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红色旅游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 投稿Stan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411次
  • 评分4
  • 22
  • 0
摘 要:红色旅游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和有效延伸,是高校新时期将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新趋势。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关键词:红色旅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86-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其思想素质的高低和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就如何、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程度。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

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总书记也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

一、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快速迈向普及化,高等教育逐步细化为研究型、专业型、应用型和技术型四种类型,一些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上出现偏差,片面追求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学科建设等方面,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甚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教学内容空洞无味,教学形式缺少创新,教学载体不够灵活,专业教师不够专业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陪伴下成长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西方国家通过文学、艺术、科技等多种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缺少清醒的判断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极易陷入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盲目崇拜等陷阱,这种迷茫和无所适从的状态恰恰又被标榜为个性,大学生三观扭曲,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家园;高校教师课堂的主导力与影响力在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受到严峻挑战。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为红色旅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时代基础。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2]。《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又对红色旅游的内容进行了拓展,有选择地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范围,自此,对红色旅游的描述更加全面和系统。从对红色旅游的界定可以看出红色旅游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的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较快,势头良好,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有望突破15亿人次,青少年游客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体人群,占全国总的红色旅游人次数的60%。红色旅游的教育较全面地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全新的“立体”式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是一种“寓教于游”的隐性教育方式,为高校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载体,通过将党的历史、路线、方针、政策等融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是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有益延伸,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基础。

二、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

红色旅游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文化性、实践性等特点决定其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层面上,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经典画面。红色旅游将红色资源与旅游相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新方法。学生通过红色旅游,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经受的深重灾难及中华人民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斗争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也让他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增强忧患意识。红色旅游还通过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政治上感化学生,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对党的忠诚度,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社会层面上,红色旅游呈现给受众的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不畏艰辛共同奋进的历史、是我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成为执政党带领国人迈向崭新美好生活的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井冈山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团结统一、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抗震救灾精神;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等。红色旅游集思想政治教育与旅游观光于一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可以增强高校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合力共进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道德上也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引领示范。

自我层面上,红色旅游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心怀国家社稷、人民幸福安康的宏伟意志、砥砺前行的英勇写照。红色旅游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以让学生有深层次的代入感,在潜移默化中思考和感受,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车轮,坚定理想信念;让学生认清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随意放弃,更不应该随意践踏;让学生心怀感恩;让学生无私奉献、积极健康;让学生勤俭务实,干事创业。这些无一不是对学生自我心理的净化与优化。

三、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所在

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但是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挖掘和作用发挥并不到位,存在很多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发展不均衡

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校外相关旅游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利益最大化上,有的红色旅游地因为开展低俗表演、开设商业店铺等商业化运作严重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教育主旨被忽略,甚至被弃,物质和精神两条腿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高校对学生教育的实用主义和功利化的趋向背离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功能和创新功能,片面地认为应用型人才就是简单地为企业服务的工具,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且很多高校以学生安全考虑为由对学生旅游持否定态度,通过红色旅游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很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整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仍处于受众对某一景点的参观,体验度很少,系统性不强,教育效果并不明显[4]。

(二)机制不完善,理论较薄弱

红色旅游给予思想政治教育一种全新的立体式的形式,较全面地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导和拓展性内容。但是,由于红色旅游这一新的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不长,也没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之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系统,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很不健全,对于如何实现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功能实现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都相对缺乏,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不知道如何去操作,怎么样去操作,操作的效果会怎样的尴尬局面。再者,高校大学校园红色旅游基本上是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思想较为进步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开展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大学生自发进行红色旅游由于受到学校政策、旅游地商业化、自身经济条件、自我认知等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红色旅游的意愿表现得不够强烈,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动力仍然不足、红色旅游在高校的影响力依旧较弱,教育内容的渗透力不够,在高校的全面化覆盖需要继续加强。

