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物流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探讨

  • 投稿山羊
  • 更新时间2018-03-22
  • 阅读量228次
  • 评分4
  • 25
  • 0

  摘要:通过对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探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问题,提出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更加切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学生就业;岗位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1)06-0134-0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规模近年来急剧扩大。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毕业生不适合行业的职业要求。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信息产业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制造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服务业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主。我国物流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但随着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也将加剧。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较早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有毕业生,人数达300多人。我们从2006年底开始分阶段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辅之以企业调查、物流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面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交流等方式方法。调查问卷共有45题,分为三大部分:就业、专业(课程)与工作的关系、就业评价。发放问卷120份,收回96份。以其他方式展开调查共90多人次。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一)就业方向


  关于工作岗位学生初次就业时以在物流、生产企业的居多,占83.87%;目前在物流企业者增加了16.91%,在制造业者减少了21.47%,幅度较大。与专业相关岗位占83.87%,“专业完全不对口”的占16.13%,大部分工作与专业主干课程相关。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布较广。从表1数据看,与专业相关度不太高的岗位变动不大,在物流相关岗位中,“货代”、“报关、跟单”增加较多,“运输”有增加,“仓储”则减少。岗位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提供了参考方向。


  关于就业渠道有效渠道:“招聘会”占64.52%,“网络”占67.74%;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的因素:“创建教学实训基地”占45.16%,“邀请用人单位交流”占35.48%,“走访人才市场”占29.03%。说明校外招聘、企业交流与人才市场信息占较大比重。


  (二)课程设置


  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选“专业课程”(占63.33%)与“教学实践”(占66.7%)的最多,这些因素构成主要的就业优势,这与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高有关。图1是对专业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结果,专业主干课程与学生就业岗位内容相关性较高。


  对专业基础课程与目前工作相关度的评价(见图2):“计算机应用能力”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商务谈判与礼仪”、“会计学基础”、“管理学”等。


  从工作经历看需加强的专业知识:“货代类”占37.93%,“运输类”占31.03%,“第三方物流”、“信息技术类”、“成本管理类”均占27.59%,“供应链管理”占17.24%、“仓储配送类”占13.79%。


  (三)能力需求


  工作胜任情况:选“完全胜任”(占48.48%)和“基本胜任”(占45.45%)的高达93.93%;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与其目前所从事的物流相关岗位工作水平要求不太高也有关系。这是目前“珠三角”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管理水平还不高这一现状的反映。


  “人际交往能力”(占58.06%)、“专业基础知识”(占38.71%)、“实验和操作能力”(占32.26%)在职业适应中占比例较大;目前,工作压力来源选“人际关系难处理”(占46.67%)居首位,选“工作业务能力不强”者占40.00%;“希望弥补不足”而选“社交能力”的占64.52%。工作后能否顺利发展职业生涯,人际交往能力排在首位,在校期间除专业能力的培养外需加强情商培养,可结合相应课程教育及第二课堂来开展。


  招聘时注重的能力素质:“综合能力”占54.84%,“外语能力”、“计算机水平”均占35.48%,选“实验操作水平”的占32.26%。注重综合能力,基本的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属必需能力;外语要求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反映,进出口贸易、国际物流管理能力的需求增加是其内在要求。


  (四)后续发展


  如未找到理想工作:选“从低层次做起逐步向目标奋斗”的占76.67%,选“自己创业”的仅占6.67%,学生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方面存在较大欠缺;我院毕业生有较大差距的:选“外语能力”的占60.00%,“实践、动手能力”占42.86%,“专业知识”占28.57%。


  对工作环境满意方面选“单位有发展潜力”(占38.71%)居首;更换工作的原因:选“为全面了解企业、获取经验、规划职业发展”的占50.00%,选“为更高收入和福利”的占46.67%。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注重职业发展机会,但也注重经济收入因素。选“个人创业”的仅占3.33%。


  (五)就业与教育评价


  就业后获锻炼最多的能力:选“认识社会与自我”的占77.42%,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占32.26%,选“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占25.81%。


