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经典,常教常新——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二单元为例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27次
  • 评分4
  • 13
  • 0

经典常读常新,也常教常新,每一次阅读、教授都会有新的发现。本学期笔者接任高一年级,对人教版必修1第一、二单元的各篇课文又有了新的思索。

《沁园春·长沙》: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是抒情的尤物。朗读是读懂诗歌的前提。这首诗有两个地方的读法与其它几句截然不同,那就是由“看”字领起的7句(“看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由“忆”字领起的8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至“粪土当年万户侯”),应该读得快速、激越,力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以体现作者眼前所见秋景的雄奇壮美和往昔青春岁月的澎湃激情,而非像读其它句子般沉稳、冷静。诗歌之美,抑扬顿挫的音韵理当其中。

此外,编者还煞费苦心,有意将作者毛泽东的手迹也编入教材,让学生能从直观上感受作者书法的飘逸豪放、洒脱不羁,领略“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真谛,这在高中五册必修教材中是除《兰亭集序》外所没有的。

《雨巷》:透过“雨巷”,你会想到什么?逼仄、阴暗、潮湿、幽静,还是斑驳的泥墙、长了青苔的石板?它不是通衢大道、车水马龙,更不可能是厦门的“火炬路”和“成功大道”。“雨巷”里究竟会发生什么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大家跟随戴望舒去领略其中的千种风情吧!

这首诗究竟是爱情诗还是政治抒情诗?每个人可以见仁见智,甚至可以自成一说。不过,无论是“雨巷”,还是“丁香般的姑娘”,抑或是“油纸伞”,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就让大家尽快走出人生的“雨巷”,拥抱心中的“姑娘”,去放飞心中的梦想吧!

《再别康桥》:再别,顾名思义,不是一别,不是初别,而是一别再别,别了又别,作者对康桥的依恋从标题上就显而易见。然而,这首诗却没有一般告别诗或送别诗所常见的忧伤,反而充溢着诗人满心的欢喜,一种独享(注意:并非“共享”或“同享”)的甜蜜,一种重温旧梦的满足,一种得到满足的惬意。

这首诗在构思上与众不同。作为对母校剑桥大学情感十分深厚的徐志摩,在诗中只撷取与康桥攸关的金柳、青荇、潭水这些寻常所见的一草一木一水,而不及康桥里的人,真是爱屋及乌。特别是诗歌第四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明明拜伦潭就是一潭清泉,诗人却偏偏要“自欺欺人”地加以否定,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强词夺理,把地上的拜伦潭水说成是天上的彩虹。也许用地上客观的水不足以形容诗人心中对拜伦潭的热爱、依恋,所以诗人才异想天开,把本是清泉的拜伦潭说成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上虹”。“诗歌并不是客观真理,而是美丽的谎言”。此言不假!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这个什么也不缺,却越来越缺失真情的年代;在这个懂得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的年代;在这个“地主阶级”的称谓几成古董,“土豪”的称谓越来越吃香的时代,要给近“00后”们的城市中学生分析这首充满叙事色彩的抒情诗的伟大之处,在于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反复咏叹以打动自己并打动读者,则委实是件难事:“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不少人闻所未闻,更别说被深深地触动了。“文章自有真情在,读者皆为有情人”,这个表述前半句通常正确,而后半句则很可能大打折扣。呜呼!

《烛之武退秦师》:标题朴实而准确,且耐人寻味,它暗含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为何要退秦师)、退的过程(如何退秦师)、退的结局(不仅退了秦师,还退了晋师)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夜缒而出”一句,区区四字,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类似于今人小说中常见的“此处省略200字”,含蓄蕴藉,不蔓不枝——“夜缒”是如何悄悄准备的?“夜缒”又是怎样惊心动魄地实施的?郑伯和佚之狐们对此次“夜缒”又是如何揪心不安的?真是着此四字而尽得风流。古人写文章对详略的处理、主次的把控于此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课后练习三“阅读下面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想”,材料出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设计意图不可谓不合理,但无论是课后的思考练习,还是教师用书都存在一处明显的标点错误:“……烛之武一言使秦穆公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这段话中的分号应改为逗号。不错,分号用在表并列关系的复句中,但必须在使用逗号的基础上。如果文中只用了顿号,复句间就只需用逗号而不必用比逗号更上一级的分号。作为文言文教学单元的课后练习,在标点上出现这样的错误,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荆轲刺秦王》:教学中很值得注意的是太子丹前后两次与荆轲的对话。一是面对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局面时太子丹一请荆轲时恩威并施、话中有话的反问:“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以及得到荆轲不慌不忙回答后对其下达的命令:“愿足下更虑之!”二是荆轲因刺秦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而“顷之未发”,导致“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而再请荆轲时忍无可忍的责备:“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两处对话,太子丹居高临下,先是反问(用的是问号),后又训斥(用的是叹号),那种面对强敌进攻时心慌气短、慌不择路的情形宛然可见,与荆轲的沉着冷静、行事周密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也为后文写“易水送别”的悲壮蓄势。

《鸿门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毛阿敏的歌声似乎还在耳畔回响。性格决定命运。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项羽白白坐失了送上鸿门来的好机会,从此项羽集团由优势转为劣势。而刘邦却行事低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由此化被动为主动,并最终坐拥天下,实现“大丈夫生当如此”的夙愿。

(刘开松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