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标下多媒体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公子
  • 更新时间2016-05-30
  • 阅读量725次
  • 评分4
  • 73
  • 0
  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知识点以及一些相关的概念比较多且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教师教学带来阻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应用大大改善了这种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一个学生能够学好初中政治的最好方法,就是唤起对初中政治学习的兴趣。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对于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对于教学十分重要。创设一种最佳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对于课堂教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政治课堂相结合,使多媒体计算机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依据初中政治的内容特点,借助多媒体优势老师创设很有氛围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激起学生对于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教学气氛便于课堂知识的传授。 
  例如:初中一年级时,在学习“唱响自信之歌”的时候,老师需要借助多媒体,利用课件先对“唱响自信之歌”进行总结,并且总结得出本课的宗旨是宣传爱国主义,因此这个时候可以播放一些爱国歌曲,如《我的中国心》、《歌唱祖国》、《大中国》等一些气势轩昂的歌曲。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片,如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发展的图片,或者是神舟系列升空的图片。在情感上,利用这些图片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名族自豪感与名族自信心。 
  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与现在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相符合,具有同步性。因此对于初中政治的教学就必须以教材内容为辅助,结合当下时代的特征进行课堂教学,做到素材来源于课本,经过生活的的调整,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讲到《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时,在用课件讲解完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后,从中腾出一些时间来播放与教材内容紧密的影响材料,此外,再播放两幅动态图片,一副是“干涸的世界”,一副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图片,播放完视频和图像以后让学生谈谈感受。通过这样图文并茂并且结合学生的感受,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角效果,而且让学生知道世界因为生命而美丽,让他们从心底里面由衷的体会珍爱生命,了解生命和谐相处的意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生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就黑板、粉笔、讲台、书本仅此而已,给不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无法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增加课堂教学数量与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现初中政治德、智的融合与发展 
  初中政治学科是不仅是一门德育课,也是一门智育课,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素质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在初中所有学科课堂教学中,德育教学至始至终贯穿其中,当然初中政治教学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的德育教学,应该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德育渗透方式,而多媒体则成为其选择。 
  例如:在学习“发展离不开合作”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神舟系列的发送以及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视频进行播放,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学习“人类的家园”这一课时,通过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状况利用多媒体对其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勤俭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实现政治课德育和智育的融合与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与时政相联系,增加爱国主义教育 
  每逢各年级临近毕业时政治考试,都有时政一项,这也表明时政信息是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政治课所在的价值体现,而中考也是初中政治教育的终结考试,将时政、事实引入初中政治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结语 
  总之,多媒体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学生带进神奇美妙的政治世界,让学生在其中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网进行论文代写和论文发表服务,欢迎光DYlw.NET联系方式QQ 712086966]自主探索与研究。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不能过分依赖,要合理运用;否则容易进入误区,达不到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许来友.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4). 
  [2] 刘海燕.试谈多媒体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