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畜牧渔业论文范文,畜牧渔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池塘藻相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 投稿温酒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882次
  • 评分4
  • 41
  • 0

张敏1,陆德祥2

(1.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江苏 南通226007;2.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江苏 南通226007)

摘要: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水质可以通过直观的水色进行判断,水色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由其中的藻相所决定。藻相是指水体中藻的种类、数量和结构比例。水体中的藻相结构以及是否平衡稳定是真正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养殖过程中池塘经常会出现几种优良水色和不良水色,要培育和稳定优良水色,防止转化和老化,对不良水色要加以调控和转化。不同的养殖对象需要不同的藻相结构,同一种养殖对象在不同的时期对藻相也有不同的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池塘;藻相;水产养殖

作者简介:张敏(1970.02.27-),男,本科,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方面的教学工作。E-mail: ntzhm168@163.com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4.12.022

1藻相与水色之间的关系

水环境具体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生物环境和理化环境,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直接受制于这两个因素。理化环境会影响池塘系统中包括养殖对象的所有生物,生物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能量和物质的传送环节,与养殖对象也是息息相关。生物环境有多种种类构成,其中藻相组成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藻相指水体中藻的种类、数量和结构比例。水中藻类不仅对水质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也是养殖对象直接或间接的饵料。水中藻类数量的多少以及种类组成的差异,直接通过水色呈现。水色是指溶入水中或悬浮于水中的物质在阳光下所呈现的颜色。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及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藻类)和浮游动物(蚤类、原生动物)、悬浮的残饵、粘土或胶状物等[1],但池塘水色主要是由池中繁生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各类浮游植物细胞内含有色素不同。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2]。水质的好坏主要表现在水色上,但纯粹根据水色来判断水质优劣,不能本质地反应水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多少,指导养殖实践时会出现偏差。同样的水色,藻类组成会有不同,从而有不同的养殖效果,不同的养殖对象对藻相也有不同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水色,为不同养殖种类、不同时期需要培育适合的藻相。

2水色肥活嫩爽的要求

在养殖过程中,水色一般要求肥活嫩爽,这是判断养殖水质优劣重要的和直观的参考指标。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大,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所谓活,一方面从浮游生物角度来说,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比如“早淡晚浓”或“早红晚绿”,这变化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另一方面从水体本身的交换;嫩:从浮游生物本身来说,是指各种浮游生物处于生命初期和繁殖旺盛期;从浮游生物组成上说,主要有硅藻、绿藻、隐藻、金藻等组成,蓝藻的数量较小。藻相平衡,分布均匀,不成团、成缕,不浓稠。水面无死亡的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浮膜;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 cm),水中溶氧条件好。“肥、活、嫩、爽”是养殖者的经验总结,具备这四个条件的水是好水。

3常见优质水色对应的藻相及转化特点

3.1培育优良水色和藻相结构

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培养水色主要指培养浮游藻类,良好的水色标志着藻类、菌类、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健康平衡,是健康养殖的必要保证。良好的水色可以保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为养殖对象提供新鲜适口的天然饵料、可保持良好的水体肥度,为养殖对象的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可抑制病菌的繁殖、降低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稳定水质环境。

3.2优良的水色和藻相结构

优良的池塘水色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茶(棕黄)色系,包括棕黄、茶褐、棕色、棕红色等;另一类是绿色系,包括黄绿、淡绿、嫩绿、浓绿、蓝绿等。这两类水色较肥。茶色的水质优于绿色水。

3.2.1茶色(棕色、黄褐色)系这类水一般肥、活、浓。水中的藻类以硅藻、隐藻、甲藻、绿藻、金藻等为主,常见的有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骨条藻、角毛藻、裸甲藻、圆筛藻、直链藻、小球藻等,这些藻类都是鱼、虾、蟹、贝等苗期甚至成体的优质饵料。在不同的温度下,培育的这种水色会出现变化,15 ℃以下较低温度时为淡棕色,超过15 ℃以上颜色变深,如棕色、深棕色等,如维持浅棕色,需以氮肥为主进行肥水。深棕色水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都很丰富,浮游动物也较多,属肥水、活水,但如果氮过量积累,会变为蓝藻水。在精养池中,磷含量一般超过0.02 mg/L,此时氮磷比超过15∶1时,微囊藻等蓝藻会大量生长,此时要控制氮肥,适量单施磷肥,使其它浮游藻类快速增长。

