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高校媒体摄影存在的问题

  • 投稿游子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30次
  • 评分4
  • 16
  • 0

刘雨花

【摘 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辐射着高校的媒介发展,加入校媒似乎成为未来准新闻人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校媒摄影的政治化选材、观念化摆拍让校媒似乎向着党报的政治摄影亦步亦趋。而属于传媒摄影界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摄影记者却在既定的模式下,迷失最初的摄影美学追求,忽略了个性发展。渐渐的,摄影的个性被压制,在某种程度上,“个性”似乎也成为了今天难能可贵的品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媒摄影 政治化选材 模式化抓拍 观念化摆拍 格式化传播

说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也是不无道理的。就如校园媒体,它学着社会媒体,在学校内部运用各种传播媒介与技术来宣传校内事务。既包括各类报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常规媒体,也包括校园网站、BBS论坛等新媒体,企图在媒介融合下以“全媒体”的广阔视角展现学校的风采。

但是,在全校师生中,校报、学校新闻网又有多少固定的受众呢?而夹在宿舍门上的校报被随手扔进垃圾桶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校媒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确实,处于“读图时代”的媒体,如果缺乏刺激我们眼球的照片,那么就将难以在第一时间激发出受众的求知欲。而校媒在新闻摄影这一块便是如此,哪怕是新旧媒体的融合,校媒摄影仍旧内容单一、形式僵化。

一、政治化的新闻选材

从校媒摄影的新闻取材上看。阅读一些高校的校报,多数将领导工作大会、表彰大会编辑为头版头条。经常看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大会”、“五四表彰大会”、“领导来校视察”的新闻照片摆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中。但是,校报作为一种面向大学生的媒体,它只是向大学师生发放,主要受众还是大学生。但是,与同学们关联度比较大的事件,如“校园歌手大赛”、“宿舍文化节”这种“亲民”新闻不仅只有短短几行字,淹没在了报纸密密麻麻的新闻消息中,而且所附的新闻照片也几乎没有。

从新闻摄影照片的取舍上,校媒便就已经脱离作为主要受众的大学生。虽然说,国内也有由学生自发办的媒体,但是国内主流校媒都是侧重于宣传的官方校园媒体。官方宣传性质的校园媒体偏好报道一些领导政务宣传,进而使得一般情况下,这种主流校媒的摄影记者只会去一些领导出席的大型会议、或比赛中进行拍摄。对于那些纯娱乐性的学生活动,除非有领导参与,否则摄影记者不会前往拍照,只留个文字记者记录即可。

这种领导至上,政治化的摄影标准使得校媒摄影涵盖的内容变得单一、枯燥。摄影其自身的记录见证的属性本应是客观真实的,但是,却被权力本位利用,偏好一些政治美学,释放平易近人的内容,最终控制了摄影的传播文化。而当原本想以校园媒体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让将来的准媒体人早日熟悉媒体领域的初衷,被负担着政治的倾向后,初衷也走向了反面——从摄影的多样性走向极权单一性。

二、形式化的摄影抓拍

从校媒摄影的抓拍内容角度上看。大多数情况下,校媒摄影记者只要按照拍摄的模板,即领导人入席全景、领导发言特写、领导颁奖合影、学生表演抓拍和观众全景,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

看看学校新闻官网、校报的新闻照片确实如此拍摄。且不谈那些领导视察、领导开会的新闻照片,光那些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活动,从新闻照片一半为领导点评、发言的照片量上看,领导的风头显然盖过那些参与活动的学生的风头。

校媒摄影被形式化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之一是领导至上,之二便是全景拍摄。密密麻麻的学生,面带微笑地注视前方并鼓掌是校媒摄影一贯的抓拍要点。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有时在活动开始前,会让学生们预先进行一下集体微笑地鼓掌。然后,摄影记者把这种整齐划一的场面拍下来。这种领导至上和全景拍摄的框架限制了校媒摄影记者的自我创造力。

摄影起初是作为一种艺术存在,个性张扬才应该是它的宿命,但是,却被权力本位的传统摄影影响,偏好一些政治美学,最终它的传播文化也被控制。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摄影,一方面是新闻实现图文并重记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符合为政者那种高高在上控制全局的欲望。但是,这却偏偏忽视了摄影者本身对于摄影美学追求的自由,使得摄影从多样性走向了极权单一性。

三、观念化的互动摆拍

在校媒摄影中还存在一个传统政治摄影的影子——观念化的互动摆拍。在领导出席学生的活动会场,总会有领导与学生代表或是获奖学生的合影。领导右手揽着同学,左手与学生共拿奖状,寻找摄像机机位,微笑,等待被拍摄。在这里,合影就像是一种宣告仪式,而摄影便成了这场政治美学的预定见证。

