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技创新论文范文,科技创新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恩施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研究——以利川市为例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221次
  • 评分4
  • 90
  • 0

刘小雪 王 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当前新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有了新的要求。以利川市为例,对恩施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新发展以及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29

1 恩施州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

1.1 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环境,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过去由于长期执行城市偏向性教育政策,直接导致城乡基础教育在投入、规模、速度和结构等方面差异悬殊,农村办学条件普遍较差。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受到极大重视,恩施州政府从实际出发,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在确保农村教职工工资发放、保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和学校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以利川市为例,2010年实施首批中小学校舍建设及维修工程20个,新建与维修23 242m2, 总投资1 465万元。其中:寄宿制试点小学建设5校,新建及维修10 392m2,投入资金500万元;新建及维修中小学校舍12校,建筑面积6 850m2,投入资金583万元;中央补助资金项目3个,新建及维修6 000m2, 投入资金382万元。

1.2 农村中小学数量大幅减少,规模效益初见成效

随着近年来农村人口的大量转移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初显成效,农村中小学生源总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为此,恩施州政府积极鼓励重点学校兼并薄弱学校、强校带弱校、弱校作为强校的分校,优化教育资源。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0-2013年,我国小学由55.36万所减少到21.35万所,减少了61.4%,恩施州的小学数量也由2000年的1 944所骤减至2013年的580所,降幅高达70.2%。

由于过去乡镇学校布点过多,规模过小,学校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低,教学质量难以有效保障。撤点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教育资源的闲置和人为浪费,有利于各级教育主体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增强各个教学点的整体实力,实现规模效益。

1.3 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学历结构优化

恩施州从2012年起全面执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出3 000名以上的州级骨干教师,部分教师尤其是“80后”一代的年轻教师主动吸收新一轮课改的教学新思维,如课堂平等对话式教育,采用新理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力促进了恩施州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同时,从2005年起,恩施州实行小学新上岗教师专科化,截至2014年,全州在岗小学教师中专科毕业以上者达90%以上;初中教师中本科毕业以上者达80%以上;高中阶段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水平者达20%以上,实现了恩施州总体教师学历结构的有效优化。

2 恩施州新型城镇化下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新问题

2.1 城市大班额现象突出,农村生源不足

学校布局的调整虽然提高了各个校区的教育水平,但撤点并校使得农村教学点大幅减少,城镇教育区稳中有降,加之农民工进城务工,大量农村学生涌向城市,造成城市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状态,城区学校学生爆满,大班额现象突出,而同期农村却出现了“学生荒”的相悖现象,农村生源不足,大量教育资源闲置。

2014年,利川市城区共有小学9所、初中4所、高中2所、中职1所,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学校学生逐渐逼近全市学生的一半。以位于城区最中心的利川市民族实验小学为例,校园面积不足20亩,按照国家标准最多只能接收700名学生,如今却容纳了3 000多名学生,平均班额连年递增,到2013年秋季,已经达到81.2人,最大班额曾经超过100人。而同时许多原本可以接收500名以上的农村中小学,现在只有一两百人。

2.2 农村教师流失严重,城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差异大

首先,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村镇学校工作条件及生活环境相对较差,降低了教师服务于农村的积极性;其次,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农村本就缺乏,偏低的劳动报酬难以吸引新一批优质教师来农村教学;最后,城镇多数学校实行考试招聘教师制度,受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农村教师都会参加招考,使得农村教师资源“只出不进”。

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更加明显。在调查的62位教师中有30名在利川市里任教,另外32名教师在乡镇初中任教。如表1所示,农村教师年龄明显集中在36-50岁之间,其中41-45岁区间年龄所占比例最大为34.4%,分布曲线较为陡峭,年龄结构亟需优化;而城市教师各个年龄区间分布则较为均衡,相对集中在25-45岁之间,其中31-35岁区间所占比例最大为26.7%,且分布曲线较为平缓,年龄结构较为合理。通过计算,抽样的城市教师平均年龄为39.7,农村教师平均年龄为42.03,城市教师更加年轻化。

2.3 城乡教育投入分配不均,农村教师职称晋升困难

在恩施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区农村教师职称晋升困难是普遍现象。如表2所示,在调查的61名教师中,对于评选职称的看法,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指标有限,为83.6%,其次是论资排辈严重,为38.3%。教师职称低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教师劳动报酬偏低。2014年,利川市中小学教师月平均收入为2 100元,处于当地平均水平以下,而当下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通胀压力,物价不断上涨,这使得教师群体的购买力严重缩水,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对于“职称晋升难”的原因,主要应归因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利川市城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政府财政有能力加大教育投资预算,提高对高职称教师的优厚待遇,所以职称晋升相对简单;而农村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教育投入问题难以上升到战略地位,无法维持对高职称教师的经费支持,所以职称晋升相对困难。

3 恩施州新型城镇化下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3.1 合理布局城乡生源结构,严格执行小班化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学校或教学点,强化规范化建设,在教师配置上以及经费保障上采取倾斜性政策,合理减少城区学校的农村学生数量,降低农村教育成本。同时,城区教育建设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城市人口目标合理规划中小学校,重点学校要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强化小班化教学改革。

3.2 优化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减少优质资源流失

通过采取在工资待遇、深造进修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措施,在保证农村教师不再向城镇转移的前提下,吸引更多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落户农村,优化农村师资结构,缓解目前恩施州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匮乏的问题,满足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教育资源的刚性需求。

3.3 重点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统筹发展,降低农村教师职称评选难度

通过发行“公益教育事业彩票”等方式多渠道筹措教育建设资金,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增加教育积累。尤其是对财政能力有限的农村要实施倾斜政策,保障农村教师职称评选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保证各地区农村学龄儿童能够平等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忠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恩施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预测报告[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张全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成功·教育,2012(11)

3 李淑玲,胡松瀛.城镇化进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4 袁杰. 交叉与互动:新型城镇化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以河南为例[J]. 时代教育,2013(15)

5 向磊. 端平教育“一碗水”——利川市创新思路促进教育公平[N]. 恩施日报,2014-01-02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