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核心价值观论文范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及深刻含义

  • 投稿古井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84次
  • 评分4
  • 49
  • 0

史旭峰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含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最新的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

1.提出的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1)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在日益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某些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道德沦丧,诚信缺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现象,中国社会甚至面临道德重建的挑战。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的当下社会,迫切需要一种“社会共识”来引领整个社会的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应运而生。

凝练出一种核心价值理念,使它能够紧密地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人们由衷的愿望与期盼,易于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接受,就能够转化为推动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行为自觉,就会变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凝聚社会共识规范公民行为,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其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其制度的认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但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今资本主义强国的价值本质有何不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要解答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些重大问题的及时回应。

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有利于坚定广大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个社会的文明、稳定和进步,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理性思考和行动,需要用一套科学的价值观来引导和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遵守文明的秩序和公共行为准则。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促使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既给中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城乡、地区和部门发展不平衡,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明显,一些地方出现炸公交、杀害儿童和小学生等以极端方式报复社会的事件等等,引起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恐慌。社会越是浮躁,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越是需要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为化解国内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持。

⑷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和健康科学价值观的需要。一个社会的文明与成熟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成熟程度。社会的文明和成熟,建立在个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成熟程度之上。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当前,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需要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需要健康、科学的公民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每个公民都要从自己做起,培养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和健康科学的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2.提出的历程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凝练与提出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探索的基础之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底蕴,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旗帜鲜明地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主流的价值观。

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此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用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激起全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并形成高度一致的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爱党爱国、为人民服务、公有制、计划经济、大集体、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无私奉献、斗私批修、反修反霸等成为此时期不同阶段的主体价值话语。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完善,富强、共同富裕、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公平、正义、法治、创新、和谐、以人为本等概念,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为提炼出简明扼要、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精神、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便于传播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在深入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充分吸收近年来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明确的凝练和概括,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这是两者的基本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规定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就要牢牢把握住这24个字的深刻含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富强是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追求的价值目标。经济上的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基础。民主是我国在政治建设方面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明是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追求的价值目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谐是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追求的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总布局高度一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自由是指个人的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物质财富、思想观念等个人的内在因素。一个社会的自由度越高,表明这个社会的进步越快。平等是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公正是指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处理,社会公平和公正得到切实维护,使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法治是指整个社会把法置于最高地位,整个社会都按照法来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实质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从而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回答了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爱国是人们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所产生的依恋之情,是为祖国的统一、独立、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责任精神。爱国不仅是团结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为祖国奋斗的巨大凝聚力,而且也是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雄厚力量资源。敬业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与公民、公民与组织、公民与政府之间在一切社会事务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道德底线。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体现了价值理想与价值规范的统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诉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制度信念的表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的行为规范要求。价值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合理目标需要有效手段的配合才能付诸实施并得以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规范正是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必需的标准和手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含了时代性与历史性、开放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核心价值观是一定时代、地域和人群共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吸收了人类创造的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的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底蕴体现了其历史传承性与民族性,这种历史底蕴突出表现在国家层面的“和谐”价值诉求和个人层面的“诚信”价值诉求上。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黄蓉生,白显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J].高校理论战线,2011(11):4-8.

[2]严秋菊.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页),2011(2):83-85.

[3]耿步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社会科学家, 2014(2):31-34.

[4]陈敏,李安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14(6):159-162.

[5]黄三生.国内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2(9):42-47.

[6]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14-18.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