  对“结合就业和职业发展实际评价母校的教育工作”,选择“很好”与“较好”的较多。具体为:选“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占64.51%,选“知识面拓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占63.33%,选“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占54.84%。比例较低的是:“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力的培养”(占25.8%),“实验技能”(占26.66%)。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学校在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在人际协调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关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讨论


  本课题针对企业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核心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使课程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及职业发展需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边研究边实践,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关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


  (一)就业岗位适应性


  经济和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职业技术人才结构随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变化。知识经济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变化,“大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


  物流运营管理人才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项目策划和运作管理,需较强的战略判断力和操作能力。这个层次的人才需求主要由高职或本科教育承担。在“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背景下,本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根据就业岗位最新要求调整培养方案,推行产学结合,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面对“珠三角”物流人才需求,注重培养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从事基层物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一,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本院建校历史较长,与当地一些物流园区及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乃至联合办学等方式,使人才培养更切合企业需求。


  其二,教材建设方面。可整合企业专业力量参与教材编写,提高实训、实践教材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其三,实践课程方面。目前主要是软件模拟实训,应在原有运输、仓储与货代软件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加强国际贸易、第三方物流等实训内容,以适应相应岗位的需求;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其四,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物流相关职业证书考试内容,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人才知识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人才必须适应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需要,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终身就业。人才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连续过程,短短的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并不能让学生学到所有有关知识,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应适应高职学生的特点,以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借鉴和引进先进的物流教育方法,以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竞争力。本项目调查显示,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为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接口,在侧重物流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通过设立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提升类课程,为学生的日后发展进行前期引导,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创业能力的培养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趋势,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据预测,未来10年将有12亿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世界范围最多只能新增3亿个就业岗位,就业问题突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我国提高国民的创业能力是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保证。据调查,2005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字为20%~30%。在本项目调查中,毕业生创业比例相当低。大学生就业是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将创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可在学院、系、专业层面开设不同层次的相应课程,开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创业课程,且增强专业针对性,在课程教学中设立创业教育目标;普及创业知识,引导学生把在校学习活动与未来职业有机结合;引导成立与创业有关的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拓展项目中增设创业类项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


  课程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职业教育要求采用职业分析方法制定课程方案和标准,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快速变化,高职课程就要突出职业技术与技能的先进性。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在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决定了学生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专业必修课应以大多数学生能接受为准,争取在实行全面学分制的基础上开设各种选修课。


  课程任务要注重引进先进科技、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和操作技能,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持同步。该项目根据调查企业物流岗位情况,同步进行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增强岗位适应性。例如,增设采购管理课程,购买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包进行模拟实训;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管理课程增设软件模拟操作实训;加强货代实训与erp实训等。应注重开发与企业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此外,还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制造、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的合作,加强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通过综合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在教学中融入助理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助理营销师等职业证书考试内容,引入实用职业技能,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考,多做从业技能储备,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毕业生追踪及企业调查,进一步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以增强针对性。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可分为制造业物流、商业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等等。结合实际情况,本院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宜以满足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及第三方物流管理的需求为主。企业物流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上应加强生产运作管理(注重行业特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ERP、MIS、电子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并从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实训等方面加强训练;第三方物流管理方向应加强物流专业英语、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规划、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团队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并从物流企业实习、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等方面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


  课程设置上应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就业及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课程结构采用弹性化单元模块式课程,保持人文和科学素养结构均衡。公共选修课可增设艺术欣赏类、心理学类、社交类、公共关系类、法律类、职业规划类、创业教育类课程,对管理类学生可考虑开设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管理沟通、统计学、经济学、投资理财等课程,并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择业、创业能力。


  随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第三方物流需求水平的提高,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切合当前需求,又要高于当前需求水平,同时为人才的日后发展、提升奠定基础。


  高职课程必须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全面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本课题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等方式探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适应性的问题,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从课程体系、人才知识结构方面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总体竞争力,促进专业品牌的建立。该项目可为同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增强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为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石滨.就业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5,(10下):5-6. 

  [2]黎红.面向职业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储运,2007,(1):91-93. 

  [3]李家华.创业教育与生涯发展[EB/OL].(2008-02-27)http://edu.qq.com/a/20080227/000270.htm. 

  作者简介: 

  黎红(1967—),女,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陈晓利(1979—),女,硕士,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