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附录其他论文范文,附录其他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投稿Lanc
  • 更新时间2016-04-24
  • 阅读量768次
  • 评分4
  • 36
  • 0
 摘 要: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其中阅读是主要的输入方式,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8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关注故事背景,感知作者心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常常有种浮于表面的感觉,比如学生想知道某些成语的意思可以查字典,但很多学生却往往不查出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挖掘课文和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可以在对应的视角和故事背景中去感知作者的心理,也可以把查找课文背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查找课文背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心理,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检索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了解课文背景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对课文的遣词用句领会得更深。如学生在学习《忆江南》时,我们在搜索时可以知道它的作者白居易生活在什么朝代,他当时的境遇怎样,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在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之后,学生就会知道白居易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学生们去体会他那一刻的心情和想法。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也培养了阅读兴趣。 
  (2)难度适中,循序渐进。阅读需要学生有毅力地坚持。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都不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时间的不断增加,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会相应延长,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阅读培养计划。 
  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在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逐步进行阅读。如在一年级时,只要求学生通过拼音的辅助读懂一句话并且能够大体复述便可;二年级,要求学生在读懂一句话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理解句意,能够阅读一些小短文;三年级则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要求学生概括大意或者略读短文。如此循序渐进,让学生树立信心,步步引导,逐渐其提高阅读能力。 
  (3)角色扮演,理解文章。朗读虽不是严格意义的阅读,不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多大影响。小学阅读课本以故事为主,其角色众多、有趣,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柳树和小枣树,这样就可以明白小枣树和小柳树各自的心态,让孩子们明白不居功、愿实干的好处。而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想象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通过不断阅读,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教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画记好句子,标注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偏信作者,有批判思维等。 
  3.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 
  常言道,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要一起走。这就是氛围的作用。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伙伴,而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又相对较差,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应用科学有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发动班级读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读书活动。阅读之后的讨论分享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说和想的能力,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只有认真读过、思考过才有可能说出来;讨论分享还可以带动学生提高逻辑分析能力,激发想象力,头脑风暴不仅带来好点子,更会带来创造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阅读能力不再只是简单地认认字,而是能快速甄别出需要的信息,具有能分辨好的文章的能力,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语文并不是信息甄别课,它不应该失去自己的诗意和美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自身具备文学素养将是很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韩迎春.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5,(25). 
  [2]董海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和改进策略刍谈[J].考试周刊,2014,(97).