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术研究论文范文,学术研究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生成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属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景泉教授访谈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21
  • 阅读量1043次
  • 评分4
  • 88
  • 0

韩景泉,蒙岚

摘 要:生成语言学拥有非常明确的研究对象、系统的研究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该研究坚持始终如一的理论追求,不满足于对语言事实的描写,追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对事实材料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提炼理论假设,并采用跨语言比较方法沿着不断的“证伪”-“修正”路线推进理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其科学研究性质与科学研究精神。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生成语言学;形成语言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5)02-0003-04

韩景泉(1965-),湖南凤凰县人。湖南吉首大学英语系毕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杰出学者”、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外语与翻译》副主编、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湖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员。曾主持与参与省部级、国家级、境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十多个。在生成语言学理论以及动词语义与句法接口等研究方面富有创见,已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五十多篇,出版专著两部。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韩景泉(1965-),湖南凤凰县人,语言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成语言学、句法学、语义学等领域的研究;蒙岚(1980-),女,广西荔浦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生成语言学等。

蒙岚(以下简称“蒙”):感谢韩老师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形式语言学?您是怎样走上形式语言学研究道路的?

韩景泉(以下简称“韩”)当代语言学可以分为形式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两大学派。简单地说,形式语言学致力于从具体语言现象中抽象和概括出一般规律,并力图运用数学语言、逻辑语言等形式语言工具形成具有数学与逻辑严密性的形式化理论。其实,形式语言学包含多家语言学理论,但以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也称“生成语言学”)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家。正因如此,不少人一提到形式语言学就把它与生成语言学画上了等号。

准确地说,我的专业领域是形式语言学中的生成语言学。二十年前我在广州外国语学院(即现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学习的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当时宁春岩先生从美国回来给我们讲授生成句法学知识,激发了我对形式语言学的兴趣。后来我去香港城市大学读语言学博士,师从潘海华先生研习形式句法学和语义学。两位导师平易近人、学识渊博,是我专业道路上最重要的领路人。导师热爱专业,对学术研究异常执着,永远都是我的精神榜样。

蒙:生成语言学重点研究语言的哪方面?普遍语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语法?

韩:1957年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一书,标志着生成语言学的诞生。Chomsky第一次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外化语言转移到了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内在语言,彻底颠覆了两千多年的语言研究传统,在国际语言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所谓的内在语言,就是指每一位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语言知识,是有关句子产生与理解规律的语法知识,可称之为“心理语法”。正因为头脑中掌握了语法知识,大家才能够顺利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够准确地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是否存有歧义。语法规则是有限的。有了语法规则和词汇,就可以构成无穷数量的词组和句子,即所谓的外化语言。

然而,人们对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并不真正了解,说不清,也道不明它。在构成或理解语句时,人们只是潜意识地进行判断,却无法清楚地说出自己作判断所依靠的理据与规则。换言之,大脑中的语法知识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语言学家的工作任务之一就将隐性的语法知识显性地刻画出来。生成语言学以大脑中这种潜意识的语言知识为研究对象,试图弄清楚其性质、起源与使用,通过理论建模的办法模拟大脑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并采用明确的、形式化的方式加以表达。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既有社会属性,又有生物属性。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反映其社会属性,而语言与生理、心理的关系反映其生物属性。不少人专注于语言社会属性的研究,此类研究特别正统,也非常有意义。生成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生物属性并以此作为研究重点,这样的工作同样富有意义。因为研究取向不一样,大家实际上是在不同的层面上做工作。对语言的不同路子、不同层面研究没有对错、优劣之分,非但不相互矛盾,反而还可以互为补充。

研究的取向与重点不同,研究工作的性质也不一样。Chomsky认为,以大脑的内在语法为根本的人类语言是自然之物,为人所独有,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最重要的种属特征;内在性语言是心理客体,因此研究内在语言就是对人的大脑心智,对人自身的一种研究。这种形式的语言学应该属于心理学,最终归属研究大脑的生物学。

说到内在的语法知识,虽然我们目前对它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它有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说同一种(母语)语言的人,其头脑中的语法知识应该是大体相同的。只有掌握了共有的语法规则,才能确保语言交际的畅通,交际双方才能说出让对方可以理解的话语,同时又能够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其次,有关母语的内在语法知识应该不是通过刻意学习获得的。儿童出生后大都在三岁样子就能基本掌握第一语言,五岁左右能够与成人自由交流,能运用相当复杂的句法结构表达各种语义关系。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没有感受到对语言的迫切需求,心智也没有成熟到足以明白需要掌握语言的重要性。在第一语言发展过程中,儿童所接触到的外部语言材料非常贫乏,而且相当零散、缺乏系统性,但他们却能在三、四年时间之内掌握和运用母语的语法规则,能够创造出自己闻所未闻的句子结构。如果仅仅依靠外界的刺激,依靠模仿学习从外部输入的有限语言材料,绝不可能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掌握几乎接近完美的语法规则系统。纵然儿童有强大的学习驱动力,也找不到可以学习的对象,因为没有人能够胜任刻意指导内在语法规则学习任务的导师。且不说广大的普通父母或成年人,哪怕就是学富五车的大语法学家,也不具备从事这份工作的能力。

