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明星真人秀节目中受众心理的使用与满足

  • 投稿小鱼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02次
  • 评分4
  • 47
  • 0

冯超 于璐

【摘要】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在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使用与满足 受众 明星 真人秀

一、真人秀节目现状

真人秀(Reality TV),也称“真实电视”,指非演员表演的节目,在《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一书中,学者给了真人秀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赛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 ①作为动态的具有目的性的线性的叙事模型,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把自愿参与者、竞争行为、真实记录、规定情境、目的、规划、艺术加工七大节目元素调用起来,设置悬念,导致冲突,产生情节,激发故事,节目中的得失胜败有很强的戏剧性。而这七个节目元素造就了真人秀节目的几个基本总体特征:纪实性、原生性、拟态性、冲突性、叙事性、参与性。②明星真人秀是在真人秀的基础上,将参与者从“草根”替换成备受瞩目的“明星”,明星本身就是娱乐节目的法宝,明星的人气和粉丝是娱乐节目获取高收视率的保证,而让明星参与真人秀,将明星从神坛上拉到现实生活,甚至是他不擅长的领域,这一设定,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目光,而受众能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他们的需求也奠定了该节目成功的基础。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媒体奇观,将真实性与虚拟性结合在一起,艺术中的写实主义对其起源有深远的影响。1998 年,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楚门的世界》对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描述。1973 年,美国公艺广播公司电视台拍摄的《一个美国人家庭》是最早的真人秀节目,而真人秀节目真正取得成功,是荷兰的《老大哥》,在1999 年首播时,观众高达2400 万人。之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推出了生存挑战型真人秀《幸存者》,在全世界引发了收视狂潮,随后各个国家都推出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法国极尽窥视之能事的《阁楼故事》,德国竞技游戏色彩的《硬汉》,瑞典浪漫的《求婚》等。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是从2000 年开始,6 月份,广东电视台制作播出了野外生存类节目《生存大挑战》,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出现基本上与国外同步。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了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超级女生》,通过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特征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真人秀节目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类节目遍地开花。2006 年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主持人舞蹈竞技节目《舞林大会》拉开了我国明星真人秀的热潮的序幕,现在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有《我是歌手》、《中国星跳跃》、《梦想合唱团》、《爸爸去哪儿》、《舞出我人生》等。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观众、主持人、明星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叙事结构,出演场景、现场片段构成了观看与被观看、拟态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冲突,整个节目就像是一场真实的层级明显,分工明确的狂欢仪式。③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和满足理论是从受众的角度提出的。“受众”一词最早出现在韦尔伯·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中,指在传播过程中与传播者相对的读者、听众与观众的总称。在最初的传播学研究中,受众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但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受众不再满足于媒介信息的灌输,而是有意选择媒介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要。1959 年,卡茨最先在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使用和满足研究,他认为不同的人可以将相同的大众传播消息用于完全不同的目的。④

布拉姆勒和麦奎尔在1969 年以使用和满足理论为策略,研究了1964 年的英国大选,1973 年,卡茨、格里维奇和哈斯提出了受众对于大众媒介的35 种需求,并将其分为五类:认识、情感、个人整合、社会整合和疏解压力。使用和满足理论关注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动的受众寻找节目以满足他们心理和社会的需求,他们在处理媒介信息时有选择,也具有理性。受众的需求动机,既有受众在接触大众媒介过程中个人的心理、兴趣、环境等因素,又有他们的社会动因,包括他们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群体归属关系等众多因素。⑤

我国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书刊较多,段鹏在《传播效果研究———起源、发展与应用》中,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阐述。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说明了电视节目可以满足受众基本需求的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环境监测效用。李永健所著《大众传播心理通论》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使用与满足,并对期望、需要、动机做了更为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著作从媒介素质教育、营销、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政治等角度进行论述。

在期刊方面,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文章也较多,一般是将该理论与现实现象相结合进行分析。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与明星真人秀方面,文章不多,主要集中在近期较火的《我是歌手》、《我们结婚了》等节目中,从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入手,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受众需要。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受众心理分析时,有作者以从众心理、接近性心理、猎奇心理和待证心理为根据,提出了我国真人秀发展的相关政策。在其他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的文章中,还有游戏心理、替代补偿心理等

