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 投稿礼部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62次
  • 评分4
  • 18
  • 0

周超 王静燕

歌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是以“伴”为主,但是它与其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人们常说“鲜花虽美,还得靠绿叶衬托”。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无论在作品的前奏、演唱过程中,还是过门、结尾都起着渲染气氛、衬托背景、升华情感、充实和丰满作品形象的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和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二度创作,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指导作用。具有较强钢琴伴奏能力的教师会分析伴奏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歌曲的情感表达,然后根据这些来设计伴奏织体、和声进行和乐句的加花填充等,从而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更好地演绎歌曲。以下谈谈如何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提高歌唱教学质量。

一、提高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理论水平

钢琴即兴伴奏要求伴奏者将钢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条件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具体而言,涵盖两个方面:首先是钢琴弹奏基础,钢琴弹奏基础是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钢琴弹奏程度的深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钢琴即兴伴奏的发挥。其次是音乐理论水平。上海音乐学院孙维权、曹志珏两位教授在《钢琴即兴弹奏指南》一书中,将这些音乐理论系统归纳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其中“硬技术”包括和弦、织体、调式、调性四项;“软技术”包括和弦连接、声部的横向进行、外声部和声框架、和声节奏、和弦外音、音区、结构布局七项。因此,要具备较强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必须提高钢琴演奏技能和音乐理论水平。

二、科学选配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和声进行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在钢琴伴奏中和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声设计在钢琴伴奏中具占据“灵魂”的地位。和声选配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这个伴奏处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以及学生演唱中的感官体验。和声有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两种基本属性:

1.结构功能是指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2)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

2.色彩功能即和声的音响作用。在音乐中,和声凭借这种功能,或独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

下面以初中音乐教材中的《长江之歌》为例进行和声分析。

《长江之歌》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大气磅礴,钢琴亲切而热情。歌曲为大调式,4/4拍,三段体结构。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是对长江风采的描绘。旋律明朗、从容,结构为一个方整形乐段。因此在和声的编配上要与这段的情绪相吻合,可以用I-IV-V-I的完满进行来表现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东去的非凡气概。

B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充满激昂赞颂的情怀。节奏为强拍起,附点四分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为亲切流畅。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由低到高,使曲调逐渐向高音区扩展,造成了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气势。因此和声的进行可以用Ⅴ-Ⅴ- Ⅰ-Ⅵ/Ⅱ -Ⅱ - Ⅴ-降Ⅶ-Ⅴ,这里面用到了一个一个副属和弦Ⅵ/ Ⅱ和一个降七级,这两个色彩和弦的运用使音乐具有一种离调的效果,很好地展示了长江一浪推一浪勇猛向前的非凡气概。第四乐句的最后一个小节用的是Ⅴ级,在这个小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个低音级进的加花把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来引出再现段的情绪。

C段是再现段,通过B段最后一个小节低音级进的过渡把音乐推向高潮,和声的走向还是Ⅰ-Ⅳ-V-I的完满进行,在伴奏音型上可以作一些改变。

最后的尾声,是主题动机地扩展。这里的和声进行方案可以有两种:一种是Ⅰ-降Ⅲ- Ⅱ -Ⅴ -Ⅰ,第二种是:Ⅰ-Ⅵ/Ⅱ-Ⅱ—Ⅴ—Ⅰ。里面出现了一个降三级和一个副属和弦,这样的色彩性和弦运用可以形成一种辉煌、令人无限遐想的感觉,也表现了对长江的无尽赞美之情。

三、合理选择与音乐情绪相吻合的伴奏织体

音乐情绪也称音乐表情,指人对音乐作品的特定感知表现。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对人的情绪影响,通常可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如:愉悦的、柔和的、抒情的、激昂的、忧伤的等等。狭义的音乐情绪指音乐作品的表情要素,如: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表情术语等。按音乐的不同情绪分类标准归类,大抵可将常见乐曲归为抒情、欢快、进行曲三种基本风格类型。曲风的不同样式要求与之相配的伴奏织体合理、有效化。

伴奏织体是伴奏和弦的组织形式。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设计、选择适当的伴奏织体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它的基本类型有柱式和弦音型、半分解和弦音型、全分解和弦音型、分解和弦旋律音型、分解琶音音型、分解节奏音型、音程模音音型等。在不同情绪的歌曲中,所运用的伴奏织体和触键方式也就显得不尽相同。下面试对抒情性歌曲、欢快性歌曲、进行曲类型的伴奏织体谈些个人见解。

