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医药学论文范文,医药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观察

  • 投稿赵勇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37次
  • 评分4
  • 80
  • 0

何雪飞1 苏雪松2

1.沈阳市东陵区(浑南新区)白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167;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沈阳 11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效果及护理经验。 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将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高达90.0%,其中基本治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2.5%,其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泡足治疗能有效改善皮肤发凉、灼痛感、麻木感等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0级糖尿病足;中药护理;足浴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53-02

糖尿病足是长期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具有高致死、高致残率,病变较重[1]的患者常失去身体的灵活度和自理能力,严重困扰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同时由于病变累及较为广泛,常导致患者患者的工作能力降低或是丧失,所以给患者和家庭都造成了经济和身体负担。但是目前临床上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低[2],中药泡足护理在近年来糖尿病足治疗上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为了探讨0级糖尿病足的中药护理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中药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在5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9.6)岁,患者的病龄为1.5~8年之间,平均病龄为(2.5±1.2)年。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超声检查下16例有轻度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67例下肢神经传导速度降低。

1.2 临床症状

患者的足部皮肤完整,但是趾端有病变,表现为颜色变成紫褐色、供血不足、有麻木感、皮肤发凉、触觉消失。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用药护理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泡足护理,基本方:黄氏50 g,红花40 g,当归40 g,透骨草30 g,鸡血藤30 g;海风藤30 g,伸筋草30 g,大枣30 g,茯苓30 g,生姜30 g,甘草30 g,白术20 g,干姜20 g,桂枝15 g,制附子12 g,北杏仁12 g,红参10 g,吴茱萸10 g。加水3 000 mL,浸泡0.5 h后煎至2 000 mL,重复煎1次,隔渣,取药汁放入木盆,温度降低为40 ℃左右浸泡双足[3],浸泡2次/d,25~30 min/次,持续3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浸泡热水2次/d[4],不加中药,观察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4 临床疗效观察

①痊愈:患者趾端疼痛、麻木感消失,皮肤温度、肤色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趾端疼痛、麻木感有改善,皮肤温度、肤色明显改善;③有效:患者趾端疼痛、麻木感有所好转,皮肤温度、肤色有改善;④无效:患者趾端疼痛、麻木感、发凉症状无变化,皮肤肤色仍为紫褐色。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效果更为明显,有效率高达9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收缩压等指标改善明显,总胆固醇、体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中药护理的临床价值

0级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状态,若不给于足够重视,会引发诸多危险因素,如足畸形[5]、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视力减退、有足溃疡史、缺乏糖尿病预防知识、合并肾脏病变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原因主要有感染、神经病变等,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理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足部毛细血管基底膜变厚[6],导致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增加了血液粘稠度,阻塞了中小动脉内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趾端组织器官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神经病变,最终导致坏疽。而中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为阴虚为本、阴虚及阳、气滞血瘀、不通则痛[7],采用中药泡足护理患足,足部皮肤受到热能作用,血管充分扩张,增加了足部的血流量,形成抗血栓,改善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抑制了糖尿病足的进一步恶化。该研究对90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中药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治疗后基本治愈率达到22.0%,显效率为38.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7.5%,显效率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足中药足浴改善患者足部的皮肤,缓解了麻木感、刺痛感和发凉症状,提高了足部趾端触觉灵敏性,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较大改善,中药足浴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防止了糖尿病足的进一步恶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2 中药护理的其他注意事项

患者在进行中药护理时,医生给予其他必要的配套护理措施,如①饮食指导,0级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低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豆类,按照少量多餐原则饮食[8]。②心理护理,在指导患者足浴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为他详细介绍中药足浴的方法和作用,提醒患者不可以在饭后立即足浴,避免消化不良,使患者了解基本常识,增强治疗的配合度。③患者应注意足部保暖,秋冬季节足浴完必须用软毛巾擦干双足,同时按压太冲、地机、太溪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浸泡温度控制在40 ℃左右,若水温降低可增加开水,保证水位超过踝关节12 cm[9],浸泡时可适当活动趾关节,促进药物吸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自己的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变化、是否有水泡、裂口、鸡眼和损伤,趾间有无感染,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足浴后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袜,冬天禁止使用热水袋,避免烫伤发生,夏天禁止赤脚,防止感染真菌、并发溃疡、损伤足部皮肤;修剪脚趾甲必须在泡软之后再修剪,保持指甲边缘光滑,以免刮破皮肤[10]。

综上所述,0级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中药泡足治疗能有效改善皮肤发凉、灼痛感、麻木感等症状,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痛苦少,无副作用,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10:1055.

[2] 林兰.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81-82,85.

[3] 林明欣,樊毓运,韩蕊,等.朱章志运用温阳三法论治糖尿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9):788-789.

[4] 郭建平.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 85 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0(1):74-75.

[5] 钱荣立,项坤三,谌贻璞,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72-73.

[6] 吕蕾,尹翠梅,郭俊杰,等.脚康洗方浸泡治疗糖尿病足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2(10):54-55.

[7] 亓鲁光,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39(10):741-743.

[8] Wang Zhiming, Liu Shirong, Cao Haimei, et al. Dan blood vermiculite armour at large soup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34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J].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ardiovascular, 2004, 2(5):298-299.

[9] LIN Ming-xin,ZHAOYing-ying,ZHU Zhang-zhi.Studyon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based on‘firstl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yin and yang,secondly six meridians’[J].China Journal of TCMandPharmacy,2011,26(5):1119-1122.

[10] Tricco A C,Ivers N M,Grimshaw J M,et al.Effectivenes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2012,379(9833):2252-2261.

(收稿日期:201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