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排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策略探究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6-04-27
  • 阅读量813次
  • 评分4
  • 70
  • 0
 排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运动项目类型之一,其技术特点要求运动员在活动中需快速完成制动、发力、起跳、发球、扣球、控球等一系列动作,使得运动人员的手部、脚踝、膝盖、肩部、腰部等成为较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现阶段,在高校排球教学期间,运动损伤情况常有发生,从对抗实践层面而言,不仅影响教学秩序,还可能降低学生的运动兴趣,甚至引发身体不适等症状,致使运动者提前结束运动员生涯。基于此,研究排球运动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性策略,对降低排球运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意义。 
  一、排球运动教学中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 
  首先,肩关节。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是极具代表性的球窝关节,能够完成七类动作,如:环转、外旋、内收、外展、屈、伸、内旋。在排球运动过程中,若运动者肩部力量不足,上肢动作僵硬,以直臂式下压式进行扣球处理,轻则会导致肩部韧带损伤,重则可能引起撕裂伤。其次,膝关节。膝关节是损伤几率相对较大的关节,这是因排球运动基本动作需扭转、屈伸膝关节后进行发力,但膝关节恰处于解剖生理的弱点位置,会增加股骨与胫腓骨之间地摩擦几率,减弱关节稳定性,从而导致韧带、半月板、膝关节软骨等的损伤。最后,踝关节。踝关节扭伤多由不正常的脚外翻或内翻所致,多数学生在运动时右脚尖运动转幅过大,右脚尖在落脚时发生屈背动作,则极易发生踝内侧韧带损伤。 
  二、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分析 
  (一)人体生理结构因素 
  从人体生理结构来看,内踝关节比外踝关节短,与外翻肌群相比,内翻肌群力量小,外踝韧带相对薄弱,容易拉伤韧带;排球活动中膝关节是主要的参与关节,运动以半蹲式起跳、发力为主,而膝关节两端杠杆比较长,受保护不足,肌肉力量小,容易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失衡,若运动幅度太过,则很容易发生扭伤问题。 
  (二)排球技术动作 
  在排球教学中,普遍存在运动技术规范性差等问题。通常排球技术包括发球、传球、扣球、接发球、垫球、拦网等,各项技术都由与之对应的运动动作结构,若学生排球技术要领掌握差,运动技术不规范也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譬如,拦网技术动作不规范可能被扣球击中,损伤手指或指关节软组织,或手腕无法承接扣球力量,造成手臂骨折;扣球时起跳时间把控不精确,脚踝落地时过度放松,也可能扭伤踝关节;传球时,学生若无法领悟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在动作模仿时可能出现弹指弹拨时间错误,无法通过正确的手型进行触球运动。 
  (三)学生运动损伤意识缺乏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学生的运动损伤防范意识密切相关。在日常排球教学训练中,教师很容易忽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过分强调战术教学与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加之排球运动技术较为繁复,在运动期间学生需快速完成跳跃与位移运动,特别是扣球练习期间,若自身损伤防范意识不足,很可能在扣球阶段扭伤踝关节;或者在扣球训练时,未及时把散落的排球集中在一处,学生在训练时很容易误踩,而扭伤膝关节或脚踝。 
  (四)排球运动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基本和结束是体育课的三大构成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准备部分则是体育课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前提,通常可影响体育授课质量。在排球教学中,有的教师未意识到课前准备的重要性,未能根据当堂课次内容做前期准备活动,导致排球训练内容与教学任务要求存在较大偏差。如,扣球训练时,教师多叮嘱学生进行运动前热身准备,但并以扣球技术为依据进行运动前热身准备,运动中负担较重的生理机能并未被充分调动,身体运动反射性联系尚未构建完成,一旦训练强度增大或与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相悖,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运动损伤。 
  (五)学生心理素质不佳 
  当前,国内排球运动对运动技术的训练力度远大于心理训练。战术、身体素质、技巧等训练是排球教学的核心构成部分。一般来讲,学生比赛经验不足,赛前竞技心态相对薄弱,若运动中刺激增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出现超限制情况,影响情绪稳定性,动作反应迟缓,从而产生运动损伤。另外,运动损伤与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素质等密切相关,若运动者情绪急躁、睡眠质量差、患病等都会增大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三、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一)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防范意识 
  在排球教学中,姑且不论学生排球技术掌握能力,需首先确保学生在进行排球训练中的安全性。从思想意识层面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够意识到垫球、扣球、发球等技术动作存在的潜在危害,才能在训练中有意识的进行预防。比如,掌握正确的扣球、移动、起跳等技术;正确使用膝关节、肘关节、手腕、手指等易损伤部位,正确控制手指长度,以防止运动中挫伤指甲。 
  (二)加大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规范力度 
  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排球基本技术动作要领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分期、分步骤的缓慢加大排球训练技术难度,增强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运用程度,循序渐进地开展,以减少学生的局部运动负荷。 
  (三)合理安排排球运动准备活动 
  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活动,把身体机能调节到最佳状态,增加肌肉供血,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在开展排球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除了让学生完成基本的准备动作之外,还需基于课堂训练内容针对性制定准备活动方案,克服学生身体机能的生理惰性。研究发现,运动前准备活动以20min最佳。另外,教师还需定期检查排球训练场地和设施情况,以减少非必要的运动损伤。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心理素质高低能够对运动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加强训练排球技术、排球战术及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需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现阶段,我国排球运动心理训练尚处于发展中,多数教师虽然明白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但因未掌握心理素质训练方法而停滞不前,更无法将心理素质训练结果应用到排球教学中。为此,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与身体运动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能力的发展潜力,缓解训练期间的紧张情绪,降低意外损伤发生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排球教学是以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但排球运动技术较为复杂,必须严格依照排球运动技术规律分步骤地开展教学内容,并积极防范排球训练中存在的各类潜在运动损伤威胁,强化专项技能练习,从根本上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王永风.分析高校学生排球教学的常见运动损伤[J].当代体育科技.2015(04). 
  [2] 郭泉.大学生排球运动损伤原因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为例[J].学周刊.2015(14). 
  [3] 杨管,王京京,黄浩耿.对大学生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及原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01). 
  [4] 师耀武.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运动.2013(10). 
  [5] 马彩兰.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