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大学教育论文范文,大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校赴灾区开展暑假社会实践工作新探索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7-08
  • 阅读量11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高校为了培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暑假的社会实践便成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文章将主要论述暑期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的意义,进而提出现今的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灾区暑假社会实践;新探索


  近年来,诸如《西北师大学子暑期奔赴灾区开展社会实践》、《20万首都大学生奔赴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大学大力支持学生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山东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又出征》等大量报道在各大网站、各大报纸上屡见不鲜。从这些报道中不难发现,如今的高校更加关注于对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而时间较长的暑假便成为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时机。另外,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建设要求,各个高校也将学生培养的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旨在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动手动脑能力,进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自信心。


  本文在论证大学生赴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的基础上,试图发现目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出适合当今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进一步成长成才的新途径。


  一、大学生赴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培养需求,已进行多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仍需进一步开展,一方面,这是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推进党的新型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针,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培养。


  现如今,各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实践内容已经无法吸纳拥有越来越多新鲜想法的当代大学生。近几年,我国多次经历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灾后重建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视,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奔赴灾后重建地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他们的心声。与此同时,高校应学生需求赴灾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便显得尤为必要。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赴灾区看着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在灾区的重建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力,例如在师资的存储上相对较弱,这就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来到这里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此外,在灾后对当地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医务人员等都迫切的需要志愿者的加入来减轻压力。


  灾区的社会实践具有很大的延续性以及长期性,这就需要高校在暑期的实践活动中动员更多的同学加入其中并定期赴灾区服务。通过假期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弥补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从而实现从课堂到灾区、从理想到现实、从而实现由小社会到大环境等方面的转变,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当前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实践的范围上更加的局限化而缺少大格局的统筹。在学生的暑期实践的范围上更加的局限化,因此在各大高校的实践上更加的倾向于对于有学校组织以及落实的,但是缺少对于有社会上公益组织的规模更大、战线更长的暑期实践的活动。另一种则是与学分相挂钩,通过学院的计划来进行管理,采取就近安排的方式来进行参加当地社会实践活动。这两种暑期实践活动在实际开展中显得更为主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只是重视一些骨干人员的活动而忽略了对于普通学生的深度培养。另外,由于是学院组织的大范围的实践活动,进而在人员的指挥上存在很大问题,并且在经费上也存在一些纰漏。


  第二,重视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忽视了对于总体的指导。现今高校为了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进而与学生的毕业所修学分相挂钩,但是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和指导,最后导致了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了空架子,没有办法取得实际效果。


  第三,在成绩的考评上存在很大的漏洞。目前各个高校在对于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是通过一份社会实践活动审批表来实现的,因此只要有单位的公章以及实习心得等材料就可以了,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通过钻空子,通过相熟的单位的公章来逃避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是由于在成绩考评的体制的设计不够完善,造成了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完善,造成了社会实践活动施行的重大的障碍。


  第四,在人才的安排和配置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一般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通过学院或者是学校的方式来进行的,缺少了对于每个学生潜力的开发,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人员的浪费、经费的浪费,这就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安排的过程中注意人数的分配,因为在不同的地区对于人数的容纳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合理的配置,以免对学生甚至对实践地点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大学生赴灾区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的新对策


  首先,在心理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所经历的环境是与灾区灾情有一定距离的,学生们所能受到的触动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授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开展公益服务的理念,并且根据本校的特色以及需求来将这项活动列入到教学的活动中去,并且要建立一套合理的成绩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进一步成长成才。


  其次,在师资上要建立一套机动完善的教师指导体系。由于学生们的生活阅历以及应变能力较弱,所以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赴灾区的实践活动中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从而减少盲目性,增强效率及安全性。由于教师的生活阅历丰富,经验成熟,因此在赴灾区的实践活动中需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并且细心耐心的师资队伍来协助学生进行实践互动。通过师资人员的成熟的指导来实现学生志愿的活动更加的科学、更加的规范、更加的符合制度的要求。


  再次,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学生志愿结果的考评制度。大学生在赴灾区的实践活动中除了丰富人生经验,提高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也应运而生。虽然是志愿性的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还是需要一定的考核来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规范服务的具体行为。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也应该建立与其相对应的考评的制度,将其志愿的表现一定的转化为在教学的学分成绩上具有具体的体现,才能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各高校要与临近的灾区建立对点的关系,促进人才的合理配置,使无偿的灾区服务能够常年的开展下去。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这就需要高校在获取灾区信息以及选定被服务灾区的能力要进一步提升,进而才能适时的做出服务计划,进而形成学生志愿者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有回报社会的责任与义务,高校也应发挥充分的主导作用,支持并鼓励学生借助暑期利用不同的平台开展实践活动,而赴灾区开展志愿服务即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有效的帮助在校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范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