1.抒情性歌曲的伴奏织体。

抒情歌曲这类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气息宽广、激昂;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这类歌曲在和声的运用上宜浓度清淡、典雅,故在伴奏织体的选择上应以全分解和弦音型、分解节奏音型、分解和弦旋律音型和分解琶音音型为主。例如:

(1)全分解和弦音型:将和弦以分解的形式逐音弹奏出来,形成一种单音流动的织体手法。谱例:

(2)分解节奏音型:将分解和弦音型与和声节奏音型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混合音型,由于它减弱了机械般的节奏性,加强了伴奏部分的流动性和旋律性。谱例:

(3)分解和弦旋律音型:在分解和弦的基础上,加进和弦外音,使分解和弦旋律化。谱例:

(4)分解琶音音型:分解和弦在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域内连续进行,它可以全是和弦音,有时也加进和弦外音。谱例:

2.欢快性歌曲的伴奏织体。

这类歌曲的特点是热情、活泼,节奏欢快,富于流动性,往往全曲始终贯穿一个节奏型。在节奏的安排上要兼顾各地区、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这类歌曲在和声的运用上宜有一定的浓度但又不宜过于清淡,故在伴奏织体的选择上应以半分解和弦音型和带流动低音的柱式和弦为主。例如:

(1)半分解和弦音型:将和弦音部分分解,如单音+双音、双音+双音等。谱例:

(2)带流动低音的柱式和弦:同时发音的和弦,并且加入左手流动低音的进行。谱例:

3.进行曲类型的歌曲伴奏织体。

这类歌曲的特点是节奏清晰,强弱分明,节拍规正且常用2/4或4/4拍子;结构多是均衡对称方正形的;旋律多是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由于音乐形象需要有宽广、宏伟的气势和较强的力度,故在伴奏织体上应以柱式和弦音型为主,也可以适当加入音程模音音型和带流动低音的半分解和弦。例如:柱式和弦音型:同时发音的和弦,区别于分解和弦。通常可以表现较为强烈的感情。谱例:

四、关注与演唱者的默契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教师不仪要渲染声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应与学生的演唱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因此应注意以下两点:

1.伴奏时应关注演唱者的呼吸

演唱时准确的换气和分句对于表达作品的情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伴奏者要与演唱者共同协调好气口。伴奏者的分句则更多地体现在段落与结构的准确判断、词与曲的紧密联系和声音的层次感。在前奏、间奏、结束即将引出歌声的一刹那,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的气口,随着学生演唱的气口一同进入。在歌曲进入高潮时,要与演唱者同时掀起高潮,结束时要根据歌曲的情绪进入结束状态。

2.伴奏时要把握好一个“度”

教师在钢琴伴奏时应注意与演唱者在音量、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协调,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把伴奏看成一种陪衬,消极应付。伴奏者一方面要“跟”好、“托”好演唱者,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作品的内在意境,利用钢琴伴奏的技术表现出敏感细微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为学生的演唱提供丰富的音乐氛围。

五、通过改编歌曲的伴奏,获得新的体验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在鼓励、培养学生音乐创造的同时,自己更应具备音乐创造改编的能力。下面就从和声、织体两方面举例说明如何对钢琴伴奏的进行改编。

1.和声的改编

《大海啊故乡》谱例1:

同样的音阶,同样的旋律,为什么听起来效果、感受会不同。有的听起来高亢有力,有的却暗淡无光,甚至有一点点的伤感在里面。音乐是有生命的,而组成这个生命体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和弦,和弦的搭配使用,就是歌曲形成不同效果的原因。谱例1、2选用了《大海啊故乡》的前奏部分,在这两个谱例中的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的和声作了改变。谱例1中的和声进行比较平稳、抒情性较强。谱例2的和声进行中加入了两个色彩性的和弦,使歌曲的感情更加真挚,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2.织体节奏的改编

《故乡的亲人》谱例1

《故乡的亲人》这首歌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在远离自己家乡和亲人的辛辛那提州工作时,感到远离亲人的孤寂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借以寄托思乡之情。谱例1的伴奏织体就能体现出这一种孤寂、惆怅的思乡之情。谱例2是通过旋律节奏和织体的的改编,把这一首抒情的歌曲变成了比较欢快并带有一点JAZZ风格的歌曲。在歌唱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

总之,钢琴伴奏作为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我们必须去深入学习、认真设计每首歌曲的钢琴伴奏,从而更好地和学生进行音乐上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默契,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周超浙江省平湖市黄姑中学

王静燕 浙江省平湖百花小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