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学语文背诵指导研究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8-03-06
  • 阅读量724次
  • 评分4
  • 56
  • 0

  背诵,自古有之,是语文学习的最佳方法之一,而诵读则是提高背诵能力的利器。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出世,古诗文选篇增加,意味着学生的背诵篇目增多。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背诵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背诵指导策略,促使学生乐背、爱背、记得牢。


  到目前为止,关于语文背诵教学的著述卷帙浩繁,要做一个全面的描述很困难。在笔者阅读的相关文献中,有关“诵读”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诵读”的历史发展、内涵特征。其次,“诵读”教学的现状和归因分析。再次,语文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诵读的内涵特征


  背诵,古称“讽”,最早见于《周礼》,郑玄注释:“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早在周朝,吟诵诗歌就是学校里的必修课。荀子说:“始于诵经,终于续礼。”孔子说:“诵诗三百。”《孟子》:“诵其诗,读其书。”韩愈说:“口不绝于六艺之文。”自古以来,诵读就是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而且是只读书不讲解,号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古汉语字典》对“背诵”一词的解释为凭记忆诵读。《辞海》的解释为记熟文字,不看原文念出来。张心科在《论诵读的内涵、意义及要求》中尝试将“诵读”定义为:一种用标准的普通话,注意声音与意义的有机结合,用略带夸张的语调读文言诗文,用说话的语调读白话诗文的读的方式。诵读时要特别注意“口诵”与“心惟”结合、反复以及语体和文体的区分等。综合上面几种释义,背诵应该离不开两大基本要素——记忆和诵读。


  二、诵读教学实施现状和归因分析


  中学古诗文背诵现状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诵读兴趣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几分,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古诗文,与其背那么多古诗文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在数理化方面,对古诗文背诵比较抵触。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诵读的习惯,不会自觉阅读。尤其是针对古诗文诵读,更是寥寥无几。学生背诵兴趣的缺乏是影响古诗文背诵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陈薇薇在《初中古诗文背诵“真兴趣”培养初探》中,提出古诗词背诵需要兴趣,提出了一些培养初中古诗文背诵“真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其次在诵读时间方面。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诵读时间很少,课堂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即便古诗词课堂上都会诵读,但是当学生正尽兴的时候,因为教师要把握总体课堂时间,便戛然而止。诵读的形式也很少,主要有齐读、分性别读、录音范读,教师的范读较少。教师的垂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然而现在一些教师还是不愿意下功夫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诵读指导也主要集中在音准上,对于练气、练声等指导较少,很少注重情感体验。


  再次,学生的诵读目的不明确。在古诗词课堂上,学生诵读多遍,然而诵读效果依旧不理想,这是因为个别教师并没有在学生诵读之前明确诵读任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对诵读认识存在偏差,并不把诵读当成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二,教师范读少,学生缺乏专业的诵读指导。第三,考试只考查默写题,很难考查到学生的诵读能力,像停顿、音准等考查难度大。


  三、诵读教学策略


  笔者阅读文献发现,对于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观念、方法、指导和


  评价。


  观念:诵读并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是学生通过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美妙并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方法:以调动学生兴趣为前提,选择多种诵读方式,齐读、范读、分角色读、个别诵读等,要特别重视教师范读。孙清武在《中学古诗文背诵的战略意义与指导方略》一文中强调古诗词背诵的价值意义,提出了古诗词背诵的指导方法。宋艳萍在《初中语文背诵教学策略研究》中,基于当前语文教学背诵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初中生认知方式和对背诵时学生心理机制变化的了解,指导背诵教学,制定背诵方法。李学勇在《浅谈中小学古诗文背诵》中,分析了古诗文背诵的有关因素,对古诗文背诵的科学原理,特别是对语感形成的突出作用有所论述,归纳、整合了一些背诵方法,就如何持续长久地加强中小学古诗文背诵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讨。


  指导:诵读指导要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的心理发展规律。除了发音、停顿、重音等基本的指導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进行一些诵读技能、技巧和基调教学。


  评价:完善诵读评价体系,全方位考查学生的诵读能力。不只是依靠考试,还应该遵循鼓励、及时和个性化原则,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参与。


  四、关于背诵指导教学的思考


  笔者阅读文献发现,大多数的研究理论性高于实践性,提出的诵读教学策略比较笼统,结合相关教学案例的分析不多。对于“久旱逢甘霖”的一线教师来说,最需要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诵读教学实践当中的操作性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关注那些走在语文教学改革前沿的优秀语文教师,他们的教学实践为我们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作者:马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