茶色水质经常隐藻比例较高,王武等试验表明,隐藻分泌的抗生素对裸甲藻的生存和生长无多大影响,因此,黄褐色水质有利于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生长[3]。

茶色水稳定性持久性较差,随着营养条件以及藻类数量比例改变,裸藻、隐藻、绿藻等比例增大,—般保持10~15 d左右就会逐渐转成褐绿色水,此时要通过换水、营养物质比例调整、特定营养元素添加等措施防止水质老化。

3.2.2绿色系这类水中的藻类以绿藻、裸藻为主,如扁藻、小球藻、衣藻、栅藻、四角藻、新月鼓藻、裸藻等,绿藻吸收较多氮肥,该水色说明水中氮含量较高,同时可以降低水中氮含量,有利于净化水质。

绿色系水色以草绿、嫩绿、亮绿为好,肥度适中或较肥,养殖对象生长速度较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要注意施加磷肥,适当降低氮磷比,可以将草绿水转化为更优质的含硅藻、隐藻较多的棕色水,另外也可以防止转化为浓绿水、老水。黄绿、淡绿水质偏瘦,需氮磷肥水。黄绿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水质较瘦,养殖对象搅动底泥所致,前述即指此类水;另一种是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此为优质水,黄绿水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浓绿色水浓,透明度较低。水质过肥,老化,水中的藻类以裸藻、扁裸藻、小球藻为主,种类少,数量多。应单施磷肥,降低氮磷比,使水变嫩。蓝绿水也属老水,以蓝藻为主,有鱼腥藻、束丝藻、螺旋藻、颤藻等,也有部分实球藻、空球藻、栅藻、衣藻等,主要是氮积累过多造成,应该利用水质改良剂降氮,下风处使用杀藻剂,适量单施磷肥,半月内可变为硅藻、甲藻为主的深棕色水。

绿藻水相对稳定,一般不会骤然变清或转变成其他水色。

4不良水色及调节

不良水色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深色系,包括褐色、深褐色、酱色、黑色、浓绿等,另一类是白色系,包括白清、灰白、白浊等,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水,比如黄色水、红色(铁锈)水、铜锈水、发光水、泥皮水等

4.1深色系

深色水很多属于老化水,比如褐色、深褐色、酱色、浓绿水,水体中蓝隐藻、裸甲藻,隐藻等较多,种类单一,个体形成优势种,数量极多,有时总生物量会降低,水质不稳定,一旦天气等环境因子出现变化,会造成藻类大量死亡,从而造成大量耗氧、有毒物质分解产生等,造成养殖对象大量死亡。该类水色大多数是因为水质过肥,氮肥超过0.2 mg/L,磷肥超过0.02 mg/L,很多时候是氮肥超标,经常在养殖中后期会出现这种情况。泛塘后或污水塘会出现黑水,属于死水,蓝隐藻、原生动物的纤毛虫很多。

出现这类水,一般首先换水,通过杀藻剂清除一部分优势藻类,然后通过微生态制剂分解有机质,调节改良水质,适量单施磷肥,待水色正常后再进行养殖。对于泛塘过的以及死水类还必须在换水后经过生石灰等消毒处理,再进行后续调节。

4.2白色系

白清水一般浮游藻类种类少,数量也少,水质偏瘦。经常出现在新塘或开春刚注水的池塘,也有在藻类高峰过后,出现大量浮游动物,还有一种是水体中出现形成青泥苔(青苔)的澄清水,主要是刚毛藻、水网藻、水绵等丝状绿藻因清池不彻底、水瘦、塘浅等的养殖池塘大量发生,青苔一方面可与其他藻类争夺营养和生活空间导致,另一方面也能直接对鱼虾蟹贝等养殖对象苗种甚至成体造成缠绕窒息。浮游动物较多时,随着养殖对象增大,可以进行捕食,水色会慢慢恢复正常;如果较严重,且养殖对象不能以之为食,那必须先杀灭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然后施肥来培养、调节水色。对于丝状绿藻较多时,可以通过杀藻、足量均衡肥水等方法恢复正常水色。

