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多种区角游戏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 投稿带月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216次
  • 评分4
  • 22
  • 0

文/夏 天

摘 要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常玩、也是最爱玩的游戏之一。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在小班众多的区角游戏中,“娃娃家”游戏是最能吸引孩子的,但因为“娃娃家”中游戏角色的限定,每次只有几个小朋友参加,所以时常发生争抢去“娃娃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笔者对小班区角游戏创设的思考。在思考后进行了实践:在本学期的小班区角创设上,尝试了以“娃娃家”游戏为主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娃娃家”游戏的内容加以拓展,形成了在“娃娃家”中创设多种区角游戏的形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娃娃家”中 多种区角游戏 思考与实践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常玩、也是最爱玩的游戏之一,由于小班幼儿(尤其是小班第一学期入园不久的孩子)年龄小,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娃娃家”中温馨的环境布置、熟悉亲近的角色扮演都是孩子选择“娃娃家”游戏的因素。在工作实践中,我也发现在小班众多的区角游戏中,如表演区的小舞台、益智区的猜谜语、美工区的涂鸦等游戏虽然也能吸引孩子去游戏,但是孩子坚持游戏的兴趣并不高,很多时候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游戏任务。相反“娃娃家”却能一直吸引着孩子主动地游戏,在游戏中扮演着自己喜爱的角色,尽管有时候孩子会分不清自己的角色,却依然没减少孩子参加游戏的兴趣;而因为“娃娃家”中游戏角色的限定,每次只可以几个小朋友参加,所以时常发生争抢去“娃娃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我对小班区角游戏创设的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活动的首要因素,只有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才能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创设既顺应幼儿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的区角游戏呢?针对这一状况,本学期在小班区角游戏创设上,我尝试了以“娃娃家”游戏为主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娃娃家”游戏的内容加以拓展,形成了在“娃娃家”中创设多种区角游戏的形式,一学期的实践下来,让我受益匪浅。

一、构建生活化、多功能的区角游戏内容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李季湄教授也曾说过:“幼儿园的教育要全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活化越来越明显。

“家” 对孩子来说是最熟悉的。小班幼儿因为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原因,他们对“家”及“家里的成员” 也是最有感情的,他们爱“家”,他们有着对成人世界角色的渴望,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在孩子刚接触幼儿园游戏的时候,以“娃娃家”为主体布置区角游戏是比较适宜的。那究竟如何合理有效地构建游戏的内容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游戏呢?我决定从孩子这里寻找着落点。

师:宝宝们,你爱你的家吗?

幼:爱。

师:你的家里都有谁啊?

幼: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

幼: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幼:我家里还有我自己。

……

师:家里有这么多的人啊!宝宝一定很快乐。那你能说说他们在家里最喜欢做什么事情呢?

幼:我妈妈最喜欢打扮,穿漂亮的衣服照镜子。

幼:我的妈妈在家里还涂口红呢!(做了一个涂口红的动作,所有的孩子看了都哈哈大笑)

幼:我的爸爸在家里最喜欢打电脑、玩游戏。

幼:我奶奶最喜欢烧饭。

幼:我家里有很多的花,都是我爷爷种的,他还给花浇水呢!

幼:我喜欢在家里玩玩具、看书。

……

从孩子们争着回答问题的热烈情景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兴奋,积极表达的愿望,同时从孩子们这些零碎的回答中,我的思路也逐渐变得清晰:以前的“娃娃家”游戏是在一个区角呈现的,如在一个角落布置一个温馨的“娃娃家”,里面有爸爸、妈妈、宝宝角色,有的“娃娃家”里面还有爷爷奶奶角色,在参加人数多的情况下老师也会设置客人、好朋友等角色。老师希望在这个游戏中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爱护布娃娃的情境中体验到家人对自己的爱,初步学会关爱别人。可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就发现很多的孩子在里面只是抱着布娃娃走来走去,不知道究竟可以做什么,仅有的一个娃娃被小朋友抱走了之后,其他的孩子就更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了,也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谁,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我认为只有让孩子明白自己是谁(也就是游戏角色),有事可做(也就是游戏内容),孩子才会愿意参与到游戏中去,逐步的学会交流、合作,进而达成游戏的目标。以什么样的游戏名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设置什么样的游戏内容让孩子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呢?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我和孩子们又进行了第二次谈话。

师:宝宝们,你的家里大吗?有哪些地方啊?