从新闻传播角度上看,领导出席活动、与学生合影表面上是一种留念的方式,想要传达的就是学生的尊师,领导对学子的爱,和谐的师生情等。然而,在这语境下的合影,实际上却变成一种服务于塑造领导正面形象的工具,而摄影本身也属于树立领导正面形象工程的一部分。

就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照片本身就是不容置疑的观点,代表着确实无误的事实,它的意义就在于把形象脱离语境。源于摄影术的一个最重要的产物也许就是伪语境。伪语境的作用是为了让脱离生活,毫无关联的信息获得一种表面的用处。”①于是,政治便利用摄影提供的伪语境,脱离现实,表现出权力平易近人的政治美学,让表面的东西变成准确无误的事实。

但这种合影却已经成为了校媒摄影的既定模式。校媒摄影记者在刚刚进入校媒平台,就被培训如何拍出好的合影照片。在受到这些培训之后,校媒摄影记者拿着相机跟随着领导,领导找准机位,拉着周围的学生微笑合影,摄影记者调好角度见证这场权力平易近人的政治美学。

四、格式化的传播观念

打个比方,如果说,笔者前文表达的中心论点——校媒的政治官方媒体的定位限制了校媒摄影记者的自我创造和发展,控制了校媒摄影记者的自我追求,与奥威尔在《一九八四》表达的观点“人们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文化变成受制文化,担心我们被剥夺自由权利,真理被隐瞒”②是属于异曲同工的话。那么,现在被笔者想说的是,校媒摄影记者在这传统摄影观念下,其传播观念和对摄影美学的追求就已经被格式化了。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的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③一样。

在校媒摄影记者刚刚进入拍摄之时,其传播观念就已经被灌输了一个格式。但也正是因为格式化的灌输,让现今的校媒摄影记者在没有任何摄影伦理、框架的支撑下,吸收了格式化的传播观念,进而有了思维惰性,按照模式进行,不去追寻摄影本身的美学。

在学校会议、活动中,校媒摄影记者把领导人入席全景、领导发言特写、领导颁奖合影、学生表演抓拍和观众全景给拍一下,基本就万事大吉,交差即可。而且,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领导被拍的不好(如师生间的合影),摄影记者可以要求还原场景,再拍一次。但是,新闻的真实性,摄影的实时记录性却在此刻被扭曲了。而摄影记者却还认为这是一种忠于自己校媒摄影职责的表现,颇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感觉。

另外,在没有领导参与的活动中,校媒摄影记者前去采写,依然保持着以宏观集体场面为主的取景方式,以欣欣向荣的照片意义为目的,反映大学生青春的活力与智慧的拍摄动机。整齐划一合唱的场面,斗志昂扬喊口号的瞬间,共举横幅微笑摆拍的画面等,这些缤纷的校媒摄影照片,恰恰显示了校媒摄影的单调。

这些场面不是说不应该拍摄,或是没有新闻价值。但是,只是截取这些正面形象,就显得太枯燥、呆板。因为,青春并不只是活力,也有颓废的时候。当校媒摄影记者去拍摄大家面带微笑互动鼓掌的画面,看到的是他们脸上的阳光。但是,当相机转过去之后,学生们暗下的眼光和垂下的脑袋,你们是否会注意?

可是,讽刺的是,校媒摄影记者也知道摆拍鼓掌的无聊性,但身为校媒记者的身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跟着格式走,忘记了换位思考。甚至如果照片里出现有学生打瞌睡,尤其出现在其他人都在向前微笑鼓掌的时候,摄影记者还是会再去挑个好的角度,拍一张大家都红光满面的照片。在这样的反复中,这些校媒摄影记者渐渐丧失自我的个性和思考能力,最终选择赫胥黎笔下的沉沦在没有自由的盲目新世界中。

结语

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最终控制文化。④就像摄影一样,偏好客观真实,却被客观真实扭曲。摄影自身的记录见证的属性本应是客观真实的,但是,却偏好一些政治美学的传统摄影,释放平易近人的内容,让表面的东西变成准确无误的事实,最终控制了摄影的传播文化。

校媒摄影纪者们被灌输了权力本位的政治美学拍摄方法,忽略个性,不需思考,他们的摄影创造力被抑制了。而摄影记者的拍摄异化却影响着整个社会,最终控制社会的传播观念。而这样的怪圈还将会循环延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④尼尔·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②乔治·奥威尔 著,董乐山、傅惟慈译:《一九八四》[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③赫胥黎 著,李黎、薛人望 译:《美丽新世界》[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学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