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国学教育论文范文,国学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关于中国酒文化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6
  • 阅读量471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人们日常的交际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及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不单单是一种饮品,其文化也与人们的精神世界相互交融。酒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酒文化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由此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饮酒习俗,至今还有很多酒俗保留了下来。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中国酒习俗;中西饮酒礼仪


  作者简介:闫宇欣(1993-),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市人,东北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


  一、中国酒的起源


  在距离今天七千多年的“神农时代”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并掌握了如何种植用来酿酒的原料,并有相关史料记载了五谷造酒。然而中国酒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多种角度,并不统一。但最广为流传并众所周知的关于造酒的传说就属杜康造酒和仪狄造酒了,并有史料曾经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之仪狄,一曰杜康”《酒浩》。


  1.1仪狄造酒


  据相关先秦典籍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掌管造酒的一名女性官员,她被称为是中国最早酿造酒的人。汉《战国策·魏策》曾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大致意思是夏禹命令仪狄去酿酒,仪狄酿造出甜美的酒之后就进献给夏禹,夏禹饮后非常喜欢觉得味道很好,但又后世会有人因贪图饮酒而招致丧家亡国的灾祸。从此疏远了仪狄,还下令禁止这种酒的进一步推广生产,史称“绝旨酒”。


  还有文献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说的是从三皇五帝的时候开始造酒的方法开始广为流传,并且多种多样,仪狄将这些方法归纳总结流传百代。


  1.2杜康造酒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有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林酒”。“醪”,是“醪糟”它是由糯米经过发酵后而形成的。味道微甜,性质温软,江浙一带较多。现在的很多家庭里,仍然有自制醪糟。醪糟洁白且细腻,稠状的糟糊可以当做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和酒很相似。“林”,是高粱的别称。杜康作林酒,指的是杜康以高粱为原料造酒。因此后人判断,仪狄可能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是高粱酒创始人。


  二、中国传统饮酒习俗


  2.1节日


  1.除夕


  除夕在中国是最为重视的节日,一年中最丰盛的酒席就是年夜饭,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地方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过了除夕就是春节,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家每户开始走亲访友,如果有客人上门,主人就会将早已经准备好菜肴和下酒菜摆满桌子,倒上好酒,一起庆贺新春,寓意吉祥、安康。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天、地、水三官的生日。在过去人们都会用五畜、水果、糕点还有酒一起上供祭献。祭礼之后并且撤供完毕,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开怀畅饮,来祝贺新春佳节的结束。到了晚上就一起去赏花灯观灯、猜字谜、看烟火、吃元宵。


  3.中和节


  農历二月初一,人们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今年风调雨顺能够丰收。还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传说引用此酒可以治疗耳疾,所以又被人们称为“治聋酒”。宋代李在曾写诗:“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


  4.清明节


  从春秋时期晋国开始,人们通常会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为一个节日,而且有踏青、扫墓的风俗。在清明节期间饮酒是不受限制的,并且有两种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因为在寒食节期间,不可以生火吃热的食物,只可吃凉的食物,饮酒可以适当增加体内热量;第二个原因是用酒来舒缓、麻木人们哀悼亲人的悲伤的情绪。


  5.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有饮用雄黄酒和菖蒲酒来辟邪和解毒的风俗。其中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饮用菖蒲酒了。然而还有一些人饮蟾蜍酒和夜合欢花酒,来壮阳增寿,镇静安眠。


  6.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对于赏月饮酒都是人们一定要做的。到了清代便有了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节饮酒的诗词在文献中的反映较多,我国诗人李白就是一爱酒之人更有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不乏众多经典佳句,如唐代诗人王维曾发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更有登高饮酒,插茱萸的风俗习惯。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也记载了,常饮菊花酒可以治疗头痛,并且耳清目明的延年益寿的好处。


  2.2婚礼


  在中国人的婚嫁庆典上,酒是婚俗中很重要的点缀品,甚至在很多民族的婚嫁中,从头到尾都有酒的参与。在婚礼当中酒有喜庆和约定盟誓的意义和功能。


  订婚、喝喜酒是结婚的开始,置办喜酒就是办婚事,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就在中国人的婚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更有在女儿出生时就酿好一坛酒置于地下,待女儿出嫁是再开坛饮用的习俗。


