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农村建设论文范文,新农村建设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农业高职学院为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实践探索

  • 投稿LeeJ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70次
  • 评分4
  • 51
  • 0

周洪林 邹承俊 雷文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分析农业高职学院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实践入手,探讨破解制约因素的举措,旨在农业高职学院信息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农业高职学院;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144-02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因素。

目前,成都市正在开展世界田园城市新农村建设,很多村镇街办、社区农村组织、农业公司实施了信息化建设,配置了网络,很多农民家庭也购置了计算机,但由于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深入、应用不娴熟,很多农民只会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因此,农业高职学院结合在信息技术应用和研发方面的师资、设备等优势,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高职学院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制约因素

农业高职学院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缺乏“校农联接”的机制 目前,农业高职学院主动服务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机制还不健全。由于缺乏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校农联接”机制,学校很难与农村、农民之间建立起联系,很难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到农村,很难为农民展示先进的智能农业技术,很难为农民解决工作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

农业高职不了解新农村信息技术需求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农民存在着信息技术基础的较大差异。农业公司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信息化程度高的公司希望能为其定制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田间地头的智能化管理,中小型农业公司则希望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因此,尽管农民、农村组织、农业公司对信息化的需求真实存在,但学校却很难准确把握其需求,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服务举措。

农业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服务的影响力小 农业高职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是畜牧、农学、园艺等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是在近十几年时间蓬勃发展起来的。由于办学时间短,信息技术应用与研发的实力还很薄弱。镇村级地方政府、农业公司、农村组织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很难想到与农业高职学院谋求合作,在遇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困难时,很难想到向农业高职学院寻求帮助。这表明,农业高职学院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还没有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农业高职学院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缺乏激励机制 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建设与服务将耗费一定的物质、时间等成本。农业高职学院对此在奖金收入、职称聘任上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做与不做、多做与少做一个样,所以教师参与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农业高职学院为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的研究

2011年11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把“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社区中的技术服务与应用推广”确定为学院的服务类科研课题及省级示范建设任务。电子信息分院承接课题后积极开展了课题研究,先后在大邑王泗镇、崇州观胜镇、北川曲山镇、彭州白鹿镇、龙泉万兴镇等地方开展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在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逐渐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破解了制约因素。

校地共建农村信息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 农业高职学院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建立起“校农联接”的机制。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了大批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毕业生,有的已成长为农业技术骨干和地方政府领导。应用这些社会资源,学院建立起了与镇村级地方政府、农业公司、农村组织的联系,然后共同商量信息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的内容和形式等问题。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电子信息分院分别与大邑王泗镇、崇州观胜镇、北川曲山镇、彭州白鹿镇、龙泉万兴镇等镇政府签订了共建信息技术服务基地协议。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懂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型农民,提高村镇干部、农技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最新农业信息技术成果等。其中,学校主要负责派遣师资、实施技术指导,镇政府主要负责组织学员、提供场地等。实践表明,基地建设获得了镇村级地方政府、农业公司、农村组织的大力支持与欢迎,为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搭建了平台。

深入调研,共同制定信息技术培训服务内容 农业高职学院能否为“三农”服务,取决于学院文化与“三农”文化的契合度。农业高职学院服务“三农”要采用“适应—融入”、“整合—提升”和“创新—引领”的策略。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要适应农村现状,融入地方环境。电子信息分院在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的过程中,通过发放调查表、座谈、总结等多种形式,准确把握农民、农业公司、农村组织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整合办公软件应用、网页制作及网站构建维护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智能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编写有针对性的新农村信息技术培训与服务的资料,引领农民学习先进信息技术,创新了高校“科技下乡”的模式。

搞好“产学研”,将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新农村 农业高职学院服务“三农”要凭借学院自身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将掌握的高端文化应用和传播到农村。2012年3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了“智能农业研究开发中心”,联合成都知用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研究和示范推广智能农业技术。以“智能温室大棚”作为载体,运用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实现对蔬菜、花果和农作物等的自动化管理。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电子信息分院在办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同时,从农业产业的高端入手,开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实现了“产学研”的统一。

制定激励政策 农业高职学院的师生要有热爱农业、服务农业、献身农业的思想境界。在政策层面,要出台鼓励服务“三农”的规章制度,要营造服务“三农”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为了可持续开展新农村信息技术服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对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在评定教师的高级职称时增加了参加社会服务的要求。以上举措有效地激励了学院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社会服务的热情。

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快速、广泛应用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渗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获得实质性突破。农业高职学院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与技术推广活动,把最新信息技术带到农村,可使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不再停留于硬件建设这个层面上,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信息化技术,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金喜成.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经济,2011(3).

[2]Hans W Gripentrog.智能农业:一种通向成功的新方式[J].农业工程,2012(3).

[3]许亚东.农业高职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1(9):10-12.

[4]周兰英.文化视阈下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实践与探索——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2).

[5]齐莉.物联网农业智能测控系统的特点、优势及其在温室大棚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89-18992.

(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