三、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重视受众的主观性,认为受众在接收大众媒体传播信息之前就已具有一个愿望,这种愿望会促使受众去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愿望的信息,一个电视节目越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就越能吸引受众。明星真人秀除了满足受众娱乐心理之外,更满足了受众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如追求真实感,满足好奇心和窥私欲等。受众是群体动物,他们的生活摆脱不了整个社会,因此,使用和满足理论还提出了人际关系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强调受众在社会中的角色。本文将从受众的个人和社会方面分别研究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1、个人方面

心绪转换效用。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目的就是娱乐,而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最大的目的也在于放松。观众通过收看节目,明星搞笑或者是困窘的表现都会引发他们的大笑,从而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而明星们辛苦的训练,并不娴熟的技巧,甚至不幸的遭遇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在心理学上,普通人能从其他人的灾难中感受到自己的强大,从而降低自己的忧虑和痛苦。⑥

好奇窥视追求真实感心理。明星真人秀摘除了明星以往的光环,不仅在比赛中接受观众的审判,还要面临淘汰。在训练和比赛中,明星也会如平常人一般会感到累、会想放弃,在比赛时也会紧张甚至失态。这些明星不常见却又“寻常”的场面极大的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而以《爸爸去哪儿》这类情感类真人秀为例,它跳出了以往明星之间进行比赛的固有模式,场景也从封闭的室内转为不同景色的室外,将表现重点放在父子关系上。褪掉明星的外衣,所有的明星也是为子为父为母,他们的家庭生活总是笼罩在无数面纱之下,如今观众可以通过真人秀节目感受他们的情感交流,看到这些爸爸们笨拙的一面,自然引起观众追捧。

自我确认方面。麦奎尔提出的电视节目可以为观众提供自我确认效用,观众可以通过与电视中的人物、事件、矛盾解决方法、突发状况处理方式等进行比较,将其作为自我评价的参考框架,对自身的反省,从而改进自己的不足或是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在《舞林大会》开播之后,上海学习国标舞的人明显增多,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有不少观众都表示会拿出更多的时间来陪孩子,甚至原来不想结婚不想要孩子的情侣的想法也会改变,这都是自我确认效用的影响。

2、社会方面

麦奎尔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提出,电视节目有人际关系效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拟态”人际关系,即随着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播出,观众在收看较多的节目后,对明星的了解逐渐加深,明星大量不为人知的一面暴露在观众面前之后,观众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熟悉感。明星从神坛中走下来,与观众的距离减少,增加了与受众的互动。另一种情况是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受众都有从众心理,也会产生“沉默的螺旋”效应,明星真人秀节目可以变成受众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谈资,通过交流,加强了现实中受众的互相了解,营造和谐的交流环境,建立社交圈子,融洽家庭关系。

同时,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观众可以获得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变化。⑦在明星真人秀节目中,观众可以了解一些时尚信息,以及一些专业知识。

明星真人秀的模式创新、技术改进、文化内涵等都是吸引观众收看的重要因素。受众在选择明星真人秀时满足了各自不同的需求。而受众心理是影响和制约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明星真人秀节目正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用明星吸引观众,用赛制增加亮点,用台前幕后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同,用大营销影响受众,最终赢得较高的收视率。在这个泛娱乐化、电视节目以收视率来评判优劣的时代,只有充分把握受众的使用和满足心理,迎合受众需求,摆脱同质化和庸俗化,加强创新,才能做出让受众满意的电视节目,获得最佳的收视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②李立:《奇观社会的文化密码———电视真人秀的游戏规则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③吴蕾:《韩国明星真人秀———〈我们结婚了〉的内容诉求与接受效果研究》[D].南京大学,2013

④田中阳:《传播学基础》[M].岳麓书社,2009:270

⑤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6

⑥黄芳:《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研究———以湖南卫视〈舞动奇迹〉为例》[D].厦门大学,2009

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2

(作者:均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2013 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