幼:我家里有客厅,很大,客人到我家就坐沙发。

幼:我家还有书房,我爸爸喜欢在里面看书的。

幼:我家外面有泥,爷爷种花,奶奶还种菜。

幼:我的房间很大。

……

师:你最喜欢你家里的哪个地方啊?

幼:妈妈的房间,看妈妈打扮。

幼:我喜欢书房,我可以在里面和爸爸一起看书。

幼:我家里有一个房间全是我的玩具,我最喜欢搭积木。

……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何不从孩子最熟悉的内容来布置“娃娃家”的游戏内容呢?也就是把孩子在家里看到的东西、事情把它迁移到“娃娃家”里来,如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对妈妈在家里化妆的这个事情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在“娃娃家”游戏中布置一个区角游戏“妈妈化妆间”,让孩子在游戏中模仿妈妈化妆、怎么打扮自己的,这样一来孩子对自己的角色就会非常清楚,因为参加这个游戏的就是“妈妈”,孩子可以在这个游戏中涂口红、带项链、扎丝巾等,在游戏中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激发孩子相互交流的兴趣;如爸爸的角色可以布置成“爸爸电脑房”,进去游戏的就是“爸爸”,“爸爸”在里面“打电脑”、“设计房子、桥”等,主要是让孩子学会涂色、简单涂鸦,培养孩子美工方面的兴趣。

就这样,为了每一个孩子在不同的区角游戏中感受快乐,我以家的格局设置了九个不同的区角游戏,“宝贝房间”里小朋友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盒子玩建构游戏;“浪漫满屋”里的“爸爸”和“妈妈”帮娃娃穿衣服,既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的游戏情境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爷爷奶奶种植园”里的“爷爷”“奶奶”运用各种材料“做花”,感受美工活动带来的快乐;“幸福空间”里的“爷爷”“奶奶”是以益智游戏为主,我设置了一些“找不同”“捉迷藏”等适合小班孩子的游戏内容;“宝贝游戏室”中是以玩长毛绒小动物玩具、看图书为主,让孩子相互间初步学会情感交流以及培养孩子爱看书、懂得安静的参加活动的好习惯;“宝宝小厨房”是在与游戏材料的操作中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不同的区角游戏相互间有互动,促进孩子在游戏中的语言交流,在班级显眼处我又开辟了一个“宝宝会客厅”,有“主人”和“客人”,“主人”可以是家里的任何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宝宝都可以在“会客厅”“招待客人”,让孩子学着模仿,在模仿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娃娃家”游戏中,包含了语言交流区、操作区、美工区、建构区和益智区等多个不同区域,这样的划分不仅能使幼儿接触到更多的游戏表现形式,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机会,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主决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活化的游戏名称及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让孩子很容易记住自己的角色,清楚每一个区角游戏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与鼓励下孩子轻松地参与游戏。同时在实践中我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

“妈妈化妆间”里参加游戏的都是女孩子,能干的女宝宝们忙得不亦乐乎,航航(男宝宝)站在旁边一直看着,然后不由自主的就走进了“妈妈化妆间”,这时瑶瑶看见了神气地说:“我们是妈妈,你是男孩子又不是妈妈,不可以玩”,航航愣了一下,没精打采地走开了。我走过去问航航是不是特别想参加这个游戏,航航点了点头。

从这次观察中,我发现了“妈妈化妆间”和“爸爸电脑房”因角色的限定,孩子不能够参与到所有的游戏,经过思考,我在“妈妈化妆间”里增加一个“串珠子”游戏,即“家里”的成员都可以参与,也可以和“妈妈”一起商量怎么打扮,既满足了男宝宝的好奇心,也让更多的孩子在不同的游戏中得到提高;“爸爸电脑房”也允许“家里”的成员和“爸爸”共同合作,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见下表)

