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途径研究

  • 投稿瘦子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64次
  • 评分4
  • 95
  • 0

宋辉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备受瞩目。本文针对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途径,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四元教育模式,合力推进科学、正确的大学生生命伦理观建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途径;家庭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19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040—02

收稿日期:2015—01—10

作者简介:宋辉(1975— ),男,辽宁盘锦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一、家庭:生命伦理观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它也是目前大学生接受生命伦理教育的主要形式,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生命伦理观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养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命伦理观,有研究表明: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在对生命伦理的认知和幸福感的体验上明显好于专制型家庭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家庭的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和不可磨灭的,对孩子的性格、行为倾向以及对生命伦理的认知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单亲家庭以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更需要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生命伦理观。

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生命伦理观教育中的优势和价值,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微博、微信、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积极参与大学生在高校中的生命成长过程,结合学生成长实际和个性特点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1]学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家庭教育,而家长也不能完全将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家长有责任也有必要教孩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珍爱生命,关爱和帮助他人。

二、学校:生命伦理观教育的关键

生命伦理观教育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生命知识教育,即培养大学生需要掌握的自救和救他能力,使其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生命伦理教育,即教导大学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平等对待动物等一切生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生命责任教育,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负有一定的责任,要让大学生懂得放弃生命意味着放弃自己理应承担的责任,并且会对他人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尤其是对亲人造成心灵的创伤;死亡伦理教育,要让学生坦然地面对自然死亡,同时避免死亡的随意性。[2]

功利主义、理性和实用主义教育的盛行导致高等教育逐渐沦为工业化社会的培养工具。生命伦理教育在高校表现出缺失性、零散性、表面性等特征,高校自杀和他杀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如何把握学校生命伦理观教育,怎样让生命伦理观教育真正发挥效能,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建立严格的生命伦理观教育体系,规范课程设置。将生命伦理观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设定学分、课时要求。一方面,可以采取独立教学的方式,开设生命伦理观教育课程,配备专职教师以及配套教材;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渗透教学的方式,在语文、哲学、思想修养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加入生命伦理观教育的内容,将生命伦理观教育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组织校园集体活动,致力于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例如:学校可以组织集体开展野外拓展训练和生存训练等,使学生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3]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安乐死、器官捐赠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赛,引导大学生探讨生命伦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另外,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医院、敬老院、儿童村,通过参观和帮扶活动让学生领略生命的神奇和脆弱,学会关爱和给予、付出和收获。此外,学校还可以借鉴美国死亡教育的经验,组织大学生参观死亡博物馆,到殡仪馆参加葬礼,给自己写墓志铭,像电影《非诚勿扰2》中那样提前举行“人生追悼会”等活动,[4]让学生感悟生死,感知死亡心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加强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编写心理健康档案。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向其寻求帮助,学校应该打破学生的芥蒂心理,打消学生的顾虑。同时,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必要变“问题导向”为“发展导向”,让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另外,高校应建立起积极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普查,这种普查可以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将普查结果编制成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了解大学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遇到的心理障碍,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5]

(四)构建家校联合培养模式。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是紧密联系、沟通顺畅的关系,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设立家长接待日、对特殊学生进行家访、组织学生在节假日期间给家长写感恩家书等,通过感恩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家庭之间的亲情交流,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另外,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培训班,对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帮助家长更加科学、有效地教育孩子。

三、社会:生命伦理观教育的保障

社会既包括了现实的社会环境,又包含了虚拟的网络社会。当下,受社会转型时期“泛功利化”心态、社会价值取向偏离、信仰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普遍化。因此,在社会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法律、法规制度,净化社会风气,减少社会负面事件的发生频率势在必行。

首先,要推动大众媒体发挥其正能量。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是学生获得信息、接受教育最便捷的渠道,生命伦理观教育也可以通过这些媒介进行推广、宣传和引导。大众媒体代表了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它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同时,也应对社会上的负面事件进行正确引导,挖掘其教育意义,促使学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周遭的人和事。其次,要发挥社区在大学生生命伦理观发展中的作用。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具有覆盖面广、普及量大等优点,但是我国的社区比较零散,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功效。社区教育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还是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加大对社区教育的投入,使社区教育日益规范化、系统化都是一件莫大的好事。

四、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的核心

从生命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的第三次断奶期,即处于人的“精神断奶”期。[6]在这一阶段,人的生命将获得完全独立,需要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以及生活观,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能否将生命伦理思想知行统一,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是形成正确、科学的生命伦理观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注重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严于律己,既要不断地加强专业学习,又要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脚踏实地,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同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关心周围人的身心健康,用自己拼搏向上的心态感染他人,带动集体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生命伦理观产生正确、合理的认识。

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和谐互动、相辅相成,有助于形成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四位一体”、“四元合力”的教育体系,协力推进生命伦理观教育进程,开拓生命伦理观教育的新形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褚惠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程向阳.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路径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3]闫慧.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观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4]兰桂萍.当前高校生命教育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5]姜姗.当代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究[D].吉林大学,2013.

[6]何仁富.大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