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生创业论文范文,大学生创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 投稿徐士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24次
  • 评分4
  • 26
  • 0

刘 丽 萍

(钦州学院 广西 钦州 535000)

摘 要:就业指导是整个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业指导全程化是教育教学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必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因起步晚、基础薄而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就业指导全程化推进过程中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并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取得实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5.010

1 新建本科院校及就业指导全程化

新建本科院校指1999年以来各地方专科学校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升格或转制升格等方式形成的一批新型本科院校。

1998年以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还是采用国家计划分配的方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1998年以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国家计划分配”转到“市场调节、双向选择”后,就业指导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1999开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张。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再加上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就业指导全程化的研究也不断增多。就业指导全程化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有计划地从大一新生开始,分年级、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创业指导、职业形象与礼仪设计、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简历制作与应聘技巧辅导、就业政策与权益保护介绍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就业,实现“人岗匹配、人尽其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就业工作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全程化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基础薄、起步较晚,再加上现实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仍在经历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新建期”,或是正在经历刚刚完成本科合格评估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各种问题集中出现。而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实施与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就业指导全程化在实施过程中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2 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就业指导全程化起步较晚、基础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起步较晚、基础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老师的身份不明确,大多数人把“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为一项由辅导员来“兼任”的工作,认为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只存在于校招生就业处;有些专业任课老师甚至认为老师只负责讲课,指导学生就业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另外,有些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认识也不到位,并不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当作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之一,而是把辅导员做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为以兼职的身份协助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二是各二级学院的就业指导老师在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缺乏统一安排,例如在就业指导的时间和内容选择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内容安排上不够系统;三是激励机制不明确,对各二级学院就业指导老师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激励奖惩机制。

2.2 全程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就业指导人员具备较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并且要有较好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基础,对学生的就业择业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据调查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党(院)办行政人员、部分辅导员等构成。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且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行政人员兼做就业指导的弊端就是他们缺乏来自实践经验的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和就业指导与服务专业知识。另外,很多现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还不具备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相关的职业资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足。

2.3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系统性不够、个性化不强

就业指导全程化应该是贯穿大学生活的、一种“从头至尾”的就业指导教育。但是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比较注重“尾”,即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择业指导,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创业政策法规介绍、招聘信息收集发布等内容,而对于“头”和“中间”,即大一至大三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投入不足。从就业指导内容看,从大一至大三正是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了解所就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积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关键期。换句话说,此时正是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时期。此时的就业指导能为大四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信息跟踪工作打好基础和做好铺垫。所以,如果从大一到大三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投入不足,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目前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来看,开设的模块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指导、职业形象与礼仪设计、就业观念与心理调适、简历制作与应聘技巧、就业政策与权益保护等。每个模块授课的次数大概是2~3次,每次课时大概在2~3个课时,上课的形式多是100~200人的集体大课。这样的课程安排不利于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一个模块和另一个模块内容的衔接时间过长,有些同学已经把前面讲授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另外,大班教学的授课模式不利于互动式教学的开展,整个课程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互动不足。再者,缺少课后实践教学环节。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就业指导的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也有待加强。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咨询室,没有安排专门的职业咨询师定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

3 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全程化的措施

鉴于全程化就业指导对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易出现的问题,在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加强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对策性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对就业指导全程化的重视、完善管理机制

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是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办学质量的综合体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全程化就业指导的理念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学校的领导、教学主管部门和所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都要站在学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学校长远发展之基的高度来思考就业指导工作。新建本科院校的所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紧紧抓住本科教育合格评估和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进一步明确全程化就业指导对整个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完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3.2 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针对目前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水平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现实,就业指导师资培训迫在眉睫。打造一批拥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基本的心理咨询技能,对就业指导工作感兴趣、关注就业形势、熟悉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和毕业生常见求职心理的师资队伍,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就业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就业指导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

3.3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系统性建构的同时增加个性化辅导

就业指导全程化是一个从大一新生入学直到毕业一直贯穿始终的教育过程。除了要加强毕业前学生的就业指导,更应该注重新生入学时的专业职业发展教育,包含学业规划在内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理想进而进一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走出校门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新建本科院校在就业全程化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该以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为依托,全面统筹各二级学院的师资和教案资源,集体备课,促进成功经验的分享交流。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还要对各二级学院各自开展的就业指导讲座及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扶持和帮助。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进行集体的就业指导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观念、能力、心理及家庭环境等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充分利用已有的职业测评平台,如北森等职业测评系统,从新生入校后,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反馈,以数据为依托进行进一步的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辅导。另外,还要在学校层面和各二级学院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咨询工作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樊谊军.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全程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12)

3 张凤有.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吴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