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1-05
  • 阅读量177次
  • 评分0
  • 0
  • 0

  一、体验是审美的前提


  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它是通过悦耳动听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情感,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来叙说人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创造出的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情绪,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都会使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前提是必须依靠听觉来感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阐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音乐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这就区别于传统的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21世纪的音乐课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课堂。我们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优秀音乐作品汇总,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各自的音乐特点,无论是作曲技法还是和声创作,很多音乐教师都会尊重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但是优秀的音乐教师更注重作品的“二度创作”,在音乐欣赏中加入教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全面诠释作品,尤其是作曲家在创作时的思想内涵。除了“二度创作”还有“三度创作”,“三度创作”就是学生在听赏音乐时的感受,音乐界普遍认为“二度创作”到“三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方式。同时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规律。


  21世纪的音乐教学条件已经相当完善,硬件配套设施的齐全让学生可以从视觉上欣赏音乐,欣赏音乐不再是听觉上的事情。虽然有视觉上的配合,但是音乐欣赏还是主要通过听觉进行。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体验和参与,多媒体视听的应用让学生真正做到用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课堂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反复听唱的同时加上视觉上的欣赏,听觉与视觉同时作用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如欣赏儿歌《铃儿响叮当》,通过动画里的雪橇、麋鹿、圣诞老人,让学生感受西方圣诞节的热闹,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感受,学生在演唱《铃儿响叮当》时能更好地诠释作品,达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演唱、神态动作、语言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含义。在一些国家级优秀课中,我们能发现,教师在课堂中能随着歌曲的旋律做相对应的动作,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感到老师特别亲切,也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从而轻松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老师与学生之?g的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情感是审美的基础


  音乐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和音乐技巧的处理。在音乐教材中会出现不同国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不同民族风格,音乐体裁和调式也不同,所以演唱或演奏时会有不同的音乐效果。即使演唱或演奏同一作品,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处理。也就是说音乐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自己的“二度创作”进行表演。可见,无论什么歌曲,无论歌曲的哪一部分,都蕴涵着不同的音乐美感,只要不违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都能通过欣赏发现音乐中的美。


  实践也是审美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仔细琢磨与研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实际的演奏或演唱作品的目的。


  三、创造是审美的目的


  优秀的音乐教师常常鼓励学生创造,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现音乐中存在的各种美。这些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教师会负责把握方向,避免学生在理解音乐过程中偏离跑道。然后再让学生进入到角色中,让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充分理解音乐,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是体验音乐的主体,而非教师的引导是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什么是审美情感,加深学生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体验音乐、音乐情感、音乐创造是音乐审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体验音乐也是我们常说的感受音乐,音乐情感必须建立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之上,音乐创造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