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幼教论文范文,幼教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初探

  • 投稿宁哲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1069次
  • 评分4
  • 26
  • 0

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葛小芬

【摘 要】培养幼儿的体育平衡能力,日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重视。具有良好平衡活动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意志和品质,克服胆怯心理。对幼儿强化前庭器官、锻炼宽背关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的平衡教学活动现状,阐述了幼儿平衡能力培养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幼儿体育;平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127-01

《纲要指导用书》指出:“运动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越来越引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平衡感是人们活动的生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平衡活动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意志和品质,克服胆怯心理。对幼儿强化前庭器官、锻炼宽背关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领域对于学生的平衡教学活动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儿童高跷、溜冰、滑板等体育活动极为罕见,人们的平衡能力发展相对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人在力量、速度与灵敏度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而弹跳、柔韧等方面的体能素质较差,平衡能力情况则一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日益增长,平衡活动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日益普及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开始对幼儿平衡能力的培养、提高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加强幼儿体育平衡教学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几点体会:

一、平衡器材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为了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体育活动大都需要一定的体育设施,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各类平衡设施、器材引导幼儿开展各项活动。作为体育活动中的基本项目,常见的平衡活动器具有:平衡车、半月摇、平衡台、转盘、梅花桩、滚筒、独脚椅、溜冰鞋、轮滑鞋、滑板车、滑板等。

平衡活动主要是促进幼儿平衡能力及上下躯体的协调性,因此,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让幼儿接触半月摇、平衡台、高跷、轮滑、滑板等平衡活动器械,让幼儿取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帮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家长配合,给幼儿在家中购置用具,如轮滑鞋滑板、滑板车等,让幼儿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全方位地接触平衡运动,充分体验在滑动、摆动的物体上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平衡活动的热爱,培养幼儿参与平衡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除了上述介绍的一些平衡器械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提供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体育活动空间,如:到拓展中心去走走浪桥、独木桥等。

利用不同平衡器具有的独特性,活动中可以赋予相应的器具以生命和灵性,让幼儿在充满情趣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平衡练习。例如,在学习轮滑前,幼儿认识的配套器具还有保护性用具如头盔、护膝、护肘等。活动前先播放幼儿们特别喜欢的动画片《奥特曼》,引导大家讨论奥特曼为什么要戴盔披甲,如何学习奥特曼,做一名威风凛凛的英雄战士。让轮滑活动与幼儿生活有机结合,在活动区域内长期设置相关的器具,幼儿随时可以摆弄、玩耍。

二、平衡教学情境化,将教学目标隐含于活动中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习惯于将体育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说给学生听,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得体育教学活动难以内化为幼儿的主观需求。情境化的平衡教学针对这一弊端,通过优化活动环境及优化活动形式,将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于体育活动中。例如,中班体育平衡活动动作目标为:“能在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木(或斜坡)上走;能原地自转至少3圈不跌倒;能闭目向前走至少10步。 ”根据这一目标要求,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灵活运用讲故事、放音乐等形式,设置幼儿熟悉的典型生活情景,力求对幼儿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协调的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体育平衡教学的目标。

教学内容情境化指的是让环境说话,让环境育人,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预设环境的影响。例如,在“会变的滑板”活动中,幼儿刚接触滑板时非常好奇,教师从情境着手,让大家把滑板变成汽车,手握方向盘,看着信号灯,穿大街,过小巷;或将几个滑板组成火车,钻山洞,过大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让体育目标在教学情境中充分体现。例如,在练习单腿站立时,可以针对小朋友们爱模仿、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了情境活动“神气的大公鸡”,让幼儿在练习中模仿“金鸡独立”的姿势,单脚直立,昂首挺胸,双臂做翅膀后扬摆动。边做动作边念儿歌:“我是大公鸡,清晨喔喔啼。叫醒小朋友,天天早早起。”看谁站立时间长。活动过程中还可变换多种形式,如“金鸡过河”,在地上划两条线,相隔数米,让大家单脚跳动前进,看谁最先到对岸。对平衡能力较强的大班小朋友,还可以让他们玩“斗鸡”:即单腿站立,端起另一条腿,用膝盖向对方攻击,获胜者就是“金鸡大王”。活动过程中,大家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反复训练,乐此不疲。这样,在情境中训练平衡能力,寓教于乐,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平衡能力。

三、平衡教学游戏化,让幼儿将经验应用于活动中

过去,在平衡活动教学中,幼儿园往往进行单调的基本动作练习,这样不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离不开游戏,因此,在平衡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化渗透不仅需要而且意义重大。体育教学活动游戏化对于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发幼儿愉快的情绪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平衡能力的训练初期,由于部分幼儿存有畏惧心理,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一方面鼓励幼儿勇敢大胆,不畏困难,与此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轻幼儿的畏惧心理。例如,在“小小消防员”的活动中,有一项让幼儿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行走。开始走时,教师可以先牵着幼儿小手,靠近幼儿跟同行,先慢后快,慢慢放开,直至幼儿能够独立走完全程。

当幼儿具备了初步的平衡能力后,后续的练习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将某一游戏活动的玩法复杂化。例如,同样是走平衡木,可以让幼儿蒙上眼睛,听着音乐往前走,还可以设计“抢救伤员”的游戏活动。具体方法是:让大家两人一组,肩并肩,手挽手,将相邻的两只脚用布条绑起来(模拟腿步受伤)。哨音一响,同时出步,两人稳步迅速地行走,看哪组最快,最后计算总分。整个训练过程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慢到快、由简到繁,一步步地增加难度,以充分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

类似的活动要注重幼儿的感受和体验,结伴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意愿与水平选择同伴,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而且给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对能力水平较强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提高、巩固的平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不同层次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使游戏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当幼儿具备了较强的平衡能力后,到了大班阶段,教师可借助辅助器具来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各类器具的搭配使用,可以使幼儿获得崭新的体验。例如,参加游戏“小小服务员”时,让幼儿踩着轮滑,学服务员托着盘子,不仅巩固了正溜的技能,身体的协调性也得以增强;在游戏“小猫捉老鼠”中,幼儿们戴着小猫头饰捉玩具“老鼠”,在欢笑声中巩固了蹲溜的动作。到了大班后期,在幼儿轮滑技术相当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开展模拟冰球赛,进一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运用。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