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人体组织学论文范文,人体组织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6-13
  • 阅读量184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结合教师教学经验、体会和学生学习感受,本文介绍了我校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期望对提高广大高师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裨益。


  作者:张玉玲,唐超智,徐存拴


  关键词: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47-02


  实践教学改革指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卓越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策略[1]。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专业实验课进行,而实验课内容主要依据理论课知识体系安排,比如理论课讲解的人体系统要在实验课上借助于模型和组织标本进行识别。表面上学生虽然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实验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加以传授,从而导致对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针对当前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践教学现状,在实践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把握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一切可能机会,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教学资源、学生兴趣和学生成绩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进,现总结如下,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在高等师范院校,《人体组织解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基本结构,为后续的《生理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和学生往往只注重基本概念的辨别和认知,以满足基础知识积累为任务,加上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有限,对知识的深度、趣味性、实用性等会有所忽略。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定位均较低,配套开设的实验课程也只是以满足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目标,致使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活动。


  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改革思想体系内容,我们对《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予以重新定位,不仅仅要求学生对正常人体结构等基本知识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发挥、人体疾病特征及临床治疗、人体自然衰老过程等有较深体会。所谓“学以致用”,新的教学目标强调了本课程学习的实用意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本课程的更多价值,其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其参与实践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效果也就会更好。


  二、知识结构


  之前,高师学生一般使用的是段相林等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作为教材,讲解自然遵循教材知识体系即系统解剖学框架。该教材知识体系虽然全面,但为了符合目前的高师教学目标,对细节性知识及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进行了压缩,整体上看比较精练,但学生读起来难免觉得条条框框很多、血肉不够丰满。该课程教学如果仅以当前教学目标和教材框架知识为上限,则不免流于形式,而舍弃精髓。


  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后,我们在讲解系统解剖学知识体系基础之上,从各个知识点上引入结构与功能相关的实例举证,尤其是疾病及临床治疗常识的引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更为真切。比如教材中学到冠状动脉结构时,讲解中插入冠心病发病机理;教材中学到关节结构时,讲解中插入关节炎病症的要害;教材中学到鼻粘膜结构时,讲解中插入流鼻血的原因;教材中学到脑脊液时,讲解中插入脑积水的成因和影响;教材中学到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通路,讲解中插入偏瘫、痉挛、麻木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如何保护及避免等。讲解中把这些实践性知识对学生给以引导之后,他们的趣味性增强不说,许多学生自己抽时间通过多种实践方式主动提高自己对该课程的学习和该学科知识的理解,不仅理论知识水平大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渐渐得到大幅提升。


  三、教学资源


  人体是自然界最为精细、复杂的生物,因此可以想象《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涵盖的人体结构特征描述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和复杂,不易理解。因此,提高教学资源平台的配置如做工精细的人体模型、新方法染色和结构定位的组织标本、高清晰的观察用显微镜等,对于改善实践环境,培养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但由于《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程属于较老的学科,一些高师学校的教学资源有所老化,更新节奏缓慢,目前的教学资源条件需要提高。


  在教师的不断呼吁下,近年来我校建立了数码互动显微教室是教学资源平台的一个良好提升。此外,我们联系了同市医学院的人体标本馆作为我们学生的实践基地,联系了医院作为我们学生业余学习的阵地,我们也不断争取得到新鲜尸体,鼓励学生实体解剖,这都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经历,使他们视野更为开阔,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且,我们不断在网络上寻找一些优秀的国外教学视频或制作的人体结构科教片给学生播放,鼓励他们互相宣传和主动寻找资源,这些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存在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教学资源的挖掘从不同层面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目前实践不足的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对学生而言趣味性是比较差的。经过多年观察和总结,学生在学习《人体组织解剖学》中最感兴趣的也恰恰是实践性较强的内容[2]。因此,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因兴趣施教,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才会事半功倍。


  在实验课环节,我们将实验课教材中与理论课配套的模型和标本观察进行了适当压缩,增加了“人体实体解剖”、“人体标本制作”、“大鼠输卵管结扎手术”、“大鼠肝切除手术”等实验项目,都是动手性实验内容,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明显较高,学习效果与往届相比也有明显提高。所以,实践教学改革应与兴趣培养密切结合,兴趣与实践相得益彰。


  五、成绩评价


  成绩是考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也无形中对教学有导向作用。目前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作为基础平台课程,一般是闭卷笔试。我们对《人体组织解剖学》的成绩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改变,由原来的笔试分解为实践操作(占30%)加笔试(占70%)。而实践操作并不是恒定的内容,鼓励不同形式的实践操作,这就给优点各不相同的学生们很大的发挥空间,既使他们意识到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又不拘泥于教条式的实践活动。这种做法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对学生学习整个课程的主动性、效果,对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它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更深层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3]。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在不同层面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使得《人体组织解剖学》教学实实在在的与实践相挂钩,使高师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课程学习中能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


  作者简介:唐超智(1980-),男,河南潢川人,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从事病理组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