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周直华
(佛山市顺德区弗伦克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顺德, 528305)
摘要:为了弥补目前防火塑料的市场热流道成型的空白,本文分析了防火塑料注塑的特点,针对防火料注塑难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热流道结构特点深入剖析,提出防火塑料专用热流道注塑成型的方案,满足客户对高防火塑料的注塑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热流道;防火塑料;注塑成型工艺;节能
中图分类号:TQ320.66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随着塑料行业的不断扩大,防火材料的要求比重越来越大,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人们就开始了防火材料的研发,时至今日防火塑料已成为塑料中的主力军了,而热流道在注塑行业的优点势不可档,普及程度也是相当的高,然而热流道在防火塑中的应用屡屡出现问题。下面我们将对防火塑料的热流道技术作些阐述。
2 防火料的应用范围
防火塑料主要应用于能产生高热能及高温电器中,例如:打印机、电视机、微波炉、热风筒等。建材料领域的防火也是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如今高楼林立,消防难度非常大,高楼的防火设计包括各种电器、开关的塑料部件需要有一定等级的防火。
3 防火料的特点
主要通过改性树脂或添加不同的防火剂来达到不同的防火等级。按不同的比例与树脂共同注塑成防火塑料材料。可燃性UL94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可燃性能标准。它用来评价材料在被点燃后熄灭的能力。根据燃烧速度、燃烧时间、抗滴能力以及滴珠是否燃烧可有多种评判方法。每种被测材料根据颜色或厚度都可以得到许多值。当选定某个产品的材料时,其UL等级应满足塑料零件壁部分的厚度要求。塑料防火等级由HB,V-2,V-1,V-0,5VB向5VA逐级递增:阻然的四种方式1)冷却效应:一些防火剂能够吸收塑料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燃烧的塑料温度下降,防止它继续降解或裂解,中断可燃气体的来源,使火焰熄灭,如有机磷/氮膨胀型防火剂;2)隔绝效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不燃性气体或泡沫层,或形成一层液体或固体覆盖层,使燃烧过程因无氧补充而中止,如卤素防火剂、膨胀型石墨和多元醇及聚乙烯醇等;3)消除自由基效应:在燃烧过程中能消除裂解或热解产生的自由基O-及OH-,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段,切断可燃气体的来源,如卤素防火剂;4)稀释效应:在燃烧时能释放出惰性气体,稀释可燃气体及燃烧区域中的氧的浓度,使燃烧不能进行,如硼化合物与钼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防火剂的几种防火效应会发挥协同作用,能起到更好的防火效果,既节省了用量,又提高了防火效率。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通过分解防火剂来达到防火的目的。
4、防火塑料专用热流道的要求
我们知道了防火剂是通过分解自身来防火的,那么防火等级越高的塑料稳定性就越差越容易分解,分解了的防火剂会产生变色,产生气体等一些副产物,这些物质都会对产品的外观及性能产生影响。一般来讲防火塑料达到V0级及就很难用热流道成型了。就算是V0级以下的防火塑料的热流道成型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具体如下:
1热流道系统的防腐蚀性:防火剂分解一般都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对钢材有强腐蚀性,因此钢材应使用防腐性能高的材料,如S136加硬到44HRC左右,在热咀的流道内壁位置使用涂层,如陶瓷涂层。咀尖部分材料可以用一些高导热性的合金材料,常规的铍铜咀尖就不能执胜任防火塑料的侵蚀了。
2 热流道系统的温度均匀性:严禁热流道系统局部温度过高,整个流道系统的温度应该控制在5℃以内,使用尽量短的加热管,多组分段单独控制,采用较厚钢料的分流板,钛合金的隔热介子,铜套式加热圈,等等方法控制热量的均匀分布。
3 流道结构的无死角处理:镶件式的结构代替传统的堵头,过渡流道,无藏胶式的咀头封胶方式,等处理死角,做到流道内的胶顺畅无阻,否则停留在死角处的残料分解后,不时的被料流冲刷出来,在产品表面形成缺陷。
4 流道表面的光洁度要求,防止塑料附着在流道壁上,要求流道表面应达到镜面效果,粗糙度要求Ra0.4以上,去段差,人工抛光后过流体抛光,另外涂层也是提高流道表面光洁度的一种方式。
5 注塑机要求是大熔胶量不要大于产品重量的60%,否则需要更换螺杆,实际熔胶位置大于产品重量的20%即可,一般来讲防火级别越高熔胶的比重应越小,防止塑料在注塑机内受热时间过长。
6在满足产品成型的流道直径下尽量做小流道,保证流道内的胶量可以在一个周期内射完,若有些产品过小,塑胶在注塑机及热流道内停留的时间也不要超过5min。
7通常一些结构功能件的塑料产品除了防火外还加有玻纤、滑石灰等改性,对于此类材料成型温度范围更小,磨损性更大,对于热流道而言,除了变色外还有堵流道的风险。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所述的防火塑料的热流道的分析及改进,在防火产品中热流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防火塑料的注塑成型带来了经济效应,本文所述热流道系统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并有较好的客户满意回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徐佩弦.注射模的热流道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1
[2]张建雨,冯刚,李金良,周才根.《注射模热流道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J] 塑料工业 2011,(11)
[3][瑞典]弗伦克勒(Frenkler,D.),[波兰]扎维斯托夫斯基(Zawistowski,H.)著,[英国]沃克登(Walkden,R.)英译,徐佩弦 译.注射模具的热流道[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1
[4](德)翁格尔著,杨卫民,丁玉梅等译.热流道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3.1
[5]《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塑料模具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6]欧育湘.阻燃塑料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1
[7]章庚柱,刘茂春等.我国阻然剂的种类及应用概况[J].化工新型材料[I]2000,20
作者简介:王桂林,男,1982年出生,湖南株洲人,本科,毕业于湖南工程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热流道技术创新及大型汽车热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