Chomsky认为,内在的语法知识并不是刻意学习的结果,而是大脑中的语言器官发展成熟的结果。人之所以能够掌握和运用语言是由大脑的物质及其特定的结构所决定的。人脑中有一个专职的语言器官,早在婴儿出生时一部分语法知识便以大脑物质和结构形式在语言器官中固定下来。这种语言的初始状态(InitialState)是人类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生物遗传性。这种天生的物质没有个体差异,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种属特征,具有高度普遍性。初始状态语言器官的物质构造形式体现了最基本的自然语法框架,是一些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抽象语法原则(Principles),限制着人类语言的可能范围。各种自然语言表面上千差万别,但实际上都处于一定的限制范围之内,受到相同的抽象原则制约,超出了相应的限制范围便不成其为自然语言。普遍原则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有限差异,称为参数(Parameters)。语言器官初始状态不变的普遍原则及其允准的有限差异变化就是所谓的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用Chomsky本人的话说,“普遍语法可视为人类所共有的,每个人先于经验所获得的某个原则系统”(1981:7)。由此可见,普遍语法与大多数人所熟悉的语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

普遍语法由原则与参数两部分构成,其中原则体现各种自然语言所共有的自然语法规则,而参数则体现各语言因为不同的参数取值而导致的跨语言差异。普遍语法是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个体语言知识的获得是大脑遗传所得的先天语言器官在后天经验的诱发之下由初始状态(即普遍语法)发展到相对稳定的稳固状态(SteadyState)的过程。在接触到母语材料后,儿童会根据语言材料进行参数取值。由于每个参数的候选值数量非常有限,通常是二选一,因此取值的工作很轻松,所需要的母语材料量也就特别少。

生成语言学的普遍语法理论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高速与一致现象提供了一种非常合理的解释。普遍语法原则是语言器官的天赋结构组织形式,不需要学习,这极大地减轻了儿童的学习负担。由于依靠遗传获得的初始语言器官没有个体差异,因此所有的正常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过程大致相同,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习得的结果完全是一样的,即掌握一个语法规则系统。除了极少数患有语言障碍疾病的之外,母语习得中没有失败者。由于依靠遗传获得的初始语言器官体现了所有自然语言的结构限制,因此儿童不选择第一语言,只要提供适当的语言经验,无论是哪种自然语言,儿童都能够发展出以所接触语料为基础的母语语法能力来。

既然普遍语法是生物遗传规定下来的物质属性,作为生物学一个分支的生成语言学也试图从生物层面上寻找普遍语法,研究的课题包括语言(器官)系统与其它生物系统的共同属性以及语言的进化问题。

蒙:生成语言学研究是否已经找到了普遍语法原则?

韩:生成语言学把探索和刻画适用于所有自然语言的普遍语法原则作为研究工作的任务。在对相关语言事实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已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语法原则。例如,管辖与约束(GovernmentandBinding/GB)理论时期所提出的约束理论(BindingTheory)、题元理论(ThetaTheory),等都被作为普遍语法原则进行反复求证。这些原则在众多语言复杂的语言事实面前都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跨语言解释力。至于这些究竟是否真正就是最后要寻找的普遍语法原则目前还难以断定,因为它们只是研究者们根据所观察到的语言事实提出来的一些理论假设,内在的普遍语法原则是自然语法规律,而理论假设只是人造工具,目的是为准确描述自然语法服务。理论假设正确与否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求证。

从儿童语言习得的有关基本事实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存在Chomsky所假设的人类语言共同的普遍语法原则,而且它们以物质结构的形式内在于大脑之中。生成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透过语言表面现象抓住其背后的本质规则,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普遍语法,构建普遍语法的理论体系。理想的语法理论应该是能够准确地反映自然语法的实际情况,但事实上却难以到达这一理想的境界,只能是尽可能一步一步地接近现实中的大脑语法。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即使某些之前被作为普遍语法原则提出的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也不足以否定现实中存在普遍语法原则,因为可能确有普遍性语法原则存在,但只是已经提出来的那一些恰恰都不是。虽然有的理论假设解释力稍弱,但其描写力强大,仍不失为难得的理论工具。因此,为理论构建所付出的劳动依然很值得。

蒙:从汉语的角度进行生成语言学研究具有什么意义?

