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不再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像电影《摩登时代》中演示的那样,人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异化,各种职业病逐渐产生,于是人们强烈希望用某种机器代替自己工作,因此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用以代替人们去完成那些单调、枯燥或是危险的工作。
不过,由于机器人的面世,有些工作可以被机器人所替代,也让不少工人失去了工作。
我国成最大机器人市场
据悉,2013年我国机器人销售规模高达3.65万台,同比增长41%,占全球销量的20.5%,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但是,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呈现井喷态势的情况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大而不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此前著文提及:“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在此情况下,《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该计划明确了我国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为两个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及应用,满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二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路线图以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对我国机器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业化能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机器人企业面临洗牌?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五六百家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此外,调查发现,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还表示,中国做机器人的企业除了沈阳自动化所等专业化研究所走出来的一些中型企业以外,基本没有大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起来的小企业。
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量中小机器人企业存在野蛮生长、盲目扩张现象。相关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中小机器人企业中,带有投机性质的试水者多,扎实投入者少;在技术开发上模仿者众,突破创新者少,并且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我国九成机器人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五年,他们中的95%将面临洗牌。
韩娜具有类似的观点,她说:“我国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要将重点放在突破技术、市场培育以及扶持方式方面,避免走光伏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老路。”
此外,“应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国家层面要集中资源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发达国家在技术层面的制约,培育和发展国产自主品牌。”韩娜说。
工信部之前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具体发展目标,即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至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