  2.3祭祀


  春节祭、荐新祭、清明祭是三大传统的祭祀活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都和酒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酒在祭祀中也代表着最为美好的东西。在祭祀活动中,酒要先进献给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在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当中,都要为死去的祖先留着席位,并为其置放酒菜,并示意让祖先饮酒,来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待仪式完毕后,一家人才可进食,饮酒。


  三、中西酒文化比较


  3.1酒的种类


  中国丰富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生长。因此,中国人多用粮食酿酒。中国本土的酒主要分为两种:白酒和黄酒。从酿造工艺角度看白酒属于蒸馏酒,而黄酒属于发酵酒。几乎各种粮食都可以用于酒的酿造。


  西方文明的诞生地希腊地处巴尔干半岛,其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更利于葡萄的种植,所以西方的酒主要是果酒,尤以葡萄酒为典型代表。并以法国的葡萄酒闻名于世。啤酒也是西方国家一种创造,公元前3000年由日耳曼人及凯尔特人部落带到整个欧洲,直至20世纪初,啤酒才开始传入中国。


  3.2酒器


  中国古代,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酒器。上层阶级的酒器称为“尊”,是一种敞口,高颈,圈足,饰有动物图案的盛酒器皿,而下层社会一般就使用土陶碗喝酒。到了现代社会中,酒器不再根据等级划分。


  西方的酒器的不同主要是根据酒的种类来划分的。红葡萄酒杯杯底部宽肚上面窄口,窄口是为了使酒的香气聚集在杯口,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闻酒香和果香,宽肚是为了让红酒充分和空气接触。白葡萄酒杯杯底部有握柄,上身较红酒杯修长,弧度较大,但整体高度比红酒杯矮。香槟杯为郁金香型,杯身直且瘦长,高脚杯。啤酒杯一般使用玻璃材质,因啤酒都是冷藏后饮用,饮酒者的手不应触及杯身,以免影响酒的品味,所以啤酒杯有的有高脚。因啤酒酒精度数低,所以饮用量大,杯身的容积大。啤酒杯亦有平脚杯,但平脚杯一般有把手。


  3.3饮酒礼仪


  中国饮酒体现的是对饮酒人的尊重,是维系亲情,友情,建立人脉的一种交际手段。中国的酒文化受到中国尊卑的传统伦理文化影响,敬酒时分主次顺序。正式场合普遍饮用的是白酒,敬酒时要等主人先开始敬酒,主人敬酒完毕,其他客人才能敬酒。敬酒的对象从最尊贵的客人开始,敬酒人一定要满杯,杯沿要低于客人的杯沿,表示谦虚和敬意。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要主动敬酒。相同辈分的要互相劝酒,并通过划拳等活动助兴来使喝酒的气氛更加浓烈。中国人在敬酒时,通常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会越高兴,说明了客人看得起自己,然而客人如果不喝酒,主人自己就会感到没有面子。


  西方社会饮用葡萄酒体现的是对酒的尊重,不会通过饮酒来建立人际交往关系。饮葡萄酒前期的品鉴也很考究。葡萄酒不会斟满,以便在饮酒前晃动酒杯,用眼观其色,用鼻子闻酒的香味,再用舌头品酒的味道,最后用耳听碰杯的清脆声音,通过各种感官享受美酒。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各种对应的酒具产生。西方国家强调民主和自由,从不干涉和强迫别人,所以他们饮酒不会相互敬酒,劝酒。无论喝酒的对象时谁,喝酒与否,喝的多少,全由自己决定,不需要客气和客套,所以,一般很难得看到喝醉酒失礼于人前的场面。


  结论:


  在中国各个民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交活动中,酒和民风民俗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酒是情感的寄托,以酒抒情,借酒抒意,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中国把酒当成一种交际的工具,更注重饮酒后的人际作用,这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相统一。而西方社会崇尚自由,酒只是一种艺术品,人们更享受饮酒的欢愉。了解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加深对这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的交流。


  作者:闫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