过去的改革应该说是停留在表层性、浮在面上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零敲碎打一点,现在我们走入了攻坚深化,要啃硬骨头,拿顽瘴痼疾来开刀。这也是我们自建党建国以来,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结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逐步落实,全党上下整风肃纪,不仅加强了党自身的建设,也带动了全国风气的匡正。一方面显现了党立足于当下实际,充分认识自我存在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正确理论的作为指导,实事求是。这些都充分证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坚持《实践论》中提出的思想观点,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深化认识,努力寻找新出路,真正走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一次将依法治国理念回归,这一个具体认识,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实现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在实践中取得预期的结果。

(责任编辑: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