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校长管理论文范文,校长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考量学校新文化的主要标尺(下)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76次
  • 评分4
  • 13
  • 0

王红顺

五、学校文化的行动

学校新文化行动致力于在学校范围内从文化层面构建的具有转型意义、重塑教育生产关系、解放教育生产力的一种新秩序。它所追求的理想教育是一让教育和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一种让孩子快乐、教师幸福的生活。

1.学校新文化行动的推行方式

学校新文化行动将从学校诊断开始,通过诊断梳理优势,发现问题,可以从问题人手,也可以从优势切入,优势需要放大,问题需要矫正。

我们将发现并团结一批样本学校,研究样本学校的文化价值,解读其核心密码。然后,以样本学校为核心进行经验推广。

行动是我们的最高纲领。所有的理念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得以验证,我们坚信行动永远大于理念。

2.学校新文化的行动原则

对学校实施教育思想领导,在起始阶段需要相关的制度、规范、规则:在进行中也需要方法、措施等。但从根本上讲,需要的是校长的影响力和智慧。在此强调七个原则。

原则1:必须确立学校的基本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和教育信念。并且有将其转化为办学思想、理念的能力。

原则2:必须能够将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转化为与学校全体教师“共享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和信念、共同的愿景”。

原则3:要给予其他学校领导以及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探索、改革、创新的充分而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以使他们能建构起自己的教育思想,做出自己的教育。

原则4:要善于经营“让学习产生兴趣、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研究融人工作、让思想伴随人生”的文化氛围。

原则5:要彻底避免“管理主义”,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让“科学精神”统帅校园,尽可能使教师成为校长的“追随者”。

原则6:切忌“齐步走”“统一行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思维习惯。校长要擅长“个别工作”“具体指导”,在教师中培养起“思想领袖”“学习榜样”“改革创新的先锋”。

原则7:要有耐心,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因为“文化建设”急不得,没有“速成法”,必须慢慢来。

七、学校的文化生活

教师精神、行动的解放。从教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教材的奴隶变成教材的主人,做到驾驭教材;从教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捆住手脚到放开手脚;从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一心听从到自立主见;从教学习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由思维的禁锢变成思维的活跃。

教师管理的人性化回归。回归生命、关注生命,从“工作体”向“生命体”回归,就是把谋求教师的全面自由发展当作教师管理的终极目标,全力营造和谐的教师管理文化(感激、赞赏、公平、引领),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提供能源,让更多的教师找到自信和价值,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意味着对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生命体的肯定,意味着将管理思考的视野从教师工作领域转到生命领域,将教师的发展目标由工作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

学生评价理念的统整。学生评价应突出五个方面:一是看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感是否提高了;二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三是看学生是否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及自我调适;四是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生存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五是看学生潜能是否得到较好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文化关怀。学校要多从教师的成长、幸福感、安全感、成就感等角度去构建校本教研文化体系。从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需要层次的角度去考虑校本教研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构建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

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体验到了“享受教育、享受生活”的快乐。

营造教师成功的教育生态。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增加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含量;尊重教师的发展权,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成长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增加教育教学工作快乐的含量;提高教师工作环境质量,提高教师生活环境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增加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文含量。

教师要坦然应对职业生存方式的变化。一是从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转向创型新人才的催生者;二是从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转向教育理论的建构者;三是从工作的奉献者转向生命价值的追求者;四是从个体发展转向团队合作成长。

教师把研究儿童作为了自己的“第一专业”。教师已认识到具备“爱的能力与研究儿童的专业能力”是那么重要!儿童研究与教学不是“两张皮”,而是“一张皮”,是一回事。儿童研究不仅仅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教学过程。教学与儿童研究融为一体,就要把儿童研究置于更高的层位去认识。教师要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自由者、游戏者、探索者;回到儿童的最伟大之处——可能性;回到儿童的生活的世界去——现实世界、理想世·界、虚拟化世界;回到儿童的心理去——儿童的心理状况及特征。洞察儿童,研究儿童,发现儿童,教师就能由心中有书上升到目中有人的境界。

教师获得蚕化蝶般的痛苦蜕变与新生。在理念建构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与教育追求;在自主发展中形成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式;在经典阅读中形成自己的教育对话方式;在理论探索中形成自己的教育存在方式;在反思提升中形成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在专业日记的写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表达方式。

七、学校的文化价值

对衡量实施高效课堂是否成功的标准达成了共识。1.看我们的教育追求是不是体现了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宗旨,也就是说,是不是在为幸福的人生奠基,是不是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建设者。2.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学习是不是积极主动,学习过程是不是充满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是不是乐于思考和勤于自主探究。3.看师生关系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是不是变得平等和谐融洽了。4.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不是真正体现了人类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是不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5.看是否真正形成了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和创造了优良的学校文化,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

总之,看学生和教师是不是在这次改革中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看学生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主动的发展,更多展示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更健康活泼快乐的生活;看教师是不是有更强的专业精神,是不是有了更高的工作热情和充满了职业的成就感。

对学生智力进行“掠夺性开采”得到了遏制,学校追求的是“绿色升学率”。所谓“绿色升学率”,就是在合理保护和提高学生、教师、社会的健康储备和生命活力的前提下所实现的升学率。换言之就是有利于保护和增进个人、教育系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升学率。教育必须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在将学生培养成人、教育成才的同时,科学地使用教师、学生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并努力增进其存量,确保源远流长、永续发展。

校园人气指数不断攀升,学生校园生活质量满意度不断提高,学校成了学生幸福的家园、精神的殿堂。

校园生活质量成为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学生校园生活质量主要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成就感。身心愉悦意味着心灵的舒展,没有疲惫感也没有压抑感,以及身体上的放松和舒适;内心充实意味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没有空虚感和无聊感,有日渐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系统和深刻的认识;成就感意味着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成长的快慰,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评价。

学校已经意识到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是师生的精神生活,影响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性活动的吸引力、近景和远景生活目标的清晰度与感召力。

营造促使学生成功的教育生态,以学校的每一天,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采取的措施有:提升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提升学生学业活动兴趣水平和参与程度;提升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重塑课堂文化、教室文化。

八、学校的文化影响

学校文化变革已经影响教育文化、社会文化的走向,其引领、辐射社会作用日渐凸显。

任何变革都意味着关系的重新再调整;任何改革都意味着机会的重新再分配。拆掉教室讲台,还课堂主权于学生,完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推倒学校围墙,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完成教育从孤岛向社会和生活的对接与融合。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学生要经历游戏社会、规则社会、模拟社会、真实社会四个阶段。实施高效课堂的学校就是一个真正的微缩版的社会,它具备社会的一切结构与功能。行政长官可以竞选产生;法规及重大决策要实行全民公投;校园里应该有自己的公安局、法院、检察院,要有民事仲裁法庭等;要有民间社团、协会等非官方自治组织……学生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会了过民主的生活。借助学校这个社会场“培养未来的公民而不是培养顺民、暴民”便成为可能。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应该是学生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和精神成长的地方;教室不仅是一个物质性的空间,更应该是一方充满多元、多彩、多味、多姿、多力、多能的复合生态磁场。如课堂安全意识渗透就具有社会意义:心理安全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人格安全是公民素质健全的基础;话语安全是民主社会的象征。

可见,课改表面上是改课、改方法,而实质上是改观念,是重新建构和修复每一个人的内在关系,是国家实现民主、富强、文明的希望所在。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宜阳三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