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职业技术教育论文范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物流专业与物流园区联动的职教模式探索

  • 投稿洪嘉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1222次
  • 评分4
  • 58
  • 0

石纳芳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需要全方位探索更好的方式将物流学生输送给本区域企业。本文旨在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浙江省高职物流专业与物流园区联动的职教模式,通过“院—园”联动促进学生实习与学生就业衔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物流园区;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45-04

浙江省物流园区的特点及对人才的要求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平台,是各类企业物流运作集聚的场所,是物流业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各级政府推进物流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浙江省的物流园区建设在全国领先。

(一)物流园区总体规模大,人才吸纳能力强

浙江省的集群经济促使物流业集群发展,而物流园区就是物流业集群运作的平台。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物流园区数量达到51个,位居全国第二,其中,10万平方米(15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21个,位居全国第一;2010年又加快建设28个物流园区;2011年推进7个物流园区、启动3个物流园区建设,完成2个物流园区前期准备;2012年重点扶持12个物流园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物流园区20个,到2020年,全省共规划形成22大物流园区。最近几年,浙江“大物流”建设将重点抓好物流园区建设。在空间布局上,环杭州湾、宁波—舟山、温州—台州、金华—义乌四大综合交通枢纽,利用其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优势,已成为承载全省物流需求的集聚中心,物流的布局体现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布局,此布局涵盖了学生生源和就业分布。物流园区功能综合、企业性质多样,涵盖了高职教育中物流岗位群的主流,企业数量多,人才吸纳能力非常强。

(二)物流园区与块状经济联动发展,吸引就业

浙江省块状经济明显,从其发展规模和趋势来看,分布于全省,但主要集中于宁波、绍兴和温州等地,约占全省“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的65.9%。浙江省有三大产业积聚区:环杭州湾地区、温台沿海地区、金衢丽地区,产业地理集聚派生出对物流产业空间集聚的要求,“块状经济”逐步向工业园区和制造业基地集中。相应地,物流节点也呈现集中化发展,逐步向物流园区集中,形成较强的集聚效益。块状经济造就了物流业就业和创业的平台,吸引人才的集中化,形成较强的人才集聚效应。

(三)物流园区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吸引就业

浙江是个市场大省,全国性大型专业市场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均有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园区为其服务,形成了“专业市场+物流市场”的商贸、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物流市场带动专业市场发展,以专业市场反哺物流市场,商贸物流发达,吸引众多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已由以前的“2+1”细化为“2+0.5+0.5”,即第三年的实习期分为两段: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顶岗实习承上启下,指导就业实习,两者成为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合作企业数量少,性质单一,就业吸纳能力弱

高职物流专业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校企合作中,相对于学生人数而言合作企业数量少,性质单一,岗位面狭窄,不能覆盖专业岗位群,缺乏对“岗位群”概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未能充分考虑到毕业生未来发展要不断更换岗位的可能性,限制了学生对职业人就业岗位的认知甚至将来的就业选择,让学生看到的仅仅是专业领域的冰山一角。这样的合作,使得学生的职业认知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让学生看不到专业的未来,一就业就转行,更无法满足顶岗实习与就业实习的需要。这样的实训企业在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方面几乎无法发挥实际作用,最终校企合作流于表面。而选择一个物流园区等于选择一批物流企业,行业覆盖面和岗位覆盖面宽,就业吸纳能力强。

(二)选择的实训企业性质不符合学生的就业意愿

很多学校对物流校外实训企业的选择带有较强的盲目性。校外实训企业的选择应能代表物流的主导方向,代表学校培养的方向,代表学生就业的需求方向,应做到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较好地吻合。经考察,往届学生的实际就业方向与校外实训企业性质有许多偏差。如有些学校选择清一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实训基地,而学生更多选择的是第一方物流。这种盲目选择的实训企业无法发挥指导学生就业的作用。校企合作的企业选择出现偏差的同时,许多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实习企业和岗位选择的引导也非常有限,甚至是空白。这也是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非常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学生不是对本行业没有兴趣,而是缺乏引导以致转行的。

