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教育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遵循母语规律,培养良好习惯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75次
  • 评分4
  • 34
  • 0

钟鹤童1,张海军2

(1.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吉林长春130023;2.吉林省农安县永安乡中心小学,吉林农安13022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母语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教师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语文教育要遵循母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更要尊重人的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求种种方法,使其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母语规律;培养习惯;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52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112—02

收稿日期:2014—12—29

作者简介:钟鹤童(1978— ),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张海军(1977— ),男,吉林农安人。吉林省农安县永安乡中心小学,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高考制度的改革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要坚守语文教育的阵地,担负起传承母语教育的重任。母语学习要遵循其规律,顺其道而行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关键要素。错过了语文学习习惯训练与养成的最佳时期,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母语学习。

有专家将语文素养分为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两个方面,知识的习得要依靠技能的形成,语文技能涵盖听、说、读、写,然而听、说、读、写能力习得的主要方式是训练。对于小学生而言,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培养习惯,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良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那么,在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指出,要“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这样的目标与原来只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意在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和独立识字的能力。这也是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识字的过程中迅速地把“认”、“想”、“写”、“用”综合在一起灵活运用。

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这是2011版课标突显的特点之一,是针对当前国人写字能力下降的状况提出的。第一,关注两姿,即坐姿和握笔姿势。其中坐姿要遵守“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要头正、肩平、背直、足安。第二,要培养学生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习惯,即“意在笔先”。第三,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当然,还要逐步养成保持本面清洁、减少擦除、字迹清楚、有一定速度、善于观察比较、矫正的习惯等。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工作,教师要坚持不懈,遵循原则,即精讲多练、注重实践、以身示范、激励评价、家校结合。

三、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梁启超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要想使读书看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其主要途径是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是关注“读没读”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读得怎么样”的问题。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特别是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要养成认真查字典和词典的习惯。有些词语还要放到原文中理解,要养成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的习惯。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读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要在头脑中“过电影”。还要一边读一边提出问题,并在后面的阅读中尝试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眼到、口到、心到”。此外,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自己的书时,要一边读,一边做记号,随时将自己的感受、理解简单记录在文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批注”;还可以做读书笔记,将好词、好句或精彩段落摘抄下来,也可以写写读后感。

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课标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是这样提出的:“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透过不同侧重的表述可以看出,新课标强调“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是因为“发现”比“观察”重要,“观察”比“动笔”重要。“留心观察”就是要“学会发现”,发现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镜头,“难忘的瞬间”是需要用心灵来记录的。这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的。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用心灵与生活对话。

以上几个习惯的养成揭示了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回答了小学语文课究竟应该干什么的问题,那就是“识好字”、“写好字”、“读好书”、“写好文”,抓住这几点,就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规律。当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还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养成学说普通话的习惯;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读书写字时注意力集中的习惯;爱护图书、爱护书写工具的习惯;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勤于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在表达中运用所学词语、句式的习惯;定时学习和限时学习(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的习惯等,都需要教师去关注。语文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作为教育者,其首要任务不是将这种差距拉大,也不可能使这种差距完全消除,而是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诸多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尊重差异。

首先,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语文习惯的培养要体现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过程,体现出时间变化积累的过程。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开始学写钢笔字,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的教师提出:不许勾抹,只要有一处勾抹就要撕掉重写。这显然是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要求太高了。教师可以采取变惩罚为激励的习惯养成措施,学生不勾抹或者勾抹少会得到不同的奖励,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暂缓使用钢笔,待到错误率较低时再用钢笔;或者在二年级下学期写铅笔字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不用或少用橡皮,等等。总之,要体现习惯培养目标的阶段性,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刀切。

其次,要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师要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习惯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目标的统一性较强,甚至对不同学生评价的标准也是具有极强的统一性的,这就束缚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当然,分层目标的设立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深入了解,对每一天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谙熟于心。例如:学校组织了拔河比赛,班级同学失败了,参与拔河的同学产生了很强烈的心理波动和身体疲惫,这时候的书写作业质量就不会很高,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安抚和鼓励,在多数孩子情绪平稳后再进行写字练习。

语文教育要遵循母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更要尊重人的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求种种方法,使其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庆.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崔峦.求是·崇实·鼎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温儒敏,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陈妙兴,林月娥.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浅探[J].教育导刊,2000(Z2).

[5]杨桂芳,李双喜.小学语文第七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