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语文论文范文,小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利用有效追问 优化语文学习

  • 投稿叶草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75次
  • 评分4
  • 91
  • 0

江苏泰兴市鼓楼小学城西校区(225400) 王海辉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思考中高效学习新知,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还是很肤浅的,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往往只停留在点上,难以拓展和深化。其实,在学生这样的思维点上,教师如果进行必要的追问,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利用有效追问,突出学习重点

课堂教学活动是分主次的,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重难点肯定是要首先保证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重难点部分展开探讨,更要以追问的形式,拓展学生在关键地方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实现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的双丰收。

例如,在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文本以樟树的品质来形容宋庆龄高尚的品质,达到了以物喻人的效果。在品读时,我以问题来引领学生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在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下拍照留念吗?

生1:樟树是宋庆龄故居的一个风景点,樟树很美。

【这样的问答,很明显,学生没有理解课文以樟树的美德来喻人的目的。于是,我又继续追问。】

师:那么樟树与宋庆龄先生有何联系呢?

生2:樟树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全年都是绿绿的,像宋庆龄一样时刻都精力充沛。

生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高大挺拔,就像宋庆龄一样正直、健康、刚正不阿。

生4:樟树的品质就是宋庆龄品质的体现,人们在这里留念,还有一层目的,是表达对宋庆龄高尚品质的怀念。

教学案例中,刚开始,学生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这时,追问就起到了很好的思维启发作用,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正确领悟了文本,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利用有效追问,促进文本对话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交流的场所,它不可能以一种按部就班的形式来展开,在课堂交流中,课堂教学资源充分涌动,会产生很多的生成点,如果能及时、恰当地抓住生成性资源,设计追问,就能使课堂产生高于预设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配上了一幅鹳雀楼的图片。图中,作者站在鹳雀楼的楼顶,手撸长须,吟唱诗歌。学生从图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可是,在品读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说:“这幅画与这首诗不搭配,明明作者已经站在鹳雀楼的顶楼了,还怎么‘更上一层楼’啊?”

在教学中,我把这个提问当做教学的生成点来应用。我追问到:“那同学们能不能深入思考一下:这到底是诗人乱写呢?还是插图配错了?”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

生1:作者应该是在慢慢登上鹳雀楼的过程中,边走边琢磨,才写出这首诗的,而不是站在顶楼才想到的。

生2:其实,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希望能登上更高的地方,看到更远的地方。

生3:诗歌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作者这样写其实是内心要不断向上的思想表露。

……

师:大家说得真好。也许你们的这些理解就是当时诗人的实际想法呢。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产生的疑问变成了教学的资源,在有效追问下,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拓展了他们对文本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走进了文本,走入了作者的内心。

三、利用有效追问,深化文本理解

在教学中,针对教师设计的提问,学生往往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出现偏离教学目标的回答。这时,我们不能粗暴地否定学生,可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重新回归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

例如,在学习《儿子们》这一课时,学生朗读课文后产生了一定的体验。于是,我问到:“小朋友们,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好几种孩子,你们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哪种孩子呢?”

生1:我要做有本领的孩子,我要学习唱歌,用歌声给妈妈减轻压力。

生2:我要做本事大的孩子,学会翻跟斗、跳舞等,逗妈妈开心。

生3:我妈妈说了,只要我认真读书,就是好孩子,我要用好成绩让妈妈开心。

【很明显,学生们对文本的阅读出现了偏差,没能把握文章传达的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妈妈、孝顺长辈的主旨。于是,我及时把握时机,及时追问。】

师:可是,小朋友们,文中那么多的孩子都很有本领,可是老爷爷却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学生受到了启发,他们思考了一下后,想到了原因。】

生4:我们要做那个帮妈妈拿东西的孩子,我们要把对妈妈的爱体现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们既要学习本领,也要帮妈妈做家务,孝顺妈妈。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们由于各种原因,在阅读时出现了偏差,偏离了方向。这时,教师既不能盲目表扬,也不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追问引领不仅能让学生进入正道,回归文本主旨,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追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教学智慧,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敏感地捕捉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追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