(三)选择的实训企业地理分布不符合学生的就业意愿

目前,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实习所选企业的地理分布和校外实训企业的地理分布吻合度极低,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管理方便,校外实训企业选择在学校附近,而顶岗实习及就业实习时学生是分布在全省各地区,真正进入校外实训企业顶岗的学生很少,能够就业的学生数量更少,大多数学生主动选择回流生源地自己解决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问题,其中也存在一部分学生自己无力解决,导致学校完全失控,更无法引导。

(四)所选择的企业分散、就业吸纳力不够

据调研,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选择的企业仅能满足参观式、认识型实习,实训企业数量少、地理位置分散。物流业已经过了粗放式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以前的大批量,单个的企业就业吸纳力弱,不具备实现全部学生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实习的功能,学生不得不分散选择实习企业,学校无法监控学生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且管理成本高。

(五)学生的发展机会和学校的管理规模效应相矛盾

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的发展机会和学校管理规模相矛盾的问题。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在企业的发展机会,却降低了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的规模效应;学校最好寻找更多的校企合作企业,但地理分布的分散却失去了管理规模效应。另一方面,顾及到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的规模效应,却限制了学生在企业的发展机会,批量安排学生到一家公司进行实习,虽然管理规模效应提高了,但批量进入公司顶岗的学生不得不在公司竞争有限的发展岗位,并且容易互相干扰,难以做好同学到同事(甚至是上下级)角色的转换,对于学生的发展无疑是人为地制造了障碍。学校所期望的是把学生分散在众多企业中,这样,学生在公司里有较多的发展机会。但是,这多家公司在地理位置上要相对集中,便于学校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批量管理。

浙江省高职物流专业与

物流园区联动职教模式的实施

(一)根据地区经济选择物流园区

结合块状经济选择物流园区 浙江省的高职学生绝大多数在本省就业,同样也是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所以,在园区选择时应紧密结合浙江省的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重点选择典型块状经济中的物流园区。浙江省2009年块状经济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有7个:萧山纺织、绍兴纺织、镇海石化和新材料、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慈溪家电制造、萧山汽配。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块状经济总规模排在前5位的是宁波、杭州、绍兴、温州、台州,以上5市块状经济总量规模占全省的71%。这些块状经济对应的重点物流园区有:宁波的慈溪、庄桥、石砌、江东、宁海、空港等物流园区,杭州的传化物流基地、下沙综合物流园区、普洛斯物流园区、康桥物流园区,绍兴中国轻纺城现代物流基地,温州瑞安江南物流园区,台州物流园区。在选择物流园区时需重点考虑这些服务于重点块状经济的物流园区,物流服务于块状经济,块状经济又反哺物流发展,这样的物流园区发展快,功能综合,人才吸纳能力强。

结合专业市场选择物流园区 浙江省是个市场大省,全省有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专业市场22个,全国性大型的专业市场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海宁中国皮革城、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余姚中国塑料城、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中国颐高数码连锁集团、杭州浙江汽配城等,目前逐渐形成了“专业市场+物流市场”的商贸、物流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物流是专业市场功能的重要延伸,大多的专业市场都有了自己配套的物流园区或增加了物流功能。这种类型的物流园区有非常庞大的经济实体支撑,人才需求旺盛,发展稳定,易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甚至会与许多学生家族中的实体企业相关联,易于学生做好家族企业的接班人。这类物流园区在“院—园”联动中能够发挥较好的就业作用。

生源集中地选择物流园区 浙江省大学生就业有非常明显的“回流”生源地的现象,尤其是高职院校,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在回流生源集中地选择代表型的物流园区,选择学生最终就业所在地的物流园区,可以使学生将实习单位直接转化为就业单位,做到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真正“零距离”衔接,将就业工作做到家,让家长、学生安心。

(二)根据培养目标选择企业

选择了物流园区,意味着与园区中的企业都有了合作的机会,但物流园区中企业众多,从学校的管理和影响力角度需要对园区中的企业进行选择,园区中的企业属于物流中的细分行业,可以把他们进行分类,在与学校职业人培养目标吻合的每一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3家企业作为重点来培养关系和维护关系。这样,一可以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二可以通过与这些企业的紧密合作提高学校在园区和当地社会中的影响力。

