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民办高校通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以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为例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716次
  • 评分4
  • 34
  • 0

戴盛才

(三亚学院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落笔洞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进程中,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旅游和教育资源.对落笔洞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对其进行旅游产业化开发也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文献综述等方法,研究并弘扬落笔洞文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依托落笔洞文化开发民办高校的校本课程,实现民办大学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功能,从而形成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并推动学科建设.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纳入民办高校公共通识教育体系,作为选修课之一,采用理论讲授、探究式、讨论式、现场观摩等方法开展教学和实施课程评价.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01-03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校本课程开发对于民办高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具有特殊意义,它既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又是建设品牌学校的重要标志,同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1].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三亚学院地处落笔洞文化遗址所在地,该遗址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落笔洞有奇特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文化再创造.落笔洞文化既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也洋溢着现代文化气息.作为一种始源性文化,它有着漫长发展演变历史,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而作为坚定走现代大学制度之路、奇迹般发展的三亚学院,又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动态发展的落笔洞文化体系赋予了某种现代精神和当代意识.因此,开发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趋势及现状

1.1 海南及三亚对校本课程开发方兴未艾

海南的校本课程开发方兴未艾.言玉梅等撰写的《海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为海南本土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30%的学校开设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有的还编写成教材实施,但在课时、教师方面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已开发的校本课程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实施和管理不规范.儋州市那大中学开发的《苏东坡与儋州文化》、《儋州民间艺术和民俗学》等校本课程有一定影响力.

三亚基础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令人鼓舞.已在20多所课题实验学校开发出近30门校本课程,从课程设置上大致分为生命教育、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生活职业技能四大系列,如市实验中学的《激情岁月》、八一小学的《公共意识“三字经”》、第九小学的《快乐德育园》、市五中的《夏日里的微笑》、市一中的《美丽的三亚》、《布朗太太在三亚》、《三亚环保教育读本》、市二中的《三亚风情诗文诵读》等等.

1.2 关于落笔洞文化的研究

对于落笔洞文化的研究,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建立在考古学意义上的三亚落笔洞遗址发掘及对相关文化研究.如郝思德1997年1月发表在《南方文物》的《三亚落笔洞洞穴遗址文化初探》,1998年6月由南方出版社出版的《三亚落笔洞遗址》一书,详细记载了三亚落笔洞遗址的发掘过程,并对落笔洞遗址文化进行了分析和特征界定.

二是2000年至2009年,以旅游开发为背景对落笔洞的关注.2001年,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了对落笔洞文化的保护性开放和研究的新阶段.2005年4月三亚教育局教研室陈鹏程主编《三亚风情诗文诵读》,选择了落笔洞八首诗.2006年1月,时任三亚市博物馆馆长黄怀兴的《三亚史迹叙考》及《摩崖石刻》,是其研究包括落笔洞文化在内的三亚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2007年10月,三亚学院成立落笔洞文化研究所,由具有深厚考古学背景的复旦大学知名教授葛剑雄担任特聘所长,在机构上确保了对落笔洞文化研究的组织性、科学性和系统性.2009年1月,《海南日报》以“解读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密码”为题,对落笔洞摩崖石刻进行学者评说,该文认为,在三亚荔枝沟“落笔洞”内,那些宋元明清各代文人题写赞美落笔洞的摩崖石刻,显现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2009年8月,海南出版社出版了《三亚历史文化丛书》之《落笔洞》,对落笔洞文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三是2010年以后,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为契机,掀起一股包括对落笔洞文化在内的海南区域文化研究热潮,成果斐然.2010年,三亚学院批设校级重点课题《落笔洞研究》,开展对落笔洞文化的系列研究.2010年起,《三亚学院学报》开辟专栏“落笔洞研究”,发表了系列有关落笔洞文化研究的论文,如陈彦军的《落笔洞摩崖题刻探赜》、《论扩展落笔洞文化研究的范围》、《落笔峰下的文脉——从落笔洞诗壁到三亚学院》、《奇甸文明的发现之旅:落笔洞研究探微》,岳林海的《落笔洞文化简谈》.席晓丽的《三亚落笔洞传说初探》、《落笔洞与黎族三月三》也发表在不同刊物中.2011年12月,阎根齐、刘冬梅著的《海南社会发展史研究》有专章“落笔洞人”社会对落笔洞文化进行阐述.

