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学论文范文,教育管理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价值的挖掘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8-03-27
  • 阅读量1114次
  • 评分4
  • 75
  • 0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占一定比例的说明文,一般是介绍说明性的文字,教师很难引学生进入情境,而且,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稍不留心很容易上成科学课。语文味丢失,教学了无生趣,枯燥乏味成了通病,无法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本文试从聚焦语言,习得说明方法;梳理脉络,培养逻辑思维;关注细节,挖掘人文价值这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力求说明文教学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还原其语文本色。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聚焦语言;梳理脉络;关注细节


  一、引言


  科普说明文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知识性、科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它不但具有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还承载关注知识的语言现象、文本情趣,类似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与语文课渐行渐远,语文教学价值的缺失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那么如何挖掘这类教材的教学价值,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呢?本文试以人教版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为例,谈谈怎样挖掘这类教材的教学价值,研制合宜的教学内容。


  二、聚焦语言,习得说明方法


  古代哲学中有“无为而治”的思想。我想,我们的科普说明文教学也是否应该提倡“无为而教”——不讲或少讲说明方法的知识,而是引领学生饶有兴致地去阅读文本,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悟得”与“习得”。如以这句话教学为例: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一)反复朗读,朦胧地感受说明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读”是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打好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动情诵读、静心默读!


  上述文字,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来参观一下恐龙的庞大家族;再指名学生读,做到通顺、流利;接着师生合作读,师读冒号的前部分,学生齐读冒号的后部分,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标点感受到这是总分结构的段式,而且学生在读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加重了“则”和一些数字的读音,那说明学生已经朦胧感受到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二)品析词句,形象地习得说明方法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科普文时,应该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知语言的精妙,领悟用词的准确性。


  上述文字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后,我就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三个“则”字,这时又有学生说三个“则”就写了恐龙的三个方面,分别是行走方式、体型特点和性情。我就追问:为什么用上“则”?去掉行不行?学生就说用上“则”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恐龙的行走方式是不一样的,一种是四足行走的,一种是两足行走的。于是我就接下去说:“是呀,用上则字把两种行走方式更明显地进行了对比,也叫作比较,也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接着出示: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


  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男女生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受作比较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练习,巧妙地活用说明方法


  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再出示,请生模仿写。


  有些恐龙生活在海洋里,


  有些恐龙则____;


  有些恐龙喜欢单独生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有些恐龙则____;


  有些恐龙____,


  有些恐龙则____。


  这样,通过“拓展练习”创造性地转化课文语言,巧妙地让他们习得说明方法。尽管沒有在课堂上大谈说明方法,但是学生自觉运用了,这又何尝不是在教说明文呢?同时,及时运用这一说明方法来写一写看到的恐龙图片,语言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尝试和实践中感受到课文表达的魅力。


  三、梳理脉络,培养逻辑思维


  科普作品科学性强,层次清楚,过渡缜密,逻辑性强,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载体。


  (一)理文脉,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


  教材中的科普类作品,大都以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课文的逻辑结构。针对这一文本特点,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精妙,用词的准确,并通过填表格等形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概括文意的能力。如在教学课文第四段恐龙的演化过程时,我出示: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最终变成了(鸟类)。”


  这样,学生通过找相应的句子,并进行重点词的填写,对恐龙的演化过程就一目了然,也让学生感受到恐龙演化的漫长和变成鸟类的过程。


  (二)理关系,感悟语言的逻辑性


  科普类作品,逻辑性强,甚至句与句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要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把握课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语句之间逻辑关系,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出示: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我说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恐龙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老师已经把这句话打在屏幕上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打乱顺序的句子)学生看着屏幕开始读,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屏幕上的句子打错了,是句子顺序不对,乱了。(很多学生也开始议论)接下来,我就请学生把句子重新排列。在交流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呢?一生说课文中这样写,就从“行走方式、体型、性情”三个方面写,写出了恐龙演化成庞大的家族,这样写显得有条理。另一生说在写每一个方面时,都采用了对比的方法,非常清楚,表现出了恐龙家族的庞大,老师刚才的句子太乱了。于是,我趁机总结:课文中的句子围绕中心词,分几个方面写,每个方面又采用对比的写法,很有条理,让读者对恐龙家族的庞大又了清楚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句子吧。再出示文中正确的句子,师生对读,再次感受句子的表达顺序。


  本环节教师故意出示排列错误的句式,让学生发现错误,形成认知冲突。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排序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思考“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感受表达的规律和语言的逻辑性。


  四、关注细节,挖掘人文价值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我说的情是什么?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因此,语文老师当着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行。


  (一)激发情感,感受科学精神


  语文课堂,除了着力于语言,还应着意于精神,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熏陶。《飞向蓝天的恐龙》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创新之路充满艰辛,科学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畏艰难,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编者的独具匠心,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教学资源吗?


  我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时候,以这样一段话,引领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啊,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恐龙的一支最后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科学家在找到这一证据过程中有没让你感动的?”这个片段,实际是含蓄地告诉学生:读书,需要有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意识。如果我们真正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子,推动学生穿透内容,触及精神。通过不断的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要悟出言外之意。


  (二)创造趣味,获得科学知识


  课堂上,教师光有情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科普类说明文。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其独有的魅力。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兴趣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学生才有興趣,课堂才有活力。


  在讲到一些猎食性恐龙变成鸟类时,我说想不想做一只会飞的恐龙?大家现在就是一只只在变得恐龙,你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身体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可以加上你的感受来说。接着生自由准备。然后我说,可爱的恐龙,请谈谈你的变化。


  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都变成一只只恐龙结合书本的内容谈身体的变化,同学激动不已,不仅了解到恐龙身体变化的科学知识,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而且课堂上笑声阵阵。


  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成功教师把课教“活”了,所以课堂教学有实效。只要我们认真深入钻研文本,以学生为本,灵活安排课堂教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才会变得和那些记叙性的美文一样,充满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 

  [2]赵雪琴.有效把握,上好科普说明文[J].教育科研论坛,2009(5). 

  [3]肖新国.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设计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作者:林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