(三)沟通渠道构建

建立政府(主要指物流园区管委会)、物流园区中的企业、高职院校一体化沟通渠道和机制,沟通实施方案需要有良好的组织、人员、机制等保障,积极探索合作新方式,随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物流园区与职业院校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园区管委会在沟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统筹协调,积极出台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为企业和院校协商、沟通创造条件。许多新规划的物流园区,如嘉兴物流园区,出于企业和院校双需与双赢的目的,园区功能设计上已包括了“物流教育实训基地项目”,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学生技能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企业要积极接纳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学生实习,并提供便利的条件;院校要有稳定的人员保障和体制保障做好合作关系的经营和维护。目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差。校方需深入调研企业的各种需求并给予满足,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相对而言,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在挂职深入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岗位作业标准的基础上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选,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积极主动反哺企业;另一方面,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开展各种互动项目。园—企—院三方共建稳定的物流专业建设委员会,为校企沟通及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四)联动关系的经营与维护

健全的运作机制是联动关系得以良好经营和维护的前提。由物流园区管委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促使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提供政策和财政扶持。院校优化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在管委会的支持与主导下,校企双方建立完善的运作机制。学校需要建立上下贯通的多层次的合作组织体系,最高一层建立院级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建设委员会用于校企合作关系的开辟和制度的建立,相关内容可以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及专业教师提出建议;中间一层为分院或系部的校企合作具体实施部门,由实践指导教师、挂职锻炼教师构成,具体对合作关系进行运营及专业指导,是组织的轴心;基层为园区中的学生组织,对实习学生进行基层管理,包括基本情况反馈、信息传达等,是组织的纽带。三个层次职责明确,有机合作,形成一个完善的运作系统。在合作中还要积极发挥往届毕业生的作用,为学校的专业建设提出建议。

“院—园”联动培养模式的实效

(一)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顶岗实习与就业实习占高职院校30%的教育时间。学生通过这两阶段的实习后走向就业,实习阶段的管理直接关乎学生最终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院—园”联动培养模式通过园区的选择、园区中企业的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等方面探索物流专业深度的工学结合模式,在物流园区中实习的学生看到的企业多,涉及的岗位多,使学生在实习中明确就业方向,最终真正将实习转化为就业。

(二)加强与学生就业地理区位上的衔接——物流园区的选择

“院—园”联动模式中,合理地选择和布局物流园区,在选择物流园区方面,要考虑物流园区的定位、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浙江省高职学生在实习、就业方面有“哪里来哪里去”的倾向,所以要做好生源分析,兼顾浙江省物流园区的分布和生源情况,合理选择物流园区,加强与学生就业地理区位上的衔接。

(三)加强与就业岗位的衔接——企业的选择

在对物流园区做出选择之后再进行有代表性企业的选择。同一个物流园区内每一类企业可以联系几家,兼顾不同的类别,涵盖物流专业核心岗位群,满足学生不同的实习和就业需要。对在校物流专业学生期望的就业企业和就业岗位进行前期摸底,并对往届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企业的性质和岗位进行调研,做好物流园区中重点合作企业的选择,加强与就业岗位的衔接,并且通过重点合作企业打响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

(四)兼顾学生就业和企业职业培训,达到双赢

在物流园区内的企业数量多,类型多,覆盖的物流专业岗位群全面,人才吸纳能力强。一个物流园区就能满足大量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对企业员工进行各类职业培训,为物流园区提供社会服务。园区内企业众多,具有一定的规模,便于组织培训,让院校成为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

(五)落实实习管理,控制实习效果

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一直是职业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管理难,评价难。院—园联动实施后,学校做好物流园区的调查及生源分析,合理选择与学校合作的物流园区,通过校、企、政合作,学校按地区、按专业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分区,集中委派专人管理,减少管理难度,进行实习控制,保证实习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陈皞.新形势下的浙江省物流园区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6):27-28

[2]欧阳恩剑.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工学结合校区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2010(8):33-40.

[3]石纳芳.民办高职“五位一体”物流实训基地体系构建探讨[J].物流科技,2010(11).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年鉴2010[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5]吕华芹,等.“园区经济”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2007(12):41-43.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