(三)基础设施落后,校园红色教育软实力亟须加强

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提是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红色旅游自身无论是基础硬件设施还是文化软实力都具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能力。纯参观的旅游已经不能引发受众的兴趣,一些红色旅游基地由于交通不便、卫生环境差、从业人员素养低、商品同质化、内涵庸俗化等直接影响着旅游对于教育的功能实现,特别是高校大学生作为受众,他们本身的知识水平较高,又善于利用网络技术等获取信息,他们对旅游基地的认知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受众,因此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要求就是旅游地软硬件条件都要跟上;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强化校企合作和大学生校外的专业实习基地等的建设,对培育学生思想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的合作和校内红色文化的孕育等较少提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通过课堂教育,一些高校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校园红色文化的发展也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因素,高校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由于受到自身理论素养、信息梳理及辨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面对新情况、新态势、新要求和新任务的时候并没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主导力被弱化,话语权在减弱,红色旅游融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少之又少,学校红色活动规模小,抑或是内容单一,参与面不高。学校红色社团的建设举步维艰,校园红色文化的氛围、感染力、表现力、吸引力亟须加强。

四、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红色旅游迎合大学生的参与心理,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领悟,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红色旅游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均衡发展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在专注于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就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强化另一条腿的建设,重视大学生人的培养,只有培养出完善的人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一方面,鼓励具有旅游知识背景的教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中来,进行模块化教学。另一方面,激励专业思政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专门学习、书本学习等方式储备红色旅游知识,以便在一线教学中熟练运用,提高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增加红色旅游资源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代入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兴趣和课程的参与度,重新夺回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话语权,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化和去功利化,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理论,健全机制

红色旅游创新高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推进,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机制的保障,目前国内相关理论研究并不多,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及相关部门关于红色旅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划还没有制定出来,红色旅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较薄弱;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没有厘清,加强理论研究应建立在牢固学生的意识形态、掌握学生的认知需求,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应具有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紧跟最新研究趋势、坚持红色旅游客观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操作性强,理论语言通俗易懂等特性,这样思想政治教育课才会接地气,学生才会愿意听,才会从入耳到如脑再入心,将理论内化于心继而外化于行。另外,健全机制也是高校现在亟须解决的,当前的形势是政府的领导机制不明确,体制建设不明晰,而高校的协调机制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政府应该主动承担领导职能,夯实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校协调作用,健全体制机制建设,让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得以实现。这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作。

(三)固基强本,协同并举

政府、高校等社会各方的协作首先应该从旅游地或者高校的基础设施入手,旅游地要不断强化衣食住行游、公共卫生等硬件设施方面的优化,加强管理水平,同时要保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发展;高校应尽可能完善学校教育基地建设,也可以通过校地互动,发挥地缘优势构建红色旅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政府可以联合社会相关部门给予旅游地经济补助,补贴学生参观旅游的门票,在高校设立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并给学生提供参与红色旅游相关的公益活动和就业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红色的思想觉悟;旅游地还可以结合特定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结合七一、十一开展面向高校全体学生的抄一篇红色语录、学一首红色歌曲、吃一顿红军餐、走一段红军路、说一个红色故事、看一幕红色影视等体验性较强的活动,结合五四、八一、一·二九,则可以针对高校先进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见景、见物、见思想、见精神。高校除了可以采取组织学生唱一首红色歌曲、演一场红色话剧、参加一次红色知识竞赛、看一部红色电影、设计一次红色手抄报等提高学生对红色的全面感受,营造学校红色文化软实力外,还可以积极发挥党团组织和学校红色社团组织的作用,同时利用好自媒体,搭建学校红色网络平台,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进行宣传教育,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旅游的兴趣,可以与校外旅游地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共建平台,推送即时的红色旅游票价、红色旅游信息咨询、红色旅游随想和共享红色旅游过程拍摄的照片等,还可以开通交流板块,开放学生相互交流的权限,增强学生参加红色旅游的意愿和体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