严重污染的水体会出现灰白水,水中只有大量的纤毛虫等,没有藻类,必须通过大量换水、杀虫、施肥等措施改良水质;

4.3特殊类型水

4.3.1红色水亦称“铁锈水”,主要含纤毛虫、甲藻等,指水体中大量黄褐色的甲藻在繁殖时受阳光照射所呈现的红棕色。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1]。这种水色主要是前期水色太浓,通过换水、杀藻等措施进行缓解。还有形成铁锈色水膜,主要是由血红裸(眼虫)藻引起,属于瘦水型水质[3]。

4.3.2铜锈水又称湖靛水,主要是由蓝藻中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池水面形成了铜绿色水华。微囊藻外面包着一层胶质,鱼类不能消化,还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繁殖,导致水质清瘦。可以通过换水、物理或化学方法除藻、增施磷肥等措施抑制其形成水华。

4.3.3黄色水是指水体中多以双鞭毛的金藻为优势种群,还有部分甲藻,水面覆盖一层金黄色的油膜。可以通过换水、杀藻、微生态调节水质等措施,恢复正常水色。

4.3.4“泥皮”水也称油皮水,腐烂的藻类、原生动物尸体、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混合残留的腐殖质,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在水面形成的灰黑色的浮膜。导致养殖对象的误食,也影响水面气体的交换,增加有机物耗氧,导致水质恶化。可以通过换水、用草木灰吸附捞出、微生态制剂加速有机物分解等措施处理。

4.3.5发光水造成水体发光的原因有几种情况,一是由发光弧菌引起,一般发生在虾类养殖的中后期、水体、虾体均能发出荧光。弧菌附体会导致摄食减少,触角断,常缓游于池塘浅水处,多聚下风,反应迟钝,造成死亡。可采用消毒杀菌剂进行处理,或采取部分注入淡水降低盐度,另外投放微生态制剂培育有益的优势菌群。二是由夜光虫引起,主要由于水体中有机质丰富,夏季高温引起,主要是水体发光,而虾体不发光,但夜光虫可附着于虾的鳃丝上,会出现虾鳃微弱发光,危害主要有:增加耗氧、妨碍虾的呼吸、抑制其它藻类生长、有些会分泌毒素,另外水体发光会引起虾产生应激反应等。可以通过加大增氧,减少投喂,投放有益菌加速有机质分解,或者直接杀藻等措施改善水质。

5结语

养殖成功与否和培育良好的水色有很大的关系。池塘在经过规范的清塘、消毒后,前期要进行水色培育。注意有机肥的选择和正确处理,合理按比例搭配无机肥,达到既可以快速肥水,又能保证持久性,培育正常水色。相比较而言,肥水较易,在中后期的养殖过程中要保持优良水色较难。随着养殖的进行,环境因子的变化、藻类的拮抗作用、部分营养盐的缺乏、微量元素的不足,会导致水色的转化和老化,为了维持水色稳定、防止老化,可采取换水、调节pH等理化因子、投放微生态制剂、补充必要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等手段,保持正常的水质环境。

要对水色有正确的认识。同样的水色,养殖的效果有差异,另外对水色的判断受制于主观因素、光照等的影响,对结果的描述也会有偏差,所以必须对藻相结构进行分析,本质地研究藻类的组成及数量比例,才能精确地指导生产,保证养殖最后的成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陈蓉,马贵华.池塘藻相与管理[J].江西水产科技,2011(1):44-46

[2] 曹艳.池塘水色与调节措施[J].黑龙江水产,2013(4):23-24

[3] 王武.鱼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7-48

(收稿日期:201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