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应试教育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6-26
  • 阅读量45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根据目前中学语文发展的要求,老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再也不能胜任语文教学的重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便更加适应语文的教学,也更加推进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真正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一直以来,国家教委三令五申地不准片面追求升学率,可具体到地方教育部门的教学评估,却又往往反辙行驶。每年中考各中学甚至每个毕业班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升学指标和要求。如所教学科成绩与地区、县、乡同类学校相比,位于哪几个名次可以获奖,位于哪些名次将要受到处罚。且中考所教学科成绩直接与年终评优晋职等挂钩。


  关键词:应试教育


  作者:邓荣贤


  为了应付各科试,不少语文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要我的学生考高分,就说明我教得好。”于是急功近利“唯分而教”的现状出现了:中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不考的内容我一概不教。譬如:中考考多音字、形近字、多义词、近义词的辨别,那么我在授课中就教这方面的知识;中考考文段关键词语、关键语段的分析,那么我就索性把每册基本篇目课文中关键词语、关键语段挑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中考考名言警句的识记,那么我就把名言警句收集在一起让学生背诵。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大目标?怎样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光靠课堂上读那几本语文教材,光靠课堂上做那些无穷无尽的语文练习题能行么?光靠培养班内为数极少的几个尖子生,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吗?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即便有些学生的语文中考能得高分,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但又有谁能保证他的语文素质就一定能好?谁能保证他不是高分低能呢?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教学大纲》明确地阐明了语文的性质,阐明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叶圣陶先生曾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的责任。”叶老从语文工具性的角度出发,明确地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任务。


  也只有如此,“才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尽了分内责任”。那么,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能尽到这样的“分内责任”吗?光靠让学生死读那么几本教材,死背那么几个条文,怎么能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应试文章的写法,怎么能使学生一辈子随时随地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可见,中学语文的应试教育再也不能适应我们的要求了。


  通过多年来中考语文的总结,可以较好窥视出淡化中学语文应试教育的新动向。


  首先,不从课本中出题,其本身就是对“应试语文教学”的巨大冲击。你死抠课本,死记教条,知识面狭窄,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是绝对做不好试卷的。


  其次,语文命题基本纠正了过去只重视知识、不重视运用的考查偏向,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语言素质和思维素质测试。然而,现在的考生要做好试题都需要经过一番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不是我们仅让学生记几种阅读文章的模式,记几条“阅读理解的对策”所能了结的事。作文考查更是各种能力兼备的一种综合测试。


  随着中考考试的改革,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分类给分,更能明确地体现这一点。文章用词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修辞是否妥帖,标点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这是考查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审题是否准确,中心是否突出,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合理,联想是否丰富,推理是否严密,这是考查思维能力方面的问题;能否使文章有典型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使其内容充实丰富有新意,这是考察知识经验方面的问题。中考所检测的这些内容,都不是仅靠我们讲几篇“基本篇目”,靠学生做几本练习所能达到的。


  总而言之,语文科的应试教育,不论是从语文的教学目的、任务,还是从语文科的工具性特点看,还是从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情况看,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正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所言:“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以单纯学科分数为标准,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上高一级学校为目的,应试教育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适应当前中考考试的新一代考生,我们应当大大改观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就是要全面培养我们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至于让我们的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我们社会主义的新的接班人,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的效果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