1.3 关于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2005年4月三亚市二中校本课程《三亚风情诗文诵读》,由陈恩祥任主编,编辑了落笔洞专章,选择了关于落笔洞6篇文章和8首诗加以介绍,即落笔洞简介、落笔洞(黄怀兴)、“三亚人”(周德光)、云从龙与三亚落笔洞(徐日霖)、寻落笔洞(杜光华)、落笔山(孙令辉)、诗八首.书籍参照人教版的编写特点,每篇课文都备有阅读提示、点评和练习.该校本教材涉及落笔洞部分,只对有关落笔洞的诗文进行语文层面的收集和整理开发,可作为内涵丰富、外延深广的落笔洞文化一部分.

定义为“落笔洞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目前尚无人专题涉及.从教育学的课程与教学论角度出发,依托落笔洞文化来开发民办高校的校本课程,进而弘扬落笔洞文化,实现民办大学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功能,同时也为形成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和推动学科建设作出努力.

2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价值和目标

2.1 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在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过程中而出现的一种课程模式.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落笔洞文化在当下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宏伟进程中,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落笔洞文化既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也是一种现代的文化.作为一种始源性文化已经有着漫长发展演变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文化是课程的母体,课程的本质在于建构文化,课程是对文化在一定标准下选择的结果.落笔洞文化既是海南区域文化(有学者称之为“琼学”[2])的重要表征,同时也是三亚落笔洞区域多所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依托落笔洞文化来构设校本课程,既弘扬落笔洞文化,又实现大学传播文化和创造文化功能的需要.与此同时,作为民办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具有特殊意义,它既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又是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标志,同时还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2.2 课程开发的价值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首先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都具有的共性价值追求,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其次,落笔洞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丰富性特征的知识体系,组织和传播知识,是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第三,落笔洞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作为高校校本课程来开发,要强调课程的学理性,为创造知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空间,体现了研究的学术性价值.最后,本研究还具有实用性价值,通过研究,为类似的其他区域文化、乡土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甚至是地方课程开发提供参照和例证.

2.3 课程开发的目标

通过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2.3.1 促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落笔洞文化的多学科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运用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对落笔洞文化各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和综合,为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式学习提供资源和路径,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3.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在行使课程自主权的同时,提升解决从拟定目标、选择材料、组织安排课程到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遇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参加、合作和探究过程中,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2.3.3 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由学校的课程哲学、办学方向、学生的发展现实和发展需求、课程资源等决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挥民办高校课程优势,发掘校园及其周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凸显民办高校的独特风格.

2.3.4 形成系列研究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撰写落笔洞文化有关论文,在区域内形成资源共享;最终形成适宜民办高校公共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材.

3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及实施策略

3.1 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容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容,包括:

3.1.1 基础理论研究.基本包括以下研究问题:落笔洞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证分析;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国内其他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的做法和经验借鉴;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可行性分析;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措施.

3.1.2 校本课程内容开发与构建.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包括八讲内容:第一讲,落笔洞文化概述;第二讲,“落笔洞人”社会透视[3];第三讲,落笔洞古诗文赏析;第四讲,落笔洞摩崖石刻比较;第五讲,黎族民情民俗审视;第六讲,落笔洞历史人物评析;第七讲,落笔洞文化旅游开发;第八讲,落笔洞教育文化承继.

3.2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3.2.1 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等研究活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吸收、利用,努力发掘和建设落笔洞文化,为落笔洞区域的文化和旅游开发和建设,为繁荣三亚市历史文化研究,打造较为坚实的学术和文化基础.

3.2.2 实地考察法.深入落笔洞,对落笔洞内外自然环境和人文遗迹进行拍照、拓片、测量、记录相关文化载体和数据,开展实地取材活动.

3.2.3 调查访问法.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有目的谈话,以寻求落笔洞文化研究资料.一方面走进落笔洞周边黎族百姓家,有针对性的收集有关落笔洞散落民间传说、人物故事,收集有关落笔洞的黎族民情民俗.另一方面,通过电话、信访、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落笔洞文化相关研究者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在校内对各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开设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的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3.3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落笔洞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3.3.1 课程设计.(1)授课对象:三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学生.(2)课程类型:公共通识教育选修课.(3)教学材料:自编教材(可在成熟后正式出版).(4)学时学分:8学时,共1学分.

3.3.2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现场观摩等方法开展教学.

3.3.3 课程评价.(1)对学生评价:根据公选课要求,通过出勤记录、作业完成、活动参与次数、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并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作出最后等级评价.(2)对教师评价:学校评估院教授听课;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

——————————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梁钊华.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8):49-50.

〔2〕陆丹,黄守红.科学理解与传承发展地域文化——以琼学为例[N].人民日报,2013-4-25.

〔3〕阎根齐,刘冬梅.海南社会发展史研究(古代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