二、创设温馨、趣味性的区角游戏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和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样,游戏环境是幼儿游戏发生的背景,它将直接关系到幼儿游戏的品质和幼儿游戏的体验,因此创设一个能满足幼儿游戏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小班幼儿已经具有审美能力和审美愿望,他们特别容易被美的环境所吸引,温馨舒适的游戏环境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美、表现美,并时时吸引着幼儿去摆弄、去操作、去体验。在以一个“娃娃家“为主体的环境创设下,无论是整体的风格还是局部的布置都应达到安全温馨、有趣的要求,从而吸引幼儿参与游戏。

“妈妈化妆间”中,我设置了以淡紫色为主色调的漂亮、温馨的环境。在一面的墙上贴上紫色的爱心喷塑纸;紫色的仿真梳妆台;把玩具柜也竖着放置,粘上挂钩,一条条漂亮的丝巾整齐地挂着;一个大的精致的月饼盒里分类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戒指、手镯、口红、指甲油等装饰物;在考虑悬挂物的时候,我是利用了家里废旧物品——小贝壳,刷上紫色和粉色,配上粉色的自制小挂坠,再加以一定的造型悬挂,一个富有童趣的“妈妈化妆间”就成功了。

在“宝贝游戏室”中,趣味化的布置一目了然。除了摆放孩子喜爱的长毛绒玩具、书(这里主要是培养孩子安静地游戏,与“动”的区角是隔开的),在区角上方悬挂了可爱的“蛋糕娃娃”开着“小火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经验,趣味化的环境吸引了很多的宝宝来游戏!

“宝宝会客厅”设置在教室的显眼处,利用原有的大橱柜作“客厅”的背景,柜门上用粉色的包花纸装饰,再贴上各种家庭装潢的图片,上方还制作了“客厅”的吊顶,为了增加环境的趣味性,老师用盒子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家电,茶几,摆上玩具水果,一个舒适的“客厅”也成功了!

总之,每一个区角的布置都是老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的,在考虑到环境的趣味性外,还想到了区角之间的互动性。如,在“宝宝会客厅”的旁边,我们给宝宝们设置的是“宝宝小厨房”,“厨房”的饭菜做好后,可以送到“客厅”给“客人”品尝,既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又让不同的游戏之间互动,而且这样的“家”的格局基本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在“家”一样的温馨舒适的游戏环境中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投放丰富多样、层次性的区角游戏材料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布鲁纳也曾说过:“教育对象是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进行学习,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尊重幼儿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需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游戏特点、游戏能力和游戏行为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游戏的稳定性、坚持性差,教师要投放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在“宝贝房间”这个区角游戏中,孩子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大小不同的纸盒,有鞋盒、饼干盒、化妆品盒、小包装的月饼盒等,老师和孩子们再一起用色彩鲜艳的包装纸打扮一新,孩子们将纸盒一个一个的垒高,有的说在造房子,有的说在搭桥,当他们听到盒子“哗啦啦”倒落的声音时,小家伙们笑得前俯后仰、拍手蹦跳。在成人眼里不起作用的盒子却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这就体现了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在“爷爷奶奶种植园”中,我投放了各种不同的纸,供幼儿自主选择进行“种植花”的游戏,能力弱的宝宝直接粘贴,能力强的宝宝拿到材料后进行“加工”后再游戏;在“浪漫满屋(爸爸妈妈房间)”中,投放了大小不同的娃娃供幼儿穿衣服、穿鞋子、扭扭扣、拉拉链等游戏,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完成不一样的游戏,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发展,感受游戏的快乐;在“幸福空间(爷爷奶奶房间)”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适合小班幼儿益智游戏材料,拼图、找不同、连线等,供幼儿选择、游戏。

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既满足了大多数幼儿的游戏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幼儿个别化的游戏需要,即体现了游戏材料的层次性。

在这学期的“小班‘娃娃家’中创设多种区角游戏”的实践中,我有过不解、有过困惑,但最终因坚持我收获了快乐,因为每天看到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不同的区角游戏中欢笑着、蹦跳着,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要做个有心人,经常观察、经常思考,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积极引导,在实践中生成更多的游戏活动,适时挖掘每个游戏潜在的教育价值,最大化的发挥游戏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