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

  • 投稿立凹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067次
  • 评分4
  • 12
  • 0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丽娟

[摘 要]在解读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内涵。在充分吸收通识教育理论和个性发展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了生活知能和个性发展概念,赋予职业能力更为丰富的内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职业能力;通识教育;生活知能;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98-03

一、 “职业能力”解读

“职”含有责任、担当之意。 “业”有行业、业务之意。职业,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言,对己谋生,以及对群服务。能力,一般与人的某些活动相联系,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显然,职业能力便是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是从职业的角度上探讨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能力。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类化,通过一定的迁移或整合后内化成能够完成相关任务的能力。赵志群则进一步将职业的角度扩展到了社会、个人生活,甚至更为广阔的范围,他认为职业能力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形式的热情和能力。当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的种类在不断的消失与产生,每一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从业规范,并有相应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的内涵也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到目前为止甚至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

二、离职学生“职业能力”内涵

职业能力作为一种职业教育理念沿于德国,其目的在于“当已有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退化、消隐时,从业者依靠自身内化的职业能力可以在变动的职业生涯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新的职业资格”。也就是说,要求从业者既能胜任当前的职业工作,未来也要能主动适应变化的职业或工作环境。这种模式已然成为我国高职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突出了未来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关注了人才发展的前瞻性,进一步适应了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姜大源认为“职业教育中所说的能力可分为能力结构和能力层次两部分”。能力结构是从横向层面上来讲的,能力层次是从纵向层面来讲的。从横向层面看,即能力机构,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从纵向层面看,即能力层次上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 (详见图1)

从基本职业能力层面来看,专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应有的技能及相关的知识,包括单项的和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知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从基本职业能力层面来看,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或者某种情境下所需的工作及学习方法,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掌握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强调思维模式的科学性,凸显思维方法的逻辑性和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从基本职业能力层面来看,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等有利于职业活动人际交往的行为能力,强调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规范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与纯粹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超出了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的纵向延伸,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具体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从关键能力层面上看.专业能力是具体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是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力,着眼于质量、安全、经济意识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给予合理化建议,实现过程的最优化,最终形成职业的适应性。从关键能力层面上看,方法能力是指各方面能力的相互交织。例如,分析与综合、全局与系统、整体与创新思维等相互作用,通过迁移、决策、评价等多种方式形成联想力或创造力。从关键能力层面上看,社会能力是指社会责任感,群体工作的参与意识和协调意识,以及在此过程中能承担的心理承受力等,它是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对职业能力结构的划分,虽然也着眼于未来职业的需要,但是它局限于以职业为中心,强调的仍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显然把学生当做职业的一种工具来培养和使用,较少关注到学生作为“人”的其他需要,没能从长远角度出发,忽略了未来社会对“人”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片面地理解“职业”,简单地从现行的职业和具体岗位出发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某一具体岗位的要求来安排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具体工作的技能。在社会高速发展、高职学生生源多元化的今天,未能与时俱进,不能很好地关注到现阶段学生生活和生存的需求问题,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动向,没有从职业的变化、学生的发展等方面来考虑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离职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的发展

从职业教育理论出发,职业能力横向层面上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显然,这种划分方法是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上的,更多体现的是以职业为中心,一味地顾及当前职业对学生具体技能的需要,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无法体现职业的发展性,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对未来生活和生存需要的追求。

例如,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和一定深度的学习能力去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全人”的教育,注重人的整体生成问题,应该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显然,上述几个方面并没能涉及到学生个体的社会生活层面,没能涉及到他们的个性发展,不能很好地实现“全人“教育。为此,我们试图突破这一理论瓶颈,借鉴通识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教育理论,阐述生活知能和个性发展对职业能力内涵的补充,从而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它的内涵。详见图2。

1.立足职业,关注生活知能。基本职业能力层面的生活知能是指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所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态度。它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应能力,在工作条件或环境变动时,能够快速进行迁移和运用;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自我甄别和防护。关键能力层面的生活知能是指高职学生所具有较高的审美观点和能力,它是在具有一定高度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的一种对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人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所具有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态度。例如,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生活过程中享受生活,追求较高的生活情趣,拥有较高的职业追求,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主张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如音乐、文学作品、绘画,培养他们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并创造美。

教育的本质在于人的发展,而职业教育局限于“职业人”的培养。除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外,还要培养高职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态度,进一步实现爱岗,敬业甚至乐业的目标。正如梁启超所言,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所谓敬,便是但凡做一事,便忠于一事,集中所有精力到这事上,心无旁骛,而非“坐这山,望那山”的心猿意马。所谓乐,便是深入感受其做事过程之美,因竞胜而得快感,省却无限闲烦闷。但凡敬业,乐业者,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道理浅显易懂。

职业作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自我价值体现,已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信息化社会导致个人长期固守于某个职业岗位的可能性变小,加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和社会压力倍增,往往容易导致其倦怠性,普遍缺乏一种对职业的坚持。为了寻求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立足职业,关注生活知能,从自己职业生涯中领略出些许趣味,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职业已然不是养家糊口的行当,也不再是生活的全部,一味拼命工作而忽略生活点滴的人,无法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正如孔子所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才是职业人最好的走向。

2.提升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能力是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心理潜能是实际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实际操作能力是心理潜能的展现。基本职业能力层面的个性发展是指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所应具备的具有承受各种社会因素变化的基本心理素质,包括豁达开朗的心境、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情绪控制力、适应变化和应对逆境的能力,面对社会诱惑和压力,不会无所适从。关键能力层面的个性发展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如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敏捷的逻辑思维、丰富的联想能力,善于分析和处理问题,具备创业者及企业家的创新和挑战精神。

教育的最大公平在于承认差异。作为为适应学生智力差异及兴趣爱好不同而设置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是让所有学生各得其所,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教育。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这种相区别的规定性,蕴育着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力源泉。正如尼采所言,创新同个性密切相关,缺乏个性的人是没有创新精神的,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共性,也要关注个性发展,在自身获得发展的同时,又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自己独特生命的个体,给予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利于他们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例如,借鉴通识教育的方式,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出发,多方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和素养。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依赖于个性的自我释放和充分发展,反过来说,人的个性也是在这样的创新过程中得以张扬和完善的。高职教育要从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智力的发展性、个性的多元化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以“人”本,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其生存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为了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品味和创新意识,完成从“职业人”向“全面人”的转换,显然要借鉴通识教育和个性发展理论,全新审视或深层次地研究职业能力内涵,使结合后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能够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方面,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去深刻理解培养人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把通识教育的知识结构和人文情怀有效地融入到职业能力培养中,使得个人的知识变得完整、连续和系统。知识是创造的起点,一旦知识面宽广,知识结构合理,创造活动的发生便会加倍频繁。正如彭振宇所言,高职培养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通识教育必须纳入其中,这是教育、社会以及个人长远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从个性发展理论的角度理解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立足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挖掘个体潜在的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释放更多的内在潜能。

显然,没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创新便不可能发生。我们应该跳出培养“职业人”的圈子,在突出关注适应能力、转岗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作为社会“人”的本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关注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传授生存乃至生活之道以培养他们全面发展。

(编辑: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