韩:生成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原则与假设需要经过跨语言事实的验证。就其本质而言,生成语言学研究实际上属于一种跨语言比较性研究。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事实都可以用来确定普遍语法的一般属性及其允许的变异。无论使用人数的多寡,所有自然语言的事实在检验理论原则与假设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具有相同的效力,因为从普遍语法的角度看它们都是人类语言,受制于共同的普遍规律,是以同样的方式习得的。

汉语拥有最为众多人数的母语使用者,而且方言数量也众多,可以为检验普遍语法理论原则与假设的普遍性和有效性提供丰富的资源。通过开展比较研究,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普遍语言现象,什么是特定语言现象。

对语言共性的研究与提取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语言学界的主流。作为人类自然语言集合中的一个普通成员,汉语可以、也应该被纳入国际语言共性研究之列,有助于实现汉语研究的国际化,推动我国理论语言学的发展。用汉语事实做比较研究不仅可以从汉语的角度为普遍语法理论建设做出贡献,而且也可以使更多的汉语事实得到挖掘,从而加深我们对汉语事实的认识。事实已经表明,过去在这方面的一些实践工作不仅完全可行,而且富有成效。

蒙:生成语言学理论的自我否定异常频繁,为什么?

韩:与其它语言理论相比较,生成语言学确实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多变性”。该理论建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其间,理论的自我异化与变革从未间断,理论模型的翻新是一个接着一个。上世纪五十年代有最早的“经典理论”(ClassicalTheory),六十年代有“标准理论”(StandardTheory),七十年代有“扩展标准理论”(ExtendedStandardTheory)与“修正的扩展标准理论”(RevisedExtendedStandardTheory),八十年代有“管辖与约束理论”(GBTheory),九十年代有“最简方案”(MinimalistProgram),目前已进入最简方案的新阶段。一些人可能会误认为频繁的自我否定是对理论缺乏自信的表现,因此怀疑理论不可靠。

应该指出,生成语言学把探究与刻画内在的语言知识(即普遍语法)作为己任,这是一个自始就明确下来,而且一直恒定不变的理论追求。理论本质上具有假设的性质,是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对象背后的规律、最为本质的特征所作的抽象与概括。理论模型只是工具,只是手段而已,是为实现始终如一的理论追求目标提供必要服务的。理论在时间和与解释范围上都是相对的,不存在任何时候都永远正确的科学理论。一旦发现更好的新工具,就理应毫不犹豫地起用,并放弃原有的不完善工具。这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唯有这样,科学才有生命力。变革理论假设与模型目的在于不断优化理论,以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理论追求。重要的是,变革必须严格以事实为基础,做到有理有据,而绝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乱变一通。在变化中求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生成语言学的科学探索精神与超强的研究活力。

蒙:生成语言学是怎样形成理论的?其理论概念的界定有什么突出特点?

韩:前面提到了寻找普遍语法原则,其实那就是构建理论的活动和过程。生成语言学研究尊重事实,严格以语言事实为基础,摒弃主观臆想,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在对材料事实的反复观察和归纳抽象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基本理论假设,并不断追求对理论的求证,沿着反复“证伪”-“修改”的道路推进理论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严格遵守经典科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的科学规范要求。在解释中遵循数学和逻辑学的规则,并将数学与逻辑学作为研究推理与演算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法则。

在为句法概念界定时,生成语言学的最突出特点是完全从形式入手,依靠层次结构中的上下关系进行定义。例如,经典理论时期就将主语定义为直属于句子(S)的名词组(NP),宾语为直属于动词组VP的NP。又如,GB理论时期的词组结构X-bar理论中将补足语(Complement)定义为X的姐妹节点,X-bar的子女节点,而将附加语(Adjunct)定义为X-bar的姐妹节点,另一个扩展X-bar的子女节点。再如,一直在结构分析中都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成分c-统制(c-command)一概念被定义为:当每一个支配节点A的节点也支配节点B,且A与B不相互支配,则节点Ac-统制节点B。类似方式的定义明确、精准,没有歧义,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且便于检验、便于运用。基于这类概念的解释有理有据,深入本质。关键还在于对原子概念的定义明白无误,不允许因人而异的随意解读。客观、刚性,这些也都是科学研究中必备的核心元素。

蒙:非常感谢韩老师让我们对生成语言学有了新的认识,再次感谢您拨冗接受采访,祝您新年快乐!

韩:谢谢,衷心祝愿《社会科学家》杂志锐意创新,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