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德育教学论文范文,德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7-10-30
  • 阅读量649次
  • 评分4
  • 74
  • 0

广东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中学(516000) 张启聪

[摘 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忽视学生的自身需求,使得思想品德课堂逐渐机械化。思想品德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构建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通过运用生活化的导课方式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23-02

生活化课堂的构建需要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实践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当中。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要时刻以生活资源为源泉,丰富学生课堂内外的见闻,努力实现教材资源与生活资源的对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调适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世界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学生生活的切身体验、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比较淡化,一味地追求“拓展知识”,没有真正地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充分说明了生活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必须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的传统做法,而是以课本内容为中介,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细化、活化、趣化教材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选取贴近社会生活的、为学生所熟悉的并且与教材理论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实例,吸引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日常生活,关注课堂生活。同时大胆地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充实,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针对教材中一些过时的、无味的呈现方式,教师要大胆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依据课标与教材的精神实质,拉近教材与生活、与学生的距离,使教材融入生活气息。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内容改编成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重大事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发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意志坚强》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法,而是先举例: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逆转,夺取冠军。在与学生学习女排精神的同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会怎样处理?问题一提出,学生就有话说了,有的说,我会像女排那样,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有的说,我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磨砺自己的意志,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的教学既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又活跃了课堂氛围,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巧用乡土案例,有效增强课堂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只从书本到书本,实践活动很少,学生的学习能力仅表现为书本知识的再现和迁移,学生根本体会不到知识的内在价值。而在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中引入乡土案例,能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概括能力,有效地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乡土案例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这些乡土案例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对其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乐于接受。例如,在讲授《中华文化 传承创新》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又亲切地体会、感悟到教材中的内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就以“惠州古城”为例。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古城,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的循州,南汉时期改为祯州,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惠州古城,在史料中也多有描述,宋代诗人杨万里称它是“左瞰丰湖右瞰江,三山出没水中央”,足见其美。

我就抓住这个材料,从惠州古城上升到中华文化,最后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审美的魅力和情趣等,确实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像这样的乡土案例使学生感受到了原来书本上的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重组教学环节,构建体验教学模式

(一)运用生活化的导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它讲求“一锤子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最好方法就是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件入手,因为这些事件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可利用歌曲、小品、小故事、游戏、案例、漫画,甚至教材中的“相关链接”等等。生活化的导课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乐学、爱学中受益。例如在讲授《珍爱生命》时,我出了个游戏:猜猜你是谁?要求学生把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写出来。通过这个活动,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也认识到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人生道路,从而让学生带着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即将学习的课堂内容。如此生活化导课,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在教学中,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比单纯的言语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将知识讲解或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师可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节中,让学生置身其中,为问题的解决设计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创设生活化情境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所采用的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音乐、故事、小品等。例如,在讲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我播放了一段惠州市惠城区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录像:学生在闷热的天气里开展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有的爬山,有的过铁索桥,有的做游戏……虽然天气闷热,但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大家都希望以自己良好的表现为班级争荣誉。学生在观看这段录像后,个个畅所欲言:良好的集体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维护好集体的荣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

从上文的分析可看出,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有